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癌症免疫治疗以来,各种 " 奇思妙想 " 的报道接踵而来,令人目不暇接。最近,关于疟原虫可以治疗癌症的新闻,纷纷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为什么有人说疟原虫可以治疗癌症?
众所周知,疟原虫是导致疟疾的病原体,其治疗癌症无非具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直接效应:疟原虫可选择性杀死癌细胞,或直接吞噬或释放针对癌细胞的有毒物质,但这种神奇效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二种是间接效应:疟原虫的感染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来抵抗,顺便把癌细胞也杀死了。这种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的策略倒是屡见不鲜。早在十九世纪末,借助细菌感染杀死肿瘤细胞实际上就是这一策略的体现。
用疟原虫治疗癌症可行吗?
首先是潜在致病性。如果用活疟原虫(无论是野生还是去除治病因子),它们都仍具有很大的致病性,尽管目前有治疗疟疾的药物,但是也不敢保证百分百有效。
第三是效率低的问题。由于疟原虫是一种生物体,在体内的运输效率和扩散效应都远远低于小分子药物(如顺铂、紫杉醇和格列卫),也低于大分子抗体药物(如赫赛汀和贝伐单抗等),这也严重限制了治疗效率。
疟原虫治疗癌症只是一种尝试
同样道理,目前可以采用较为安全的免疫激活策略来实现肿瘤治疗目的(像去年诺贝尔奖的免疫负调控因子抑制剂),自然减少了用病原体来激活免疫系统这种风险性较高、效率较低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讲,采用诱导疟疾而实现肿瘤治疗的策略很难称得上是一种理想方案。
来源:央视新闻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