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4-04
40年风雨坚守,他让一朵麦穗开遍祖国大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璐 记者 宋经纬)在中国小麦发展史中,有一位踏实低调的专家,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善宝。4 月 4 日,南京农业大学在图书馆内举办 " 缅怀校园先贤 " 清明主题活动,50 多位在校师生为金善宝等南农先贤献花,向这些终身坚守在科学实验一线的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选育优良小麦品种,受益国家 40 多年

小麦是世界三大稻谷之一,小麦做的馒头、面条,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初,小麦品种的选育还不那么科学,很多农民都是望天收。1920 年,刚刚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的金善宝,一头扎进小麦的研究。在东南大学设立的农事试验总场里,他一干就是 6 年,选育了 " 姜堰黄皮 "" 武进无芒 " 等优良小麦品种。

抗日战争初期,中央大学西迁至重庆沙坪坝,金善宝始终没有间断过选育小麦良种的工作。1939 年,他和助手选育出适于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 中大 2509" 和 " 中大 2419"(后改名为 " 南大 2419")。这两个品种从 1942 年在四川省开始推广,新中国成立后,又很快在国内南方冬麦区扩大应用于生产。其中," 南大 2419" 在推广面积最大的年份曾达到 7000 多万亩!为我国上世纪 50 年代、60 年代的小麦增产立下卓越功勋。

到 1983 年," 南大 2419" 在长江流域的种植面积仍有百万亩左右,一个优良品种的寿命长达 40 多年,实属难能可贵。

50 位师生共同敬献鲜花,铭记先贤精神

金善宝不仅为中国小麦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为中国培养了几代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人才。他主编的《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 农作物卷》等专著,更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活动现场,50 多位师生共同为金善宝等南农先贤敬献鲜花,人文学院学生朱志明说,金善宝院士的事迹让他深深感受到奋斗的力量,先贤们用他们一生的时间,奉献给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这种精神值得所有后辈们学习。另一名学生张雨欣说," 我们要常怀报国之志,常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先贤的道路是正确的,是我们笃定前行的动力。"

△吴亚轩 摄

据悉,此次活动是学校 " 传承 · 2019 清明祭英烈 " 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内容,活动在图书馆设置主会场,在校友馆、生科楼等场馆设置分会场。清明期间,各学院、各单位还将通过读书会、座谈会、讲座、展览及各类线上宣传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纪念活动,引导全体师生缅怀先烈、追忆先贤,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迎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南京农业大学供图 编辑 高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