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岁的贺先生(化名)家住东莞,早在大学期间就患有鼻炎,动不动就要擤鼻涕。可一听说鼻炎治不好,贺先生就放弃到医院了," 反正也治不好,就不去花那个冤枉钱了!"20 年来,他间断出现鼻塞、出血、打喷嚏,近两年感觉鼻子 " 不灵了 ",闻不出味道来,记忆力也有所下降,期间自己买了点药用,病情没有什么好转。
今年过完春节,南方的天气有些湿冷,贺先生鼻子堵得死死的,感觉 " 透不过气来 ",睡眠质量严重下降,日常昏昏沉沉的,有时候还觉得头晕脑胀。到东莞附近医院检查 CT,发现是 " 鼻窦炎 ",建议手术。为了进一步治疗来到深圳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樊韵平门诊鼻内镜检查发现,贺先生的 " 双侧鼻甲肥大,左侧中鼻道可见荔枝肉样新生物,鼻中隔偏曲 ",结合 CT 检查,诊断为 "(双)慢性鼻窦炎、(左)鼻息肉 "。需手术治疗。
吸出 20 厘米长 " 鼻涕 ",要用剪刀剪断
3 月 27 日,樊韵平为贺先生进行手术,在鼻内镜下,将堵死的筛窦、上颌窦、蝶窦进行开放,增大开口,同时用吸引器将鼻窦分泌物吸出。
手术中,医生发现,贺先生的鼻窦分泌物异常粘稠、坚韧,用吸引器也无法直接吸出。最后只能吸出一段,用剪刀剪下一段。剪下来的 " 鼻涕 " 总长度将近 20cm。手术还切除了增生的息肉,矫正了偏曲的鼻中隔。
" 患者的鼻窦分泌物粘似胶,这样的‘鼻涕’不溶于水。不仅擤不出来,连医生用电动吸引器猛吸都吸不出来,不得不用剪刀剪断、一截一截地洗出来。" 樊韵平术后说。手术后,贺先生的鼻窦炎明显改善,鼻子呼吸顺畅了,头晕的症状也消失了。
" 这是一种顽固性的鼻窦炎,手术后能改善一大半,但后续还需要继续用药治疗,定期复查。" 樊韵平说。
鼻窦炎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鼻窦是脸部骨骼中充满气体的空腔,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共有 4 对,这些空腔内充满着黏膜,具有调节吸入空气的湿度、温度、压力等作用。
关于鼻窦炎的发病率,国内目前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有报道称我国的鼻炎(含鼻窦炎)发病率高达 37%。在美国,每年有超过 3700 万人罹患至少一次急性鼻窦炎。
" 这与我们的城市化、人口居住密度高有很大关系。" 樊韵平介绍。樊韵平说,城市化带来的就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增多,比如汽车尾气、装修挥发的化学物质,有机溶剂等;而且,城市当中过多使用空调也是一个原因,有些空调没有很好地清洗,有一些霉菌污染,空调使用也会影响空气的干湿度,过于干燥的空气也会影响到呼吸道。
此外,现代的生活方式,比如过多的蛋白质、脂肪摄入,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少等都是鼻窦炎发病率升高的影响因素。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江清浩、章锦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