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5-20
快快评 | 河南“盗婴事件”原是母亲导演,我们的同情心为何又被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备受关注的 " 河南男婴丢失事件 ",有了最新进展。孩子被找到," 剧情 " 也出现反转。

5 月 20 日新京报消息,事件系男婴母亲因家庭矛盾和其亲友策划 " 自导自演 "。

网友刚刚松口气,又惊得目瞪口呆。

5 月 16 日新闻报道,周口女子带着 4 个月大的儿子外出散步时晕倒,等醒来时男婴不见了,一时引发全网关注。随后,警方悬赏 5 万征求线索,家属也声称奖励 10 万。

这样的新闻,总是牵动人心。网上一边倒谴责抱走孩子的 " 嫌疑人 ",很多网友留言,希望孩子能尽快平安找回。

媒体和网友满满的牵挂,终于等来结果。19 日警方通报称," 丢失 " 男婴已找到,身体状态正常。

网友欣慰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警方通报的措辞," 丢失 " 与此前报道中的 " 被盗 " 不同。细微变化表明,此案或许另有隐情。

果不其然。20 日有消息称,所谓 " 男婴被盗 ",原是孩子母亲导演的闹剧,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猜中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网友很愤:真相常常让人大跌眼镜。

公众的爱心和同情心被戏耍,公共的警力资源被占用、滥用,制造这起闹剧的一干人,无论是主谋,还是帮凶,都必须受到谴责和严惩。

最新消息称,多名参与导演的当事人被拘留,男婴母亲等哺乳期过后也将受到处理。

这一结果却让人五味杂陈。居家过日子,家庭矛盾在所难免,动辄拿孩子相要挟,绑架社会的同情心,只会将矛盾扩大,最终只会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策划事件,制造新闻,引起社会关注,此前也曾有过。不过,这样的操作,既有违社会公序良俗,也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更为舆论所不齿。

梳理这类新闻,一般都有明显的目的和动机。比如,为博取同情、接受捐助、牟取私利,或为吸引眼球、收割流量成为网红。目前,我们尚不清楚,这起事件的具体原因和细节,女子及其亲友的行为,到底触犯了哪些法律也有待确认。但是,对相关人员依法严惩,是社会共识,也是人心的公道。

ZAKER 南京 评论员 鬼刀七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标签

母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