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2-07
这种“舌尖上的富贵病”每年约42万人确诊,专家:45岁以上应做肠癌早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崔玉艳 记者 安莹)结直肠癌作为我国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发癌症 , 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升高,防控形势不容乐观。12 月 7 日,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主办的第四届中大论坛普外科分论坛、第九届金陵国际微创外科会议、第十四届国际大肠癌协会年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德国、俄罗斯、土耳其、日本等国的近 20 位知名专家与国内专家学者、代表 500 余人汇聚金陵,共话国内外微创外科新发展。

大会主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外科主任、中大医院溧水分院院长嵇振岭指出,正常人群 45 岁以上应做肠镜筛查,对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肠癌患者,应去正规大医院多科联合综合治疗。

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增高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根据 2018 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例 42.92 万人,死亡病例 28.14 万人。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著名外科专家、国际大肠癌协会主席 Kornmann 教授指出,大肠癌的发病有 10%-15% 和家族遗传有关。在德国,大肠癌已成为第二高发癌症,这和德国人喜好食用红肉、体型肥胖且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大肠癌高发,无论是国家还是公众对大肠癌早筛检查都很重视,将肠镜检查列入例行体检中,尤其对 50 岁以上大肠癌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中大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陶庆松介绍,从全球范围看,大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其次是欧美、东亚。过去,大肠癌在美国一直是高发的肿瘤,主要和肥胖及高脂饮食有关,但近年来,美国肠癌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主要和普查、筛查有关。而在中国,发现时大多到了中晚期,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5 年生存率仍然很低,且生活质量低,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直肠癌手术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

在普外科领域,机器人已经能够大显身手,特别是做切除直肠癌的手术。在国内,采用机器人切除肿瘤的技术也逐渐普及,特别是在一些狭窄的间隙部位。

嵇振岭指出,用机器人做手术,观察范围的立体效果更好,可以从多个角度使用器械,切除效果更好,还能很好地保护盆腔里面的神经。对病人来说,机器人手术或是腹腔镜微创手术,都是目前最安全的术式,创伤小、恢复快,让手术更精准化、精细化。

预防:" 饮食 + 运动 + 检查 " 三管齐下

当有便血、黏液便和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交替、腹痛腹胀、贫血消瘦以上表现时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最好去做肠镜检查。" 如果发现有息肉,建议早切除,从息肉到腺瘤,进而发展至肠癌,大约经历 10 年 -15 年。" 嵇振岭介绍,早发现、早治疗及早诊断显得非常重要。

建议 40 岁以上、有大肠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坚持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正常人群 45 岁以上做肠镜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 3 — 5 年做一次肠镜;而 50 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任何症状,必须进行肠镜检查。另外,如果发现大便带血,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痔疮而掉以轻心,可咨询医生,必要时做肠镜检查。

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专家建议 " 饮食 + 运动 + 检查 " 三管齐下:饮食上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荤素搭配,少吃油炸、腌熏、高脂肪的食物;多食用高纤维素食物,多吃新鲜蔬果,有研究表明,高纤维食物对结肠癌预防效果显著;适当增加运动量,避免久坐,因工作性质需长期久坐的,也要适时调整坐姿;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不熬夜,戒烟控酒;肥胖人群要多运动、少吃高热量高脂食物,控制体重。

(医院供图 编辑 蒋文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