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12-09
深晚报道|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怎么做?深圳进京作答透露这些信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2 月 9 日上午,交通运输部举行 " 加快交通强国建设 " 专题新闻发布会。作为第一批交通强国试点单位之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忠平就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等内容进行介绍并答记者问。

据介绍,深圳综合立体交通网初步建成,建成全球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也正在积极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建成国家铁路枢纽城市和国家公路主枢纽。区域交通一体化方面,初步形成涵盖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快速路、水运交通等多种方式构成的区域交通网络,可实现与广州、香港核心区 1 小时快速抵达。

作为试点地区,深圳将在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多向辐射陆路运输大通道等领域先行先试。据徐忠平介绍,深圳将争取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国际航线、航班时刻和国际航权配置;加快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建设,争取新增深圳至南宁、深圳至肇庆、深圳至河源及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推进跨珠江通道规划建设。同时将推动 " 公转铁 " 运输结构调整,依托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建设实现 " 港口 - 城市 - 交通 " 协同发展,打通铁路进港 " 最后一公里 "。

此外,为破解交通拥堵等难题,深圳还将探索以经济杠杆为主要手段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促进道路资源向绿色交通倾斜,研究应用新技术实现经济杠杆调节道路使用,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提高核心区小汽车使用成本。

深圳将重点推进六项试点任务

徐忠平在会上答记者问,深圳将重点推进六项试点任务。

一是打造高品质国际航空枢纽,争取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国际航线、航班时刻和国际航权配置,优化提升飞行区运行效率和航站区客货服务流程,打造平安、智慧、绿色、人文枢纽型机场。

二是构建多向辐射陆路运输大通道,加快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建设,争取新增深圳至南宁、深圳至肇庆、深圳至河源及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推进跨珠江通道规划建设。

三是打造现代化都市圈轨道网络,进一步优化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体制机制,积极推动深圳至惠州城际、深圳至惠州大亚湾城际以及跨市城市轨道建设;在西丽站、机场东站探索枢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模式,实践铁路枢纽用地立体分层设权、分层出让,推动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

四是推动 " 公转铁 " 运输结构调整,依托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建设实现 " 港口 - 城市 - 交通 " 协同发展,完善疏港基础设施网络,打通铁路进港 " 最后一公里 ",创新形成地方政府、港口物流企业、铁路运营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疏港铁路运维和服务模式。

五是以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为试点,研究高度城市化地区的高快速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关键技术,积极探索自由流收费技术,提升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六是推进基于 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建设,加快综合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智能网联测试应用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深圳将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解决 " 大城市病 "

作为交通强国建设首批试点城市,深圳如何破解交通拥堵等 " 大城市病 " 难题,徐忠平在会上回答,按照全球城市标准,未来深圳将以市民出行体验视角,打造高效、友好、多方式选择、形态丰富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综合时间、费用多样化选择、品质保障的轨道和高快速路网体系。

未来深圳将打造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 8 条城市轨道,运营里程达 300 公里,最高日客流超过 650 万人次,到 2022 年,全市城市轨道通车里程将达到 570 公里,2035 年将超过 1000 公里,届时深圳将建成轨道都市,全市绿色出行分担率超过 85%,轨道站点 10 分钟步行范围可覆盖的居民比例达到 70%,基本实现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

随着深莞惠一体化发展,深圳将加快推进城际铁路规划建设,致力于打造 " 轨道上的都市圈 ",实现 1 小时通勤、2 小时通达的都市圈交通发展目标。另外,深圳将探索以经济杠杆为主要手段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促进道路资源向绿色交通倾斜,研究应用新技术实现经济杠杆调节道路使用,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提高核心区小汽车使用成本。

公众最关心深莞惠跨市城市轨道交通对接

会上,有记者提问,深圳近期开展了《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 年)》公众咨询活动,公众最关心的是哪些方面?徐忠平回答,从目前的意见收集情况看,公众提得最多的是希望加快深莞惠跨市城市轨道交通对接。

目前,深莞惠都市圈出行活跃,以临深出行为主,以商务出行为主。展望未来,由于深圳土地资源有限,可能有很多市民、企业在周边城市置业,都市圈出行将以通勤出行为主。2018 年深圳至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约为 136 万人次,预测到 2035 年将增长至 620 万人次 / 日,约为现状的 4.8 倍。

为满足深莞惠居民跨市交通出行需求,深圳将打造现代化都市圈轨道网络作为试点任务之一。一是由深圳主导、周边城市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推进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推进一批跨市城市轨道规划建设。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