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2-15
深晚报道|深圳抗疫“主战场”的90后护师: “也有害怕的瞬间,但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勇往直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03 年全国人民抗击 " 非典 " 的时候,朱文宝 12 岁,陈霞 10 岁,还是需要保护的孩子;2020 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他们已经成长为冲到最前线的 " 战士 " ——他们由深圳大学总医院根据市卫健委要求选派,前往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支援,目前均在市三院感染三科工作。

这两名 "90 后 " 说,奋战在深圳抗疫的 " 主战场 ",自己不仅收获了勇气,更懂得责任与担当,懂得热爱生活和尊重生命。" 其实我们也有害怕的瞬间,但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勇往直前。"

朱文宝:重症病区是我的 " 用武之地 "

1 月 31 日,朱文宝主动报名,因具有过硬的重症监护技术最终成为深圳大学总医院选派前往市三院支援的两名护师之一。

朱文宝

" 出发前一天,是我微信最热闹的一天。" 朱文宝说,这一天,科室每一位同事都发微信鼓励他,医院护理总群也一次次刷屏,大家都为他加油打气,叮嘱他注意防护。朱文宝一方面说着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必复还 " 的豪言壮语,一方面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内心有恐惧的存在。

" 我也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未知的疫情,我担心自己经验不足,也害怕每天接触阳性患者有感染的风险。" 怕父母担心,朱文宝本来不想把奔赴最前线的消息告诉父母,不过,他的朋友圈 " 出卖 " 了他。当天,妈妈打来电话,平时总是 " 叨 " 个没完的她,这一次沉默了许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 一定要注意安全 "。朱文宝给自己定下了 " 任务 ":一定要平安归来,平安归来才能算英雄!

经过穿脱防护服、新冠肺炎患者转运流程等强化培训、考核及岗前体检等,2 月 2 日,朱文宝正式下病房了。他和另外两位来自其它医院的小伙伴负责轻症区。

朱文宝说,轻症区都是清醒的病人,看起来和其它病的普通病人没什么区别。十几个病人,各有各的情绪,有平静的,有焦虑的,有烦躁的。有一位老年患者可能是压力太大,确诊后天天不吃不喝,状态不好。每次上治疗都得跟哄孩子一样哄着这位大爷,朱文宝感慨:" 干我们这行,真的要‘文武双全’才行啊。"

也有患者表现得很平静和乐观。2 月 3 日,一位乐观健谈的老爷子经治疗可以转出去观察了。老爷子离开病房前,向医护人员一一道谢、道别,他对医务人员认可的微笑使朱文宝感到心满意足。这是朱文宝见到的第一例转出去的患者,他内心非常高兴,感到医护人员的付出没有白费,对抗疫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2 月 5 号,朱文宝从 " 轻症区 " 转战 " 重症区 "。在重症区,护理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更大,因为这里的患者都需要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这就意味着护士有很多的气道护理工作,这个操作好比炭中取栗,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飞沫喷溅,需要敏捷的操作和严密的防护。但朱文宝却兴奋起来,一直在 ICU 工作的他在这里找到了熟悉的味道。一些患者还需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这更让朱文宝有了 " 英雄总算有用武之地 " 的感觉。CRRT 操作专业要求极高,既需要敏捷的操作,还要求具备对各项检查指标分析及预判的能力。但朱文宝有把握。在深大总医院,他就是科室 CRRT 小组长,承担着科室护理人员 CRRT 操作培训和考核工作。

相比轻症区,重症区安静了许多。在这里,病人都进行了镇静镇痛,再也听不到一个患者的嘶吼,朱文宝和小伙伴们忙着测量生命体征,做治疗,处理各种机器报警,做记录 …… 短短四个小时的班,朱文宝防护服底下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 以前觉得这一身防护服穿着贼帅,现在穿上了才知道这是沉重的负担,连呼吸都要大口喘气。但是我很欣慰自己能冲到这场‘战役’的‘主战场’,不管多难,心中有那份责任和使命感,上了‘战场’我就要做冲锋陷阵的‘战士’。" 朱文宝说。

陈霞:护理 " 大块头 ",从抹眼泪到从容应对

陈霞在重症监护方面是一名青年骨干。大学毕业后,她在北京陆军总医院工作了 4 年,主要负责早产儿护理、危重症救治工作,去年来到深圳大学总医院后,仍从事早产儿的危重症救治工作。生于 1993 年的她也有着与年龄相符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她如此形容得知自己可以前往市三院支援时的心情:" 我想飞,可是宿舍太小了;我想大声呐喊,表达内心的激动。我感觉自己就是被上天亲吻过的孩子。" 上 " 战场 " 的激情使年轻的心剧烈颤抖。2 月 1 日她和朱文宝碰面一起出发,两人既兴奋又紧张,连说话都磕巴了。

陈霞(左一)

然而,现实并没有让她持续兴奋。她习惯了护理 28 天以内的新生儿,而这一次,护理的基本是 40-70 岁的成人患者—— " 突然间我的脑子有点短路了。" 成人用药量是新生儿的十倍、甚至二十倍,她总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怀疑剂量是不是有问题,非要找到同事核对才敢确认。护理婴儿时,使患者处于俯卧位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护理成人时,这就变成了一个大工程,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完成。

2 月 2 晚,才下了一天病房的她躲在被窝里偷偷掉泪眼,她突然很想念平时重症监护室那些可爱的宝宝,甚至觉得他们说来就来的哭闹也值得留恋。第二天,陈霞迅速调整了心态:我的身边是一群人在战斗,我的身后有一群人在支持,有什么可怕的!陈霞嘲笑自己偷偷抹眼泪太 " 矫情 " 了。

作为一名专业人员,陈霞很快适应了护理成人患者的工作。她俏皮地说:" 我把他们看作是长大的孩子,就是块头大了一些而已。" 病房有一位 63 岁的男患者,体重足足有 105 公斤,体重仅 40 多公斤的陈霞配合五六位身强力壮的男护士,才能使镇静状态下的患者处于俯卧位。这样,陈霞才能完全打开患者气道,避免呼吸机管路打折、扭曲,使呼吸机顺利送气,同时避免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管路堵塞等问题。患者肺功能不好,为了锻炼其肺功能,陈霞和小伙伴也得让患者处于俯卧位,使患者通气集中在肺部。患者俯卧时,沉重的身体压迫着肋骨、髂前上棘、髌骨等骨隆突处,为了减轻压力,陈霞和小伙伴们为患者在这些地方贴上了 " 爱心创可贴 " ——水胶体敷料。

经历最初的 " 慌乱 " 后,陈霞如今已经可以熟练自信地为成人患者配置高危药、配合病人的俯卧位、进行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护理等。对于清醒的患者,陈霞在护理的同时会鼓励他们怀抱希望,不要灰心;对于昏迷的患者,她就默默地护理着," 把他们当成熟睡的孩子 "," 我相信不久他们就会苏醒,会对我露出灿烂的笑容 "。

陈霞不仅护理着眼前的病人,同时也关注着全国疫情的发展态势。这位东北姑娘在日记中写道:" 加油,热干面,东北小鸡炖蘑菇为你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陈霞说,父母至今仍把她当成宝贝,但她明白自己已经长大。在抗疫的过程中,她克服困难,不负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王卓芬

相关标签

勇往直前 90后 任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