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舒越)近日,由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江苏省科普服务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科普作品创新与科幻作品培育分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 7 位专家学者共同就科普科幻教育、科学阅读、科普创作、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分享交流。
△分论坛现场
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老师曹勇军在论坛主题报告中以《面向未来的科普科幻教育》为题,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青少年对于科幻的兴趣在不断提升,科幻元素也正在走进中小学的课堂、融入青少年教育当中,成为学生释放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他说。
△曹勇军
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付昌义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近年来江苏科普科幻教育的实践与发展。2019 年 10 月,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 " 世界文学之都 "。2019 年 11 月,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公布 2019 年中国十大科幻城市,南京入选并位列第五。
△李梅博士
南京中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李梅博士是一位专业精深、热心科普公益活动的科技工作者,她还是江苏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今年她的作品《撷芳》获得第十一届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图书组一等奖。" 植物是科普创作的特殊素材,植物相关科普题材应有独特视角、丰富内涵,更要通过提供信息、传递知识,激发读者珍爱植物、关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良好意识,进而培养人们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态度、行为和技能。" 现场,李梅结合自己的植物题材科普写作实践分享了创作体会。
△鲁超
科普作家鲁超是近年来江苏科普创作领域的一颗新星,他的《鬼脸化学课——元素家族》曾获江苏优秀科普图书一等奖,并且被中国化学会推荐为十佳科普图书。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鲁超说,带着问题去创作,并通过阅读和写作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一件既艰苦又令人兴奋的事情,他特别强调创作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范贤娟副教授通过科学史的视角给大家带来了《初探科学史中不同典范科普创作的比较》报告。范贤娟提出,好的文笔、流畅的表达,是科普写作的利器,作者对知识的热情与好奇心也会有感染力,让读者喜欢科学。
" 世界屋脊上的伟大史诗,常与科幻性想象相通,科幻创作也可以从中寻求灵感。" 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科普作家吴嘉玲通过视频的方式参加了论坛交流,她带来的报告题目是《格萨尔王传 取雪山水晶国》的科幻性想象,引发大家思考。
据悉,海峡两岸科普论坛是两岸间唯一以 " 科普 " 冠名的主题论坛,本次论坛以 " 科普、创新、融合 " 为主旨,与会专家学者分享海峡两岸科普领域研究进展,围绕科普场馆运营、科普作品创新与科幻作品培育、科普产业创新、生态文明科普与人类健康、青少年科普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应急科普能力与资源建设等领域展开交流研讨。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还面向海峡两岸从事科技和科普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征集论文,组委会共收到文章近 300 篇,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优秀论文 160 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