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0-26
深晚报道|求水山下,向着春天再出发 龙岗区南岭村勾画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新“拼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983 创意小镇。 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编者按

当下,深圳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今天起,本报 " 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 专栏推出 " 走基层,看落实 " 系列报道,组织多路记者走基层、深调研、看落实,记录深圳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全力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铿锵步履和生动实践。敬请垂注!

深圳晚报记者 叶晓滨 李剑南

沿着南岭村内的道路一路向南,转入南新路,一片错落有致的建筑映入眼帘。

不同于村内的车水马龙,这片建筑在葱茏古木的掩映下显得安静祥和。南国秋日正午,阳光透过枝叶打在地面上,摇曳着斑驳光影,咖啡馆里飘出打磨咖啡豆的香气,建筑外立面上的涂鸦勾勒出这片静谧街区背后的时尚与活力。

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向记者介绍,这里是南岭 1983 创意小镇,由旧厂房改造而成。"1983",是南岭村委会成立的年份,那正是经济特区初起步,南岭村起笔春天故事的时间。这片厂房在那个奔腾年代拔地而起,经历了坎坷,更见证着成功;如今,旧厂房被赋予了新使命。张育彪说,从 " 种 " 楼到 " 种 " 高科技企业,南岭村的转型发展初见成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后,张育彪和乡亲们倍感振奋,更增添 " 再出发 " 的强劲动力。

" 明年,我们南岭村投资孵化的高科技企业预计会有两家上市。" 张育彪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带着乡亲们敲响上市钟声。说话间,他身旁这片厂房,仿佛穿越了四十年峥嵘岁月,成为南岭村续写春天故事的新起点。

1

村里的网红 " 羊驼 "

3 年前,深圳康体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杜孩从未想象过有一天会把企业办到 " 村 " 里去。

" 康体生命 " 的研究方向是以羊驼为主的驼类纳米抗体。站在位于 1983 创意小镇的公司门前,杜孩向记者解释,以往的抗体药物早期发现中,抗体筛选平台主要是鼠、兔子等物种,而羊驼的 DNA 蛋白大小只有上述传统物种的十分之一,特异性极强,能够更精准地 " 抓住 " 癌细胞等靶向细胞。因此,羊驼这个互联网上的 " 网红 ",在纳米抗体领域,更是 " 大明星 "。" 我们的研究方向,即使是在生物制药领域,也属于比较前沿的。" 杜孩压根就 " 想不到南岭村想投我、敢投我。"

南岭村还真就这么干了。

几番接触,杜孩仍然犹豫不决,直到 2017 年的一天,张育彪再次邀请杜孩到村里看看。这一看,把杜孩 " 吓 " 了一跳," 哇!太有诚意了,2000 平方米的实验室已经装修好了,设备也置办齐了,就等我们拎包入住。"

南岭村的诚意在这之后仍然不断给杜孩带来赞叹。" 我真没想到他们能这么开放包容,这么信任我们。" 作为大股东,南岭村对于 " 康体生命 " 的发展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一票,但这一票,南岭村从没用过。杜孩说:" 像我们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引入股东非常谨慎,怕不懂,怕乱管。"2017 年康体生命 " 没赚一分钱 ",2018 年 " 还是没赚一分钱 ",杜孩自己急,但 " 南岭村没有给我一点压力 "。2019 年,康体生命开始盈利,营业额超过千万元。2020 年前三季度," 已经在去年的基础上翻倍。" 在纳米抗体研发、生产领域,康体生命的 " 羊驼 " 正在向 " 独角兽 " 蜕变。而杜孩,也已成为一个 " 新南岭人 "," 我把家也搬到附近了,周末的时候,我喜欢去爬爬旁边的求水山。"

2

求水山上好风光

张育彪也喜欢爬求水山," 好风景啊,能看到深圳水库、梧桐山。"

千百年来,求水山静默屹立,见证着浩荡时代风云,更见证着南岭村人的梦想与奋斗。张育彪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前,南岭村是远近出名的 " 鸭屎围 "," 穷啊,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生活靠救济,种田靠天气。求水山的名字怎么来的?就是天旱的时候村民们上山祈雨而得名。"

改革开放的春雷响起,真正为南岭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春雨。1979 年,南岭村老书记张伟基壮起胆子给村民提前 " 分田到户 ",成为当时宝安县最早分田的村;上世纪 80 年代初,张伟基利用村里闲置土地,引进了深圳最早一批内联企业;为了吸引、留住港商进村投资办厂,张伟基又打算以村集体名义向银行贷款 170 万元修建现代厂房,在党支部会议上,反对声此起彼伏,投资失败,如何偿还?" 还不起我来还!" 张伟基誓言铿锵、一锤定音。南岭村,一次次闯在了改革开放的前列,也一次次创出了震撼时代的奇迹。

2001 年,27 岁的张育彪接过 " 接力棒 ",南岭村迎来第二波发展高潮。如今,南岭村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 35 亿元、年人均纯收入 16 万元,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然而,2016 年,张育彪却喊出 " 过去‘种’房子,现在‘种’高科技企业 " 的转型誓言,一时间满座皆惊。

在传统发展模式依靠惯性仍然快速运转的同时,张育彪敏锐地意识到村集体经济正在陷入物业依赖模式的困境,通过产业附加和引领,是一条必由之路。2015 年,南岭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之前每年同比增长两位数,骤降至 4%,张育彪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然而," 那时几乎没有人看好我们。" 张育彪告诉记者,创业投资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全新课题,无先例可借鉴,南岭村只能再一次摸着石头过河。在一次村民大会上,面对质疑,张育彪扔出一句话:" 三年不成功,我就辞职!" 求水山,再一次见证了改革者的誓言。

2017 年," 南岭基金 " 挂牌,管理基金规模 3 亿元,这是省内首家由村集体控股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这之后,清华启迪科技园、南岭 1983 创意小镇等一系列科创载体陆续亮相南岭村。张育彪的创新发展蓝图,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南岭基金的战略规划室,张育彪如数家珍,向记者讲解投资项目:" 这是 5G 项目,这个是人工智能,我们还准备追加投资,这是最新的夜视技术,在海底也能看到清晰的彩色成像 ……"3 年来,南岭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先进制造等行业,已投资入股十余家创新创业高科技企业,预计 2021 年,这里面会有两家企业实现 IPO。

3

" 新南岭 " 的拼图

2020 年 10 月 14 日上午 9 点半,南岭村社区 100 多名党员集中在一起,收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直播。

时隔一周有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育彪仍按捺不住激动与兴奋之情:" 总书记的讲话就是明确的指引,我们要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现在就是要干起来!牢牢树立新发展理念,闻鸡起舞、只争朝夕。"

史维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读博士生,从 2019 年初开始,她在南岭村展开了自己的田野调查。在南岭村近两年的沉浸,她走街串巷,与本地村民和各个时期来到南岭村的建设者进行了数百次对话。在她看来,南岭村成功的关键是人," 人们回顾起‘激情燃烧的岁月’,都滔滔不绝,记忆犹新。直到现在南岭村开会都是 15 分钟就可以召集起来,人心很齐。"

如今的南岭村,已经从改革开放前百余户村民,发展到实际管理人口达 10 万人的超大型社区。在张育彪看来,始终没有变的是大家力往一处使,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 " 初心 "。" 我们不断寻求转型,不断尝试创新,归根到底,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在南岭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其室内面积达 8000 平方米、户外广场达 6000 平方米,是全市最大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向社区居民提供 66 项政务服务、43 项便民服务,而最新建成的 "24 小时自助服务站 ",则能够提供 101 项自助服务。" 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南岭村社区的基层治理,正在朝着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稳步推进。

在南岭村,社区产业正在转型升级,社区服务正在智慧化,而社区环境的绿色化,是张育彪心目中下一个 5 年、10 年 " 新南岭 " 的最后一块拼图。走在南岭村内,张育彪指着道路两旁," 我们正在筹划社区交通、绿化的整体升级,包括建设连接社区与求水山的碧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那时,我们的居民走出家门,就是走在花园里;到那时,南岭村才算真正攀登到一个新高度。"

10 月 25 日,重阳节,记者拨通张育彪的电话,张育彪告诉记者,他正在爬山,求水山。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