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9-19
用电影讲述文学的故乡,苏童、叶兆言等参加贾樟柯新片南京首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凡 张垚仟 姜斯佳)9 月 19 日,由贾樟柯执导的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举办了南京首映活动。电影中,贾平凹、余华和梁鸿三位作家作为最重要的叙述者,从乡村出发,用诗意的文学记忆讲述历史流变。放映结束后,导演贾樟柯与作家梁鸿通过视频与南京影迷进行了线上交流。苏童、叶兆言、朱辉、张光芒等作家学者到场观影。

△ 电影海报

2019 年 5 月,几十位作家来到山西汾阳的一个小村庄参加首届 " 吕梁文学季 " 活动,探讨乡村与城市,文学与现实,自我与历史等命题,这成为了影片的序曲。" 吃饭 "" 恋爱 "" 回乡 "" 新与旧 "" 远行 "" 病 "" 活着 "" 母亲 "" 父亲 " 等每个人生活里都无法回避的 18 个关键词,成为影片讲述的主题章节。分别出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和梁鸿以及已故作家马烽的女儿段惠芳的讲述穿插其间,呈现了四代作家的文学生涯。

△ 作家贾平凹

在作家贾平凹的讲述中,20 世纪 80 年代,大量西方文艺理论的涌入,让他的写作进入了混乱,最终他选择回到乡村,扎根乡村写作,才找到了自己的文学道路。作家余华则幽默讲述了自己的成名之路。1978 年,苦闷的牙医余华开始尝试着写小说。经历了无数次的退稿后,1983 年的一天,《北京文学》的周雁如打电话给余华,邀请他到北京改稿,当他带着 80 多块钱回到老家时,觉得自己富有极了 …… 作家梁鸿,因对家乡 " 梁庄 " 一系列非虚构写作而受到关注,她回忆起自己多病的母亲、过早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姐姐、疏远又亲近的父亲,在镜头中几度落泪。通过作家们生动而细致的描述,具体而日常的生活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真实的人的生活。

影片中,还用蒙太奇的手法将莫言、苏童、叶兆言、韩东等数十位作家呼唤 " 从乡村出发 " 的声音剪切在一起,大咖们的集体现身,令观众们倍感惊喜。

△ 导演贾樟柯在拍摄现场

贾樟柯之所以会选择作家作为电影的主要讲述人,是因为 " 文学艺术家具有超前的观察能力和超强的感受能力 "。" 我想通过纪录片展现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观察。而作家有超强的表现能力来讲述个人生活。他们讲述了过去生命中最重要的‘心事’。" 贾樟柯说。

以镜头回应现实、立足乡村叙事、关注个体经验,一直以来都是贾樟柯电影鲜明的标志,这一次也不例外。影片聚焦村庄,源于他 2015 年后长期在陕西汾阳贾家庄生活,对城市生活有了一些反思。" 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是进入城市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他们对于塑造了自己今天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农村生活经验不太了解,从父辈们的农村经验开始理解是一种途径。"

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贾樟柯曾表示,回到乡村能够让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国社会。" 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事情我们并不愿意去了解它的前因后果,但这个世界它是有其因果的,这个因果只有回到时间中我们才能观察到。由不同作家相对片段性的讲述,所构筑出来一个整体系统的讲述,能够让观众知道我们如何走到今天,从而对抗这种碎片化。"

△ 余华、贾樟柯

在首映式的连线环节中,贾樟柯透露,影片最开始拍摄的时候叫《一个村庄的文学》。不过,电影拍了一半之后,贾樟柯发现原本的电影名字已不能涵盖全部的内容,他始终苦恼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字,直到拍摄的最后一天,作家余华在老家海盐的海边,突然讲了小时候游泳的故事,脱口而出:"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贾樟柯一下被这这句话打动,决定定为片名。他说,在这个名字当中可以看到现代化进程中一代一代中国人接力前行的动力。

贾樟柯同时表示,故乡并不只是一个实体的地方,它也可以是一种饮食习惯、一种方言等等。故乡蕴含着你对这个世界最初的理解和看法。故乡是一个移动、可携带的概念,不管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只要对自己的来时路形成一种关注,就已经形成你精神上的故乡。

△ 作家梁鸿

很多年轻影迷表示被影片中的 " 中国往事 " 吸引,激起了追溯父辈生活、了解乡村生活经验的好奇心,这些反馈也让梁鸿感到欣慰。她表示,不论是作家、普通人,还是街头上匆匆而过的一张面孔,都包含着生活的真相和永恒,希望通过电影,能让更多人对生活充满敬意,也进行一些追寻和反思。(图片由电影发行方提供)

相关标签

贾樟柯 余华 文学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