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 31 期 " 深读诗会 " 揭志刚专场研讨会活动在大鹏新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举办。 本次活动由 " 深读诗会 " 主办、深圳市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承办、大鹏新区作家协会协办。" 深读诗会 " 是深圳诗歌界着力打造的知名文化品牌,由深圳市作协秘书长赵婧与《特区文学》杂志社总编辑朱铁军联合发起。
本期活动通过朗诵与点评的方式,对主题诗人揭志刚的诗歌创作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中国作协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秘书长、一级作家、诗人赵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周思明,《特区文学》杂志副总编、" 睦邻文学奖 " 常驻评委、诗人费新乾,以及各区作协负责人,及大鹏新区作协会员 50 余人参加了活动。诗会由大鹏新区作协主席、《大鹏文学》主编焦朝发主持。
赵婧发言表示,大鹏新区相关领导对大鹏的文学事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今天大鹏作协通过 " 深读诗会 " 推出的大鹏年轻诗人如一棵棵小树苗,相信他将来一定郁郁葱葱冲出大鹏、冲上诗坛的高处。
揭志刚,江西进贤人,深圳市作协会员。常用笔名沧海晓梦、竹溪云,目前从事教育工作。喜作古诗、新诗、散文及文学评论。有诗歌、散文发表于《散文百家》《百科知识 教师文汇》《作品》《椰城》《湛江文学》《大鹏文学》《心音》等期刊,亦有儿童文学评论发表。近期新诗创作尝试融古典情韵与儒释道哲思于现代性场景之中,试图 " 从古典中找回我们那些失落的东西。"
揭志刚自幼在乡间长大,虽然生活拮据,但在他眼中,山林田园间的一草一木无不流转着盎然的诗意。大学选专业,揭志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系,他比较系统地阅读古典诗词及现代诗,并开始了大量的诗歌创作。戴望舒、洛夫与周梦蝶等现当代诗人对他影响巨大,引导他学习并尝试诸如象征、暗喻、通感乃至 " 无理而妙 " 等写作技法。
揭志刚涉猎广博,揭志刚的开放性、多元性的诗歌写作尝试,因此他的诗歌很难用一种风格来概括,评论家周思明评论道:" 就题材角度看,内容丰富,致思多元;就其风格来说,也蕴涵着并非单调的灵活多变:既有多愁善感的私我情趣,也有对生活之谜的个人遐想;既有禅宗的神秘魅惑表达,也有游子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与乡愁情感抒发。" 这种特殊的写作风格,引起了与会嘉宾对新诗写作的探索意义的讨论。
诗人阿樱评论道:" 身处深圳大鹏经济发达区,揭志刚却仿佛从古人的线装书里走出,已然站在了精神的高处。"
揭志刚的写作风格灵动多样、变化自如,这种多元丰富,彰显了诗歌写作的传统与现代性、私人性与公共性的辩证联系。周思明称赞道,揭志刚的诗歌写作是开放性的,是一个不断流动的、变化的、甚至彼此有冲突的状态,这预示着他的诗歌写作有着更多可能。
揭志刚的诗歌从古典和现代分别汲取了足够的养分,诗人费新乾敏锐地感知到了这一点。他评论道:" 将传统与现代嫁接,是‘老树发新芽’,自成风景;是‘旧瓶装新酒’,别有滋味。"
读揭志刚的诗歌,令诗人谢贯洁联想到 " 仗剑走天涯 " 的古代侠士,吟啸徐行、逍遥磊落。谢贯洁认为,揭志刚有大鹏鸟一般的凌云壮志,有蝴蝶一般斑斓的梦想,有杜鹃一般凄婉的吟唱。他的诗歌侧重个体的内心抒情,部分诗歌仍存在朦胧诗歌和意识流的痕迹。
揭志刚的诗有一种 " 雅 " 的底色,接续了古体诗词的意蕴。诗人阮雪芳评论道:" 揭志刚的诗是在古典意境上的生发,有着豪放性情,又有灵性情思,整体给读者呈现的是古典意蕴与生命体悟相融合的诗韵之美。" 揭志刚诗歌的第一辑被命名为《万物有情》。诗人罗育灿认为,此举是将 " 诗言志 " 进一步发展到了 " 诗言情 "。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