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1-10-21
内含福利 | 从点燃香火到一地香灰,第一炉香78年了还香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万众瞩目中,电影《第一炉香》要上映了。

相当一部分观众是冲着许鞍华和明星班底去的。

王安忆的编剧、杜可风的摄影、坂本龙一的配乐,足见这位 74 岁老太太的雄心。

还有更多的观众,是冲着张爱玲去的。

《沉香屑 · 第一炉香》,张氏小说开山之作,奠定了其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不得不看。

巧合的是,这部作品也暗含了张爱玲生命的不同阶段。

从点燃香火、红得发亮到篆香烧尽,再到一地香灰。那支燃了 78 年的沉香,还香吗?

点燃香火

年纪轻轻的张爱玲打死也想不到,因为跑去瞅了亲妈一眼,就惹着了后妈。

因为 " 打死也想不到 ",所以差点被打死。

在挨了后妈一记耳光之后,她爸,亲爸,提溜着她的头发就往墙上撞,咚咚作响。

更惨的还在后头,撞完后,他爸直接给她扔到 " 小黑屋 " 里,一关半年。妥妥的精神折磨。

这段时间,张爱玲就开始拉痢疾,死去活来。" 那就让她死吧。" 他爸倒是云淡风轻。

张爱玲可不能这么死,自命不凡的小姑娘,打小就觉得自己是天才。

天才都是燃烧自己而死的,哪有被家庭暴力死的。与其等死,还是跑吧!

那一天晚上,她趁着没人看守,扶着墙逃出了家门。

腿肚子是软的,脚步却越来越响,她说:" 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

她的心中深藏了一个伟大的愿望,那时任何一个同龄女孩都无法拒绝的梦。

说得这么热闹。这个梦到底是什么?

" 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事实上,这个梦没几年她就实现了。1943 年 3 月,她写了一个发生在香港的、战前的短篇故事。

这就是《沉香屑 · 第一炉香》。

△ 张爱玲父亲(左二)

红得发亮

就挺怪的,初出茅庐一女孩,看上去老实巴交的,没什么感情经历,上学时尽看人家谈恋爱了。

但她就是这么有悟性,把恋爱这件小事写得这么入木三分,写得大家都拍手叫好。

有趣的是,书里女主角葛薇龙有个姑姑,太风尘,心计又深,反正不是啥好人。

现实中张爱玲也有个姑姑。可姑姑看完小说,非但没生气,还给侄女推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作家——鸳鸯蝴蝶派,周瘦鹃。

后来,在岳渊老人的介绍下,《沉香屑 · 第一炉香》发表在周瘦鹃的刊物《紫罗兰》上。

这是张爱玲火遍全国的开始。

二十出头一小姑娘,能有多大能量?有人不信邪。

当时名动一时的大书商平襟亚,拒绝了帮张爱玲出短篇集的想法。你想啊,饭都吃不上了,谁还买书。

谁知道,干了一辈子出版的平老板,阴沟里翻了船,时隔一年,一本名叫《传奇》的小说集出现在上海街头,短短 4 天销售一空。

时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重磅作品一部接着一部,引爆上海滩。

写文章火,画画也火。当时杂志请她画插画,出自她笔下的插画,也被狂热的粉丝们竞相收藏。

画画火,演艺圈更火。1944 年底,话剧《倾城之恋》在新光大戏院连演 80 场,场场爆满。

到后来,连当时最火的大导演桑弧也来了,请她出任编剧。什么《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火得不行。

再后来,关于张爱玲的一切都成了焦点:她的贵族血统、容貌、穿着。

整天有狗仔跟在后头,看她吃什么、买什么,喜欢去哪家商店,都在跟谁来往。

顶流,妥妥的顶流啊。当时媒体,给张爱玲的评价是:雄视全沪,唯我独尊。

△ 张爱玲成名前照片

篆香烧尽

张爱玲有句话挺有名,叫 " 出名要趁早 "。可事实上,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红楼梦》里,秦可卿也说: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张爱玲在上海撰稿,只有《亦报》一家愿意刊载她的《十八春》。

成书之后,印了 2500 册。有人推算她那时的月收入,大概只够买 150 斤大米。

要知道,最红的时候,她月入稿费 450 块大洋。短短几年,收入下跌了近六十倍,连吃饭都快成问题。

还是要糊口啊。1952 年,张爱玲在香港做起翻译的工作。

翻译毕竟不同于自己创作,金主让译什么就得译什么,丢本牙医的书,她也得啃下来硬着头皮译。

后来她开始写剧本,1955 年到 1963 年,她为电懋写了十个剧本,七个是都市喜剧,票房都相当不错。

可是她干得未必开心。电影要卖钱,就要讨好观众,公司让她怎么改,她都竭力配合,混口饭吃不寒碜。

但彼时的她一定会想起,当初自己正当红时,想怎么写剧本,全凭心情,怎么写都有人看。

桑弧怎么样,他来了,也得乖乖听着。

有一天,电影公司来了个通知,《第一炉香》已提上日程,要改编成电影。

那是张爱玲一战成名的小说,也许她可以凭借着这部小说重回巅峰。

但一盆冷水泼了下来,老板陆运涛空难去世,电影公司群龙无首,逐渐一盘散沙,资金周转不灵。

编剧张爱玲,仓促退出历史舞台。

她不是没有挣扎过,其间她去过美国、拾起笔,想在大洋彼岸再现上海滩的风光。但《易经》《雷峰塔》等等始终无人问津,出版无门。

篆香烧尽,一声招呼也没跟她打。

△ 张爱玲成名后照片

一地香灰

36 岁的张爱玲,在纽英伦州,遇见了美国剧作家赖雅,两人结为夫妻。

此时的赖雅已然 65 岁,身体已经开始下坡路,文学无大建树、摔断了腿并数度中风。

他们的经济状况也相当拮据,张爱玲曾给友人写信," 辛苦的从早上十点写到凌晨一点,手脚都肿了 "" 工作了几个月,像只狗一样,却没有拿到一份酬劳 "。

这段婚姻维持了 11 年,以赖雅的去世告终。

这段恋情鲜为人知,却总能让人想起张爱玲参与的那部《哀乐中年》里的一幕:

老夫少妻,世俗成见。

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 《哀乐中年》电影截图

1972 年,张爱玲搬到了洛杉矶。

深居简出的日子里,邻居并不知道这个中国女人是谁,只知道她经常感冒,牙齿出了问题,还患上了顽固的皮肤病。

她不喜欢烧饭煮菜,也没什么钱天天下馆子,在家尽吃些罐头或现煮食品。

为了补充营养,她买了很多营养奶,结果把肚子也给喝坏了。

孤苦伶仃的中国老太,一个人漂泊海外,房东成天想从她身上多坑点钱。

她不想麻烦别人,极少与人来往,而是将电视一天到晚开着,她怕孤独,得有点人声才睡得着。

她还买了大量的灯泡,她说,那是因为她怕黑怕冷清。

直到去世前,她还是一个人,就把各种重要证件全部放在手提包内,摆在靠门口的那张折叠桌上。

一个人冷冷清清地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陈旧凌乱的房间,洒落了一地香灰。

有人这么评价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

灿烂夺目的喧闹及极度的孤寂

她走得很寂寞

就像她活得很寂寞

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

是她告诉历史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

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

正是在这一角中

一颗敏感的灵魂

一种精致的生态

余香犹在

风韵永存

感谢大家读到这里,下面福利来了!

10 月 22 日 19:30

现代快报观影团

将邀请 20 位影迷前往

上影国际影城(绿地紫峰店)

免费观看这部新片

感受《第一炉香》的魅力

感兴趣的南京影迷

赶紧报名吧!

请各位影迷朋友在文章留言区

分享你最喜欢的一本张爱玲作品

并讲述你与这部作品的故事

完成报名

前二十位按照格式报名的朋友

可以扫码添加文脉君微信

联系取票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子扬

相关标签

张爱玲 上海 张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