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 2021-10-23
“乱世文豪”陆机:出名要趁早,保命要动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公元 303 年,中原正横遭兵燹,西晋文坛亦是风雨飘摇。

一位四十三岁的男子,脱下了将军战袍,在军民的注视中,神态自若地走向刑场。

他曾因文章名动天下,可没想到自己留给世界最后的文字,竟是一封言辞凄恻的绝命书。

他受刑那天,大雾弥合,平地尺雪,似乎上天也在痛惜这文坛巨星的陨落。

这位遭谗而死的将军,正是被称为 " 太康之英 " 的大文豪陆机。

有着惊世之才的陆机,原本可以携好友隐居吴中,于推杯换盏之间成就惊世文章;可他却自以为能以千钧笔力拨动万众之师,盲目地弃文从武,最终成了乱世之中王权纷争的牺牲品。

也许,陆机的悲剧,从他认不清自己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英名振关右,雄气逸江东。

陆机出身江东名门,其祖父陆逊曾指挥夷陵之战,凭借一把火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刘备,父亲陆抗也是一代名将。

江东人杰地灵,陆氏一族世为将相,这样的背景,让陆机一出场就自带光环。

他遗传了父辈的名将气度,还有着自身独特的文人风采,年纪轻轻,便已才名冠世。

接手父亲兵马,绵延孙吴国祚,似乎是这个世家公子的命运轨迹。

可是在他二十岁那年,命运发生了巨大转折——晋军越过了长江天险,吴主孙皓投降,从此天下尽归司马氏。

在此之前,陆机的两个哥哥就已经为抵抗晋军战死沙场。

看着父辈惨淡经营、兄长为之捐躯的基业就这样丢掉,陆机深感悲愤。

亡国之痛,丧亲之伤,陆机虽悲痛万分,怎奈无力回天,只好带着两个弟弟隐居故里,以闭门勤学来疗愈自己。

这一隐,就是十年。

隐居期间,陆机写就了名作《辩亡论》。

在文章中,他数次梦回孙吴 " 异人辐辏,猛士如林 " 的全盛之日,一边缅怀故国,一边痛骂投降的孙皓。

陆机虽一心想隐居避世,可惜还是没能如愿以偿。

为巩固政权,司马氏致力于拉拢文人,争取了一大批原属曹魏政权的文人后,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那个曾经名满江东的大才子。

于是一纸诏书,征辟陆机入朝为官。

陆机一切的苦难原本都因司马氏而起,他自然不愿为敌人效力;可吴亡已经十年,司马氏打理的天下,也还算井井有条。

所以看到这纸诏书时,陆机心中还是燃起了从政的希望。

再三纠结后,他选择了应诏,带着弟弟陆云一同出发去首都洛阳。

入洛途中,陆机心中充满了远离家乡、前途未卜的忧虑: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忘故乡,顾影凄自怜。

可一到洛阳,他就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他和弟弟造访了太常博士张华,这位备受重用的老臣对二陆的才名早有耳闻,三人一见如故。

张华看着远道而来的陆氏兄弟,喜不自胜地说:

" 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张华的延誉,对兄弟二人的仕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前的迷茫焦虑一扫而空,陆机开始立志要翊赞君王,重现父辈荣光。

 奋力危邦,竭心庸主

初到洛阳的陆机,为了快速立稳脚跟,带着弟弟投入当朝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门下。

这贾谧也是个才子,热衷于结交当时的名士。除了陆氏兄弟,他门下还聚集了写《三都赋》的左思、炫富达人石崇、" 掷果盈车 " 的偶像派代表潘安等人。

他们并称 " 二十四友 ",堪称 " 西晋文豪顶流天团 "。

这些人经常在石崇的私宅金谷园内饮酒写文拍马屁,可以说,这个时候,陆机的诗中只剩下奢靡,正如他在洛阳的生活一般:

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

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

而写诗讨好贾谧,更是 " 二十四友 " 的头等大事。陆机为了从中脱颖而出,不但给贾谧写了一组诗,还不忘拐弯抹角地把贾谧的外祖也恭维了一番:

惟公太宰,光翼二祖。

诞育洪胄,纂戎于鲁。

可是尽管陆机屈尊辱节,仍然猜不透时局的风向。

他这一手政治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

大多数文人的悲剧,都是从盲目从政开始的,贾谧是这样,陆机也是这样。

贾谧并不甘心做一个闲散外戚,不久就和他的皇后姑姑联合构陷太子。

这个举动无形之中给一众藩王营造了时机——他们本来就对皇位觊觎已久,现在终于有借口进京了。

贾谧很快就做了入京藩王的刀下鬼," 二十四友 " 亦做鸟兽散。

陆机被迫放下还没有攥热的酒杯和纸笔,迷迷糊糊地看着洛阳城一夜之间掀起的血雨腥风——他又要被迫面对靠山倒台的局面了。

这一次,陆机还算幸运——进京的赵王看中了他的才华,于是给他封了个中书郎的官职。

可是陆机的中书郎还没当满一年,赵王就被杀进洛阳的齐王赶跑了。

在收拾赵王旧部时,陆机因为身居中书郎要职,而被怀疑曾襄助过赵王篡位。

齐王大手一挥,就要把这个顶级的文豪问斩。

此时,本已待死的陆机又迎来了新一轮的人品爆发——两个藩王一同求情,争取给陆机减刑,把他的死罪改成了流放,而流放又遇上了大赦,最终无罪释放。

经过这次死里逃生,陆机非但没有意识到西晋王朝的混乱和危险,反而物色到了自己想要追随的下一任老板——成都王。

同为讨伐赵王的藩王,成都王从来不居功自傲,这和自矜功伐的齐王形成了鲜明对比。

加上陆机是得成都王的救援才得免死罪的,这个时候在陆机心中,成都王就是让西晋王朝重现昔日隆盛的希望。

其实在此之前,陆机的朋友就劝他回江东避战火。

可陆机即使刚从生死场走了一回,依然对自己有一种迷之自信——" 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

他继承了父辈的雄心壮志,可并没有继承到敏锐的政治直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他想要在乱世中施展拳脚,干出一番作为。可自己从来没有认清过,自己忠心效力的国家,已危如累卵;自己竭力辅佐的主子,个个庸弱不堪。

甚至他自己,也绝非匡世救难的王佐之才。

陆机就是在这样对局势、对自己的迷蒙认知中,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犬逐上蔡,鹤唳华亭

在成都王麾下,陆机摇身一变,从一介文人、一个死囚,成了手握二十万重兵的大都督。

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效仿父辈,在声震百里的鼓声中飒飒出征,率领一支严整盛大的军队,打一场足以扭转乾坤的胜仗。

可是河桥一战,陆机大败而还。二十万大军多成枯骨,尸体相积,河水为之滞塞。

实战方面,陆机是纸上谈兵;治军方面,陆机更是难以服众。

作为外乡人,他从一开始就被轻视。甚至有手下公然挑衅:" 你个南蛮子也配当都督吗?"

连陆机的属下都看不下去了,劝陆机杀掉这个不把都督放在眼里的小将。

可是陆机不知道出于什么考量,竟然拒绝了这个合理的建议。

结果就是,此人越发跋扈,不但在军中四处造谣说 " 陆机将反 ",甚至在战场上不听陆机指挥,轻兵独进以至全军覆没。

陆机任职已久,又接连损兵折将,早就引起众人的不满,于是大家每天都在成都王耳边说陆机 " 有异志 ",甚至就连军中将领也出来做伪证。

而成都王的反应,也证明了陆机的识人不明。

这个陆机心中的 " 西晋复兴之光 ",在别人心中不过是个 " 疾谏好谗,小人满侧 " 的庸主。

他再也不记得和陆机的君臣情谊,一纸军令,就要把陆机送上断头台。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出来救陆机了。这个被时代洪流裹挟、反复碰壁的文豪将军,终于迎来了自己命运的终结。

站在刑场上的陆机,看了看身后和自己一同被缚的两个儿子,发出了临终感叹:" 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华亭,是当时他和弟弟一起隐居勤学的地方。这个时候的陆机,想必是满心悔恨地想起了当年朋友们的劝告。

这个场景,和秦朝宰相李斯在刑场上对儿子的感叹,如出一辙。

何若当年先引去,好随云鹤隐天涯。

这些竭力辅佐主君,但是最后免不了受谗而死的忠臣,固然值得喟叹,但这样的结局,也无疑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晋书》中评价陆机之死,直言原因是 " 智不逮也 "。

即使陆机能写出锦绣文章,可依然写不好自己的一生。

才非所用,托身非所,文豪的悲剧人生,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身处乱世的智慧,绝不在于拥有文冠千古的才华,而在于:认清形势,认清自我,懂得进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错位的智慧,只能是愚妄;清醒的认知,方是正途。

愿我们都能有自我认知的智慧,在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时,可以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作者  | 灵均,重度的中二病,小信的传道人。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专家,公众号:北辰在找你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