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1-26
萌趣!“虎年话虎枕”在南越王博物院开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1 月 26 日,微展览 " 虎年话虎枕 " 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该展览共展出南越王博物院枕类藏品 19 件(套),包括一级文物 3 件、二级文物 3 件、三级文物 3 件,另外还有近年新征集、首次展出的三彩虎形刻诗文枕(图 1)、布枕等精美文物。本展览展期至 2022 年 3 月 27 日。

图 1:金 山西南部窑场三彩虎形刻诗文枕 南越王博物院藏

枕是人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卧具,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中的枕包含瓷、玉、石、铜、木、皮、布等各种不同材质,随着宋元时期陶瓷艺术的发展,瓷枕亦日趋兴盛。

南越王博物院自 1992 年入藏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伉俪捐赠的 200 余件瓷枕以来,不断大范围、多渠道地收购,并辅之以受赠、调拨、拍卖等方式不断充实枕类藏品。至 2021 年,博物院共收藏枕类藏品近 800 件,其中陶瓷枕数量最多,有 584 件,此外还有木、竹藤、皮、青铜等多种质地的枕头及枕顶绣。枕类收藏数量之多、品类之全、窑口之众,为国内外博物馆罕有。

虽然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展厅中陈列有 152 件瓷枕,然而,受展厅条件限制,大部分枕类藏品仍无缘与观众相见。2021 年,博物院更换了瓷枕展厅温湿度监测系统,并对展柜的恒温恒湿设备进行了安装调试和运行,有效稳定了瓷枕展厅文物保存环境,也为本次展览的推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 2:宋 河北磁州窑黑褐彩雁兔纹卧虎形枕 南越王博物院藏

自唐以后,兽形枕迅速发展,其中尤以虎枕最为典型。宋代在唐代兽形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赋予新的寓意。传统圆雕技法也在此时被引入瓷枕的制作中,渐臻熟妙境地,为工匠塑造动物形体提供了技术支持。

金 山西长治窑褐地黑白彩虎形枕 南越王博物院藏

金代彩绘虎形枕数量很多,造型基本相同,均以卧虎为枕座,只在虎头、尾、爪部位塑出大致凹凸轮廓,再用墨彩画出条纹状虎斑与虎口、眼、鼻、耳等。整个虎身不成比例,头部巨大且与身体融为一体,四肢也明显缩短。通气孔多位于虎鼻孔处,隐而不露,颇显制作者巧思。这与金人居于关外,常与老虎搏斗,虎在他们的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有关。南下之后,真虎难得,虎形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金人的精神需要。

图 4:宋 河北磁州窑 " 张家造 " 开光坐虎纹腰圆形枕 南越王博物院藏

图 5:金 河北磁州窑 " 张家造 " 白地黑花虎纹如意形枕 南越王博物院藏

瓷枕上的虎纹,以单只虎较为常见,且多有草木、树石为衬。宋代,老虎造型多作蹲伏状和悠闲状,造型准确传神,极具中国水墨味道和文人气质。金代磁州窑绘画老虎多作趴伏状和行走状,其造型稚拙随意,画风粗犷质朴。

作为传统文化的承载,虎枕艺术延续至今,一些地区仍有向新生婴儿或婴儿过 " 百岁 " 赠送虎形枕头或耳枕的习俗,这些枕多由祖母或外祖母亲自缝制,寄予老人对幼子的关怀和疼爱。民间手工艺者也将虎英勇、正义、威严的品格及其生命力的象征融入枕的装饰及造型上,与传统赈灾辟邪的五毒纹饰——蟾蛙、壁虎、蜈蚣、蛇、蝎子等组合,作为装饰,以此来加强对孩子们的保护。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李光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