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四维图新 ( 002405 ) ;易华录 ( 300212 ) ;中远海科 ( 002401 ) ;东软集团 ( 600718 ) ;千方科技 ( 002373 ) ;万集科技 ( 300552 ) ;金溢科技 ( 002869 ) 等
本文核心数据:技术来源国、专利申请人排名、专利申请新进入者、市场最高专利价值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 ) 搜索关键词:车路协同及与之相近似或相关关键词 ;2 ) 搜索范围:标题、摘要和权利说明 ;3 ) 统计截至日期:2023 年 8 月 22 日。4 ) 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1、全球车路协同技术区域竞争格局
( 1 ) 技术来源国分布:中美占比最高
目前,全球车路协同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车路协同专利申请量占全球车路协同专利总申请量的 45; 其次是美国,美国车路协同专利申请量占全球车路协同专利总申请量的 27%。日本和韩国虽然排名第三和第四,但是与排名第一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差距较大。
统计说明:①按每件申请显示一个公开文本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②按照专利优先权国家进行统计,若无优先权,则按照受理局国家计算。如果有多个优先权国家,则按照最早优先权国家计算。
( 2 ) 专利申请趋势:2016 年中国反超美国,日韩 " 你追我赶 "
从趋势上看,2014-2023 年,中国车路协同专利申请数量处于领先地位,在 2016 年反超美国。2021 年美国再次赶超中国成为第一。日本和韩国车路协同专利申请量呈现 " 你追我赶 " 的态势,两国每年度专利申请量差距不大。
( 3 ) 中国区域专利申请分布:2014 年北京反超广东
中国方面,广东为中国当前申请车路协同专利数量最多的省份,累计当前车路协同专利申请数量为 927 项。北京、江苏当前申请车路协同专利数量均超过 800 项。中国当前申请省 ( 市、自治区 ) 车路协同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还有上海、浙江、安徽、重庆、四川、湖北和山东。
统计口径说明:按照专利申请人提交的地址统计。
趋势方面,2010-2019 年期间,广东专利申请量整体保持领先,然而自 2014 年开始,北京专利申请量有所反超 ; 江苏在 2010-2023 年间基本保持全国第三的地位,上海、浙江分别在第四和第五位徘徊。
2、全球车路协同技术申请人竞争格局
( 1 ) 申请人数量趋势:研发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
申请人数量趋势,以及申请人平均申请数量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研发热度。2010-2022 年,全球车路协同专利申请人数量逐年增长,2022 年达 679 人 ; 申请人平均申请数量方面,自 2019 年开始有所下降,综合表明车路协同技术的研发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
注:相同申请人的不同名称被合并统计,包括该申请人进行专利申请时不同语种的申请人名称,以及该申请人的工商别名 ; 有合作申请人比较多的话,比值结果可能小于 1。
( 2 ) 专利申请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不高,CR10 波动下降
2010-2023 年 8 月,全球车路协同专利申请人 CR10 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由 2010 年的 24.4% 波动下降至 2023 年 8 月的 21.3%。整体来看,全球车路协同专利申请人集中度不高,且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
统计口径说明:市场集中度—— CR10 为申请总量排名前 10 位的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 ( 其中,有联合申请时,专利数量不会被去重计算 ) 。
( 3 ) TOP10 专利申请人
——总量及趋势:华为夺得桂冠,但中兴不容小觑
全球车路协同行业专利申请数量 TOP10 申请人分别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GLOBAL STRESS INDEX PTY LTD、HYUNDAI MOTOR COMPANY、ALBERT S PENILLA、ANGEL A PENILLA、KIA MOTORS CORPORATION、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和 HUAWEI DEVICE CO LTD。
注:未剔除联合申请数量。
趋势方面,2014-2023 年,全球前十大车路协同专利申请人申请的车路协同专利数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处于领先位置,其中 2019 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申请量远超其他企业。
——专利技术分布:H04W、H04L 领域布局较多
目前,全球车路协同行业专利申请数量 TOP10 申请人技术主要布局在 H04W 领域、H04L 领域,其中全球车路协同专利申请量第一的华为技术优先公司在该领域专利申请量占比分别达到 53%、21%。
( 4 ) 中国申请人类型:企业申请人增长加快
从专利申请人类型来看,2014-2023 年,企业申请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特别在 2017 年以后,逐步与其他类型申请人拉开差距,一定程度上表明车路协同技术的市场化进程加快。2022 年,中国车路协同企业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为 725 项。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IPO 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