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哥 2023-12-17
房价触底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先给昨天打个补丁

文章前晚写的,昨天上午推送,没想到,遇上事件最高潮,阅读量小爆了回——

东方小孙滚蛋,俞三顾茅庐,请董上直播间,很尴尬地促膝长谈,以期平息风波。

有段时间没追热点,居然有人留言说我蹭流量愤然取关,让我一头雾水……

我做了十多年(自)媒体人,怎么选题构思怎么讨好读者最容易爆流量,还不门清?

就像这句话,把自身能力放在高于读者的位置教读者做人,就很小孙,很不符合流量思维。

人家 CEO,身上背负股东和员工责任,只能舔甲方,像 " 哪李贵了 " 一样发泄情绪,就要付出惨痛代价。

这次群众多数站董,不管年薪多少,身份还是打工人,事件性质还是劳资矛盾。

日常弱势打工人,到直播领域,强弱逆转,吃瓜群众看到打工人逼走 CEO 的罕见宫斗戏,就像看小燕子干翻皇后党,当然爽。

俞这次挥泪斩马谡,也只能解一时之危。

董这种级别的 IP,终究只能自立门户。

董高情商 + 重感情,明白道义上该帮老板度过危机,利益上自己已获舆论支持,暂时留下站最后一班岗,憨厚淳朴重义气的人设立得更牢,丈母娘更死心塌地。

马上走,短期赚更多,暂时留,长期赚更多。

不出半年,还是会走,到时东方甄选也会放高姿态,热烈欢送,彼此祝福,走得非常体面。

……

最近有个内部通知,别发负面财经内容。

唱衰经济、股市、楼市肯定都不行,搞得我都想写篇反话稿……

转而一想,虽然好看,又怕很多读者看不明白,别耽误人家。

下面,尽量写柔和点哈 ~

前两天京沪同时出救市新政,一是进一步放松限贷,二是通过改变普通住宅认定标准,大幅降低二手房交易税费。

和上次恢复 " 认房不认贷 " 一样,中介群里又是一阵欢呼,借机逼单。

但市场对这次新政看法,普遍冷淡。

一两个月内,会激发一波总价较高的改善需求。

上次 " 认房不认贷 ",释放的是以前在外地有过贷款记录的刚需购买力,如果本地名下有房,还是不能享受首套房优惠。

这次进一步降低二套房贷首付利率,本地名下有房的改善客或投资客,也可能心动。

另外市中心 20 万的 140 平豪宅算普宅,远郊 2 万的 145 平平层算非普,税费能差上百万,也能刺激一波高总价二手房交易。

过去几年,其实有三次机会。

一是 2018 年,万科带头喊出 " 活下去 " 口号时,其他同行还不当回事,但那时开始逐渐收杠杆,改变开发商预期,是最好的时间窗口。

很可惜,因土地财政依赖和其他各种原因,没能勇敢砍下去。

疫情后,又是一波疯涨,泡沫加速赶顶。

原来预想的房价不涨工资涨,用 10 年逐渐消化房价泡沫的策略,变得更难完成。

二是 2021 年,本可以用更柔和的方法敲打开发商,逐步降杠杆,避免硬着陆。

后来,大家都懂的。

三是今年疫情放开后,恒大危机尚未全面扩散,市场多空博弈激烈,有相当一部分人相信今年经济会复苏,房价也会跟着起来。

这时强力救市,或许还能把楼市托住。

也就是今天京沪出台的这些政策,提早到 2 季度,效果会好很多。

前两年可以把低迷归罪于口罩。

口罩早晚会结束,逻辑也早晚会失效,所以大家对未来有信心。

今年口罩逻辑失效,但还没起来,就会倾向觉得这可能是长期现象。

再去找原因,越来越多人会意识到,就像 " 客厅里的大象 "。

知道,但,都不说

……

大众预期尚未发生根本性扭转的情况下,小步渐进的滴管式救市策略,可能起到反作用。

因为越早上车,越觉得亏,后面的人越倾向于观望。

小宝今天发文吐槽,自己下手早了,房贷要多付 17 万 +

详见

遥想夏天,房东狠狠往自己大腿上砍一刀,小宝还以为自己摊到大便宜,赶紧上车。

按当时市场价,小宝的确薅到了大羊毛。

但以现在市场价看,还有还价空间。

二手房跌太快,一二手差价快速收缩,现在上海打新也不热了,绝大部分楼盘随便买,大部分楼盘卖不动。

就上海现在真实情况,挂牌价普遍比 21 年史上最高点跌了 20%。

想快点成交,得跌 30%。

想被围观秒杀,得跌 35%+

这说明,上海真实需求还很旺盛,只要价格跌到位,不愁没人要。

但更多小城镇房子,就算高位跌去一半,也很难卖掉。

传统限制政策,除北上和广深一部分核心区,其他地方早已全部取消。

可预见未来一年内,北上除核心区外的限购,也会被迫放松。

因为越来越多人看明白了,人口才是决定房价走势的核心因素,都在把资产往高线城市转移。

因为限购,没法把资产转移到最高地(北上),就很尬。

明年北上限购放松前夜,或许就是房价见底时。

想在北上上车的小伙伴,或许可以再等等。

更多二线见底时间,肯定会更长。

因为一线放开限购,会加速二线的资产转移,抛压更大。

想上车二线的,不管刚需改善,你们懂的 ~

这次我们遇到的问题,积累了十多年。同时把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都卷进去了。

前三个部门的利益相互关联,互为因果,深度捆绑,都处于困难状态,就希望保住金融部门,别引发系统性风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刮骨疗伤,最少也要 3 年。

搞不好,5 年才能还清历史欠账,企稳回暖。

对未来经济和资产价格走势预测非常难,因为影响变量太多。

有些变量,至少是明牌,有比较清晰的预期。

比如美联储加息到头了,明年开启降息周期,板上钉钉。

预测不准的,是明年到底降 3 次,还是降 1 次,还是令人失望到一次都不降。

只降一次或一次不降,就会产生预期差

现在美股创新高,全球跟着涨,就是把降息预期打满,提前反映在股价上了。

到时出现预期差,股市难免要给你脸色看……

但我们这边政策走向一直是黑箱,冷不丁给你来一下,很难预测。

我是建议,非常时期,胆子可以再大一点,力度可以再强一点。

实在不行,就给全民发钱,强行刺激通胀,制造负利率环境。

通胀预期下,居民担心钞票变毛,会被迫进行潜在收益更高的权益资产投资,不是股市上涨,就是楼市回暖。

但如果政策还是学俞敏洪思维,强调保守稳健,永远留后手,更担心直接发钱会养懒人,是对后代的不负责,那……也是挺有道理的哈 ~

但如果还是走撒钱搞基建拉动 GDP 的老路,会产生大量无效投资,重蹈日本 90 年代覆辙。

我以前写的一文里担心的问题,就可能成真。

还是走间接放水法,把存贷款利率压到很低,鼓励借贷,也会事倍功半,越来越难。

把 4% 利息的贷款借出来投资,不管股市楼市还是实业,都风险很大,就没有积极性。

反过来说,通缩环境下,物价越来越低,就算存银行一年只赚 2%,也还是稳赚。

有人说,一直放水,楼市又不见涨,居民自然会把钱投到另一个池子,所以股市会涨。

逻辑不成立。

只要通缩,居民完全可以把多出来的水全存银行,或者国债、保险等稳健固收,代替房子的最大池子是银行,不是股市。

又有人说,居民存款节节攀升,说明不是居民手里没钱,而是有钱不花。

逻辑也不成立。

存量总量节节攀升的同时,财富分配差距也在提高。

少部分富人有钱花不掉,大部分穷人没钱可花,所以消费上不去。

富人有钱花不掉,全世界都一样。

过去的预期是,越来越多穷人会升级为中产,中产规模壮大,有钱也愿花,消费升级故事就有想象力。

现在新兴中产对未来收入预期扭转,好不容易攒点钱也学富人存银行。

所以还是要大力直接发钱,才能快速扭转预期呢!

不这么做呢?

也没事,靠中国经济自身韧性,假以时日,也还会逐渐走出低谷 ~

中国经济基本面扎实,家底丰厚,基建完善,人民勤劳,政府高效,社会稳定,所以不管政策怎么选择,都将殊途同归,我们永远是最终赢家,赢麻了 ~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历史上再大的困难我们也挺过来了,大家一定要对未来有信心呢 ~

但如果还是滴管疗法,我们理财策略就要倾向于更保守一点。

决定股市涨跌就两因素,业绩增长和估值水平。

业绩增长主要看经济,经济好,增速快。

估值水平主要看放水,不是人民币,看美元。

靠国内降息刺激信贷间接放水,很难直接刺激股市估值,但美元降息,会被迫提升全球资产估值水平(资本逐利,愿花更高成本去股市博弈)。

问题来了,你觉得明年经济复苏力度如何?

明年美联储降息力度又如何?

还有第三个中国特色问题:如果美元如预期降息,外资会不会再回来?

这几个问题心里有答案了,就知道该如何应对明年股市了。

最近天气转凉,呼吸道疾病传播很厉害,很多学校都大面积停课。

我儿子也中招了,但各地儿科医院都人山人海,排队四小时是常态,很容易二次感染。

力嫂之前买过全报销的私立医院门诊险,直接去私立看病,人少很多,一分钱都不花,保险全兜,还是很爽的。

另外当下性价比最高的年金险 " 金满意足 5 号 ",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要下架了。

担心未来经济复苏前景,觉得低利率和通缩可能持续的,可以考虑下,提前锁定长期利率,具体的问小宝吧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房价 ceo 二手房 购买力 万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