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哥 01-17
撑不住了,转移资产300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接前天话题,今天继续聊资产转移

润人和润钱,两码事。

润人,牵涉到你整个人生和家庭的长远规划。

很多人不适宜长期生活在海外环境,无论语言、饮食、气候、法律法规、风土人情……

很多人拖家带口,也无法说服全家(尤其老人)一起润,如果只是自己润,其他家人留国内,没人照应,也很头疼。

另外,一般人润去的,都是发达国家。

一方面,法治更完善,生活更有安全感。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能提供收入更高的岗位。

收入高的另一面,是物价高。

发达国家物价,普遍高于国内,还不只是高一倍,可能是四五倍的高,特别是无法外包的重劳动产业,包括餐饮、住宿、装修、外卖快递、交通、线下娱乐等。

如果找不到中高收入工作,原始积累又不够厚实,海外生活压力反而高于国内。

润,绝不是一个好选择,别一时冲动。

吃饭永远第一刚需,自由啥的都是次要的。

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越是需要技术的体力劳动,越吃香,如果你有这方面工作技能,不怕吃苦,倒可以试试。

反过来,原始积累够丰厚,也没想好出去干嘛,哪怕下半辈子在海外退休享福,靠理财吃利息也能活的滋润,也可以润。

今年香港将重启投资移民计划,在港投资 3000 万港元就能拿身份,纯中国籍富人还不能申请。

我真心以为,多蠢的人才会用这种方式拿香港身份啊?

有那个资产规模,全世界哪里不能润?

当然,能对这种入籍方式感兴趣的,也非等闲之辈,你懂的 ~

最尴尬的,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中产。

以为自己纵览天下,认知水平高,把国内资产全处理了,换个大几十万美元出去,受不了体力活那个累,又找不到高收入的体面工作,真躺平了,过些年就会感到压力了。

我觉得,缺乏海外亟需工作技能,金融资产又不到 600 万人民币的,谨慎润人。

……

相对来说,润钱要考虑的问题,少得多。

首先要明确,人不润情况下,润钱核心目的是分散投资风险,规避潜在的国家级系统性风险。

这就要求你至少满足以下 4 条:

1、一二线有自住房。

2、有足够存款或教育储蓄险(至少一个孩子 50 万),给孩子以后上学用。

3、给自己全家都买足了保险,不怕意外降临,突然把家底掏空。

4、在满足以上条件基础上,还有 300 万以上金融净资产(扣除房贷余额后)

以上几条,都是为了润钱之前,铺设足够宽的退路。

1、没有自住房,就要租房,持续支出房租。

虽然眼下房租下跌,大家都怕通缩,但天晓得 20 年后,会不会超级放水,又把房租推起来呢?

自住房,是标配。

至于必须一二线,因为优质教育医疗就业资源未来还是集中在一二线。

为父母(自己)看病,为子女教育和将来就业考虑,一二线房产依然是底线。

2、没孩子的话,教育金不用考虑。

有孩子,准备这点钱,最起码。

还别嫌多,未来只少不多。

3、没人喜欢听我唠保险,晦气又不来钱,但这就是家庭财务最核心的后防线。

我一朋友最近非常懊悔,老爸查出癌症,医生建议用免疫疗法(CAR-T 疗法)。

国产一次两三千,进口一次三万,疗效更好,都只能自费。

如果用进口的,整个疗程,搞不好要花掉上百万!

如果只用传统放疗化疗,医保是可报销,但很可能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远没免疫疗法精准有效。

他受我影响,很早就给自己老婆孩子配足重疾险和医疗险,但没想到给老人买……

老人上年纪了,商业险不让买,但可以买国家财政支持的地方互助保险,全国各地都有,上海这边叫 " 沪惠保 ",过去几年,我和小宝安利过好多次。

一年只要 100 多,不限户籍,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过往疾病史,还可以子女用医保余额给父母投保,也可以报销 CAR-T 药物,支付宝就能买。

但,他没买……

中产最怕因病返贫,家人一场大病,可能倾家荡产,积蓄全无,芒格当年就遭遇过这种困境。

在满足上面三条红线,兜住家庭生活基本盘后,可以考虑把不住的投资房变现,最少筹到 300 个 +,才到润钱的门槛。

当年港股打新最火的时候,很多资产一共只有几十万的小伙伴,连港卡都没办就急着入金,整天担心钱出去了回不来怎么办,因为钱出去后,连生活费都成问题,单单维持港卡的成本,就让他心疼不已……

这种人,现在不适合润钱。

现在润出去的钱,就要做好没有特殊情况,以后不回来的准备。

只想短期润出去赚一笔,过两年再润回来买房买车结婚生娃,说明你还不具备润钱实力。

说到底,时代不同了。

一方面,现在润出去和润回来的难度和成本,都比以前大多了。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周期,现在不管国内国外,都没有特别好的低风险套利机会。

底层逻辑上说,投资赚钱,无非四种逻辑:低估、成长、套利、红利(生息)。

低估逻辑是当市场先生发疯时,我顺手买入,将来估值回归甚至出现泡沫时抛出,获得超额收益,这是最常见的价投理论。

成长,是巴菲特遇到芒格后,引入费雪投资思想,认识到不是什么低估的垃圾股都可以买,也可能成为低估值陷阱,要买具有高护城河(稀缺性)的长期业绩稳定的好公司。

随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获得长期超额收益,才是改进后的价投,所以价值投资才需要长期投资。

现实中最牛价投,往往低估 + 成长,既考虑择时,也考虑择股。

但随着市场上懂行的人越来越多,好公司想要等到低估的价格越来越难,在一个公允价格买入,等待业绩持续增长,推动股价上涨,成了更普遍的策略。

这几年中国价投血流成河,一方面是有投资价值的好公司一直不便宜,另一方面是经济下行,业绩增长预期也在下滑,估值 + 成长两个逻辑被双杀。

杀到现在,看历史,估值已经挺便宜了,但市场没信心,觉得后视镜不管用,成长逻辑被证伪(或将被证伪),导致价值重估,还是不敢买。

最典型的,就是茅台。

这几年不管宏观如何风吹浪打,茅台的独特属性,使其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增速分红都没的说,但估值就是持续下降,现在 PB 不到 10 倍,市场还是怕,你有啥办法?

只能摊手 ~

除这两个权益类资产的常规投资逻辑,还有两个低风险逻辑。

套利,就是通过信息差或制度漏洞,低风险甚至无风险情况下,获得一次性超额收益。

但这种投机玩法,不符合风险收益成正比的投资原则,更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正义原则,分配方式上,一定要强调 " 按劳分配 " 为主体,要更多反映劳动能力、劳动付出的差别,更少反映家庭财产、投机性收入的差别,所以监管一直在打压,一直在打压,一直在打压……

打压到现在,套利机会,越来越少。

今天股民都在说雪球崩了,后面还有很多等着敲入,这种乍一看低风险的套利(保险)工具,一旦一到大风大浪,瞬间就凉了。

2021 年,我就深入分析过这货:

这波集体敲入后,我猜监管很可能会动手,把这个金融创新也给掐了。

因制度完善,海外成熟市场套利机会也不多,有的话,也都是机构投资者游戏,散户很难分一杯羹。

最后就是分红,这两年市场提到最多的策略。

就是我懵了,怂了,不玩了,老老实实吃利息吧。

存款、债券、储蓄险、红利股,本质都属此类。

理论上,非标信托理财之类的也算,但这些年暴雷太多,过去 P2P 最多百亿大雷,现在动不动就是千亿大雷,不敢碰了。

……

楼市,过去也是低估、成长、套利、红利,四个逻辑都能用。

最弱的是红利,就是租金回报率,一直很低。

套利,过去新房被限价,出现剪刀差,新房买到就能套利,但随着二手房价格大跌,倒挂变正挂,新房就没有独特吸引力了。

低估,是在比价效应下,同一城市不同板块或临近城市之间产生的价格洼地。

这是一种更精细化操作的买房技巧,过去不怎么看中,因为房子买了就是涨,大家不在意这些小钱。

大家赚的,主要是成长这个逻辑。

相信城市化,相信城市更新和新区规划,相信 GDP 和人民收入会持续高增长,相信高通胀会长期持续……

这种乐观预期下,成长逻辑才能奏效,支撑房价提前预支未来。

但现在,这种逻辑完全反转。

过去 20 年,相信 " 成长 " 带来的房价透支,必须全吐出去。

哪怕跌到低估,很多人还是不敢出手,因为惯性思维,跌怕了。

更何况,只看租售比,现在距离低估还很远,这才哪到哪儿?

从历史高点算起,北上深最核心区最稀缺优质房产,也要跌 20%,才可能触底。

大部分普通房子,跌 40%-60%,才合理。

泡沫严重,又缺乏接盘侠的房子,能跌 80%+

而且以后也很难再涨回来,基本烂手里了。

未来保租房会持续大规模上市,持续冲击周边老破小和非品质刚需商品房,租金上不去,房价涨不动,很多投资客就会倾向抛售,大家都这么想,房价就更撑不住了……

即使有幸日本化,未来能慢慢回血涨回来的,也还是像东京这样的一线房产。

如果满足以上门槛,下面听好了:

1、中国股市资产,包括 A 股、港股、中概股,总额不超过家庭金融资产 30%。

如果眼下超了,别急着割肉,都跌成屎了,全市场信心接近崩溃,现在反而是逐渐加码,摊薄成本的好机会。

等以后市场回暖,逢高减仓,再逐渐降下来。

但未来也不建议永远清仓。

毕竟你人还在国内,总得在国内有个资产基本盘,说明对未来国运还有基本信心,多想想好的一面哈 ~

就短期而言,A 股已创纪录年线三连阴,24 年开局又那么糟糕,不管市场信心有多差,还是要相信基本市场规律,跌的时间够久了,总会有反弹的时候。

年前跌得越惨,我反而对今年全年 A 股走势越乐观。

2、相应的,海外股市投资比例,可逐渐提高。

在美股这种长期上涨,时不时来个暴跌的市场,定投更适合普通人。

因为你很难等到一个天赐的估值洼地,一口气买入。

慢慢定投,既不怕突然来个暴跌,也不怕定投十年,赚个寂寞。

但全球股市总投资,最好别超过家庭金融资产的一半,还是要稳扎稳打,给自己留点后路。

因为我们正处于多事之秋,2024 年又是换届大年,台湾刚开了第一枪,11 月川建国王者归来的可能性并不小,全球都在偿还过去 30 年经济红利带来的贫富差距过大所造成的恶果,很多理论上不该发生的事,没准都可能发生。

另外投资渠道,最好直接去港美股市场买,别买内地 QDII。

一,费率高,

二,要承担汇率风险,

三,基金经理水平不行(指基除外),

四,受外汇管制,经常额度不够,限制申购,导致场内二级市场溢价率飙升,会买贵。

过去最热门的中概互联 ETF(513050)经常会出现高溢价,见怪不怪。

这些天日股持续涨,日经 225ETF 也出现超高溢价,极为罕见。

区别在于:中概是暴跌时,因抄底的人太多,出现高溢价,日股是大涨时,因追涨的人太多,出现高溢价……

有人说,这是一种行为艺术,基民无声的抗议。

哈哈,太高看我大 A 基民了,无非是亏急眼又想赚快钱的蠢货太多罢了。

总之,QDII 是资产出不去的无奈选择。

3、有条件的话,可考虑定投一点即将在美上市的大饼现货 ETF。

这货以后正规化了,风险和门槛都比之前上某安之类的民间交易所买卖低得多。

当然,眼下可能不是好时机,不妨观察一下先。

傻子都知道纳入 ETF 后,饼子会迎来巨大潜在购买力,大概率是庄家借机出货,阶段性见顶的时候。

大家可以想想,现在全球最大的大饼庄家,是谁?

但我不是很推荐大家买很多黄金。

一是历史上看,现在黄金已经很贵,尤其黄金有明确开采成本的情况下。

二是黄金避险功能,正被比特币削弱,虽然不可能彻底取代,但 old money 青睐黄金,new money 喜欢大饼,这世界最终还是属于 new money。

此消彼长,大势所趋。

三是未来长期升值潜力,大饼高于黄金。

四是黄金和大饼都是全球定价资产,并不具备规避潜在的国家级系统性风险的功能。

都不是我们润钱主要目的。

至于大饼可以适量买点,要规避的不是国别风险,而是地球村风险,更露骨点,是所有主权信用货币风险。

货币四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工具、支付手段,大饼诞生 15 年,这三块一直做得不好。

只有价值储藏这个职能,开始登堂入室了。

当然,万一发生超级极端状况,比如全面核战争,连互联网这种基础设施都毁了,大饼也没啥用。

绝对意义上说,黄金避险功能,依然强于大饼。

但普通人想通过存黄金避险,资产规模还不够。

我觉得至少可投资金融资产 2000 万以上规模的标准富人,才可以考虑配置一点实物黄金规避这种极端风险。

注意,必须是实物黄金(小黄鱼),黄金饰品、纸黄金、黄金 ETF、黄金股票之类的都不行。

4、不准备润人的情况下,别轻易购置海外不动产,光看高租售比就心动,要考虑包括房产税、中介费、空置率、装修家电折旧、流动性折价、地缘政治风险等在内的综合持有成本,不动产日常打理和变现都很麻烦,国外更麻烦。

至于润人情况下要不要买,什么时候买,怎么买,是另一笔要精打细算的账了。

5、润钱最重要的是规避人民币资产风险,又不能经受太大波动,所以应以稳健的以美元计价的固收理财为主。

包括海外的银行存款和储蓄险。

相对门槛最低,也最方便的,是香港保险。

但涉及汇率风险。

现在人民币汇率依然在低位,如果未来对美元大幅升值,回到均衡汇率,现在换汇,本金将损失 5%,如果未来人民币持续走强,最高可能损失 10%。

对于固收理财来说,5%-10% 汇率损失,不是小数目。

实在等不及,也可现在出海,再买早安心。

具体产品就不推荐了,香港成熟市场,没多少套利空间,也没什么猫腻,法律健全,一板一眼,关键还是考虑到资产风险隔离,保个平安。

有兴趣详细了解的,可以加小宝微信私聊:lzbxb04

不急的,可等汇率更好的时候,再下手。

我这两年,一直在等这个机会润钱。

去年年初,全球都看好中国经济复苏,人民币有波反弹,谁知很快经济掉头向下,汇率也跟着怂了,哎……

对了,香港现在也有以人民币计价的理财险,没有特殊需求,一般不建议考虑。

以人民币计价,内地年金险的长期确定性更强。

港险最大优势,是美元计价,千万别本末倒置。

对了,所有润钱招数,都有一个基本工具要求——海外银行卡。

目前成本最低,也相对最方便的,是港卡。

当年港股打新热潮时,我就说最好别办中资行港卡,要办就办外资行,原因都懂的。

现在跨境汇款,中资行问东问西,卡得比外资行更严,中资行中,四大行又是卡最严的。

我当年办的也是一家老牌外资行港卡,且内地卡和港卡一起开,两张同行同名卡之间互转,手续费全免,内地(跨行)和香港(本行)ATM 机取现也都免手续费,线上转账方便安全,每月就转一笔 3 万美金以下的,一般没啥问题。

我问了下,它家现在正好有活动,针对不同客户,有不同开卡办法:

1、能肉身赴港的,可以不用先开内地卡,直接去香港总行开港卡,不用存款,免开户手续费和律师见证费。

2、现在很多体制内小伙伴,证件都上交了,肉身不方便去境外,可以内地卡存 30 万 RMB,在内地网点见证开户(只需港澳通行证复印件)。

3、因内地网点仅限于北上广深等一些大城市,不想或不方便去这些城市网点开户的,也可在自家全程线上开户,一样要存 30 万,开户完成后,内地和香港的实体卡都会邮寄过来,最方便。

存款后开出来的是贵宾账户,半年后申请降级为普通账户,就能永久免账户管理费。

当然,润钱还有很多合法合规骚操作,不方便公开多说,有兴趣的后台回复 " 港卡 ",有专员小姐姐私下指导。

看到这里,多数读者会想:我资产没到润钱门槛,现在该怎么理财?

我的回答是:

今年可能会迎来比去年更严重的 wave of unemployment and salary cuts,甚至体制内也可能出现 Layoffs,所以要尽可能增加资产的流动性。

不住的房子,尽可能变现。

除非全市场不到 1% 的稀缺好房子,那可以长期拿着,等待市场回暖。

股市可继续定投,但不要轻易满仓。

更多资金,可暂放高流动性的活期理财中,随机应变。

比如我这部分钱都放微众银行活期 +Plus 中,收益率在 3%-4% 之间波动,差不多 1 万元本金,每天能赚 1 块钱,持有 7 天后可实时赎回到账,金额几乎无上限(单个产品最多 500 万,但你可以买 N 个)。

因赎回方便,选近一个月年化收益最高的买就行,买完就扔一边不用管,也不用考虑调仓问题,要用钱了就赎回,很省心。

一般不会出现净值下跌,万一遇到债灾,有一两天出现下跌,再多持有几天,一般净值就能回正,不用担心亏损风险。

如今股市楼市利率就业 " 四杀 ",又香又安全的理财羊毛,这年头真不多了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理财 房租 技能 香港 就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