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 03-01
南京大火引发电池之争;人形机器人量产?日本半导体开始复兴;国产手机开卷操作系统;新茶饮扎堆IPO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编者按:智谷新推出的 # 产业周观 # 栏目,将聚焦每周最有价值的产业新闻,并从行业和产业端延展分析,带大家一起穿透产业奥秘。那些你关心的,你了解的,我们都不放过!

◎作者   |   智谷产业小分队

人形机器人:2024 量产元年?

2 月 25 日,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Figure AI 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达 6.75 亿美元,融资方涉及英伟达、微软、OpenAI 等科技巨头。

前一天,英伟达宣布成立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实验室 GEAR(Generalist Embodied Agent Research),正式入局具身智能。

同日,特斯拉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最新视频,相比上一次 12 月发布的展示视频,Optimus 的行走速度提高了 30% 至 0.6 米 / 秒。

消息面上的利好带来资本市场的狂欢。

2 月 26 日,包括中亚股份、中微电子、克来机电、宇环数控、康尼机电、北自科技、爱仕达等近 30 支机器人概念股涨停。

机器人软件技术快速突破下,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真的来了吗?

应用场景上,人形机器人正在打破壁垒;但量产的最大拦路虎,还是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

2 月 22 日,国产机器人厂商优必选发布 WalkerS 进入蔚来工厂的首次实训视频,WalkerS 完成对蔚来汽车门锁、安全带、车灯盖板的检测,还顺畅地贴好了车标。

1 月 18 日,Figure 宣布正式将人形机器人引入宝马的汽车制造工厂,并将逐步在 12-24 个月内整合到车身车间、钣金和仓库等流程中。

人形机器人进厂,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开始深入到工业生产场景。

整车厂对人形机器人的接纳同样意味着 " 机器换人 " 的成本能够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2022 年,人形机器人成本还在 10 万美元左右,虽然优必选副总裁付春江认为 2025 年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可以降到 5 万美元,但要使机器人销量能与新能源车销量媲美,马斯克认为机器人成本需要控制在 2 万美元。

所以,要从成本端实现规模量产,最少还需要三年以上的降本时长。

当然,量产提前同样可以弯道超车。

一是硬件设备上的国产替代。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分为:以摄像头、力矩传感器和激光雷达为代表的感知系统;以 AI 芯片、核心大模型为代表的决策系统和以电池、电机、离合器、滚珠丝杠为代表的执行系统。

不难发现,产业链上游与新能源汽车高度重合,许多零部件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在丝杆、空心杯电机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上,仍存在相当大的以国产替代实现降本增效的提质空间。

二是软件设备上的 AI 升级。实现规模量产前,人形机器人将要求具备更广泛且精准的交互能力和服务功能。而英伟达、微软等科技企业加大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一方面是在为不断进化的 AI 大模型找到更多的落脚地,另一方面就是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前夜,跑马圈地。

汽车:苹果退出,中国车企还不能松口气

研发 10 年、2000 名员工参与、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苹果造车计划,终于划上了句号。

至于苹果放弃造车的原因,各方猜测不一。

有外媒报道称,苹果造车的初衷是为了留住优秀的工程师,本来就 " 初心不正 ",失败是迟早的事。

也有分析师认为,造车不能给苹果带来足够丰厚的回报。相比苹果目前 30% 的经营利润,奔驰和宝马只有 12% 的经营润率,加上通用、本田、丰田、特斯拉、大众、现代、雷诺、比亚迪,经营利润都没有苹果多。

还有观点认为,苹果从来都不擅长重资产运营的商业模式,代工手机的果链模式在汽车代工上并不适用,苹果无法实现想象中的汽车制造工艺,这或许也是苹果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始终无法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比中美科技巨头来看,苹果不造车,华为也不造车,但是并不影响华为在汽车领域的 " 谁与争锋 "。苹果转向生成式 AI,在未来取得领先的智能技术之后,未必不会重新杀回汽车市场。

不过,对于苹果放弃造车的结果,各方反应都很高兴。

马斯克用 " 敬礼 " 加 " 香烟 " 的表情回应,无疑是对苹果的这个决定表示 respect(尊重)。

雷军在表示 " 震惊 " 之余,直言 " 苹果用户买小米汽车是最好的选择 "。

理想汽车 CEO 李想则认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

不过,苹果告别造车,中国车企并不能松一口气。

在中高端市场上,1 月中旬,特斯拉宣布 Model 3 焕新版降价;2 月底,新款极氪 001 在配置全面升级的基础下,价格不涨反降,不仅给小米汽车的定价再次提出难题,而且再度拉升了 20-30 万元级汽车市场的生存难度。

在中低端市场上,比亚迪在 12 天内下调 8 款主力车型的价格,目前跟进降价车企已经多达 10 余家,吃掉同行市场已经不够了,还要吃掉燃油车市场,才能活下来。

在高端市场上,高合濒临倒闭,又给众多定位豪华的汽车品牌敲响了警钟。李想认为,20 万以上的新能源车市场,今年 7 成销量会被头部前三的汽车品牌瓜分,比燃油车更集中,和智能手机没区别。

2024 年,注定会有更多车企面临生死一线。

芯片:" 前半导体第一大国 " 日本开始复兴

不声不响间,全球芯片制造格局已经发生巨变。

据产业协会 SEMI 统计,从 2019 年到 2023 年全球新建的晶圆厂高达 118 座,预计 2024 年的投资总额超过 5000 亿美元。

而这些工厂里,大量是布局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因为在美国 500 亿美元的芯片法案之外,欧洲、日本也投入重量级芯片补贴,并且发钱速度更快。

过去,芯片制造是一个全球化产业链,并在东亚地区高度集中;现在,芯片制造走向" 全球本土化 ",主导因素是政府补贴和地缘政治,背后是 G7 集团产业重建、巩固产业安全的需求。

例如,2 月 24 日,台积电日本熊本工厂开幕,该工厂主要生产成熟制程芯片,提供给日本汽车、图像传感器等行业使用。同期,至少已有 9 家中国台湾的芯片企业在日本建厂扩产。日本政府也宣布再为台积电补助 48.6 亿美元,修建第二工厂,这被视为日本半导体产业复兴的开始。

如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头部芯企,在技术上开始竞速 2nm 先进芯片的量产,并在全球如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获取补贴,进行建厂扩张。

已有消息透露,美国将在 3 月公布对中国芯片的调查结果,并据此指定新一轮芯片制裁措施,考虑到美国大选的需要,外媒倾向于这一轮会更强硬。

电池:南京大火背后,钠电池的产业机会

2 月 23 日凌晨,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造成南京一小区 15 人遇难,再次引发公众对于电动车自行车的安全担忧。

根据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电动自行车火灾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2023 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 2.1 万起,相比 2022 年上升 17.4%。2022 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 1.8 万起,比 2021 年上升 23.4%。

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动两轮车市场,全球市场市占率约 80%,每四个中国人就拥有 1 辆电动两轮车。

另一方面是随着 2018 年 " 新国标 " 要求电动自行车减重( ≤ 55kg),2011 年四部委联合整治取缔铅酸电池企业,以及 2023 年以来锂电池价格的迅猛下跌,电动两轮车已经逐渐成为锂电池的天下。

在性能、成本上具有相对优势的锂电池,在安全性上一直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险,再加上私自改装、使用低劣锂电池的现象普遍存在,共同导致电动两轮车火灾越来越普遍。

在火灾发生后,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宣称将把乘用车的研发成果应用到两轮车领域,开发出能上楼的安全电池。

弗迪电池目前的核心技术是刀片电池,本质上还是锂电池,虽然官方针刺实验证明了刀片电池的安全性有所提升,但业内普遍猜测进军电动两轮车市场的弗迪电池,带来的可能是钠电池技术。

去年 11 月,弗迪电池与淮海控股集团共同投资的钠电池项目落地江苏徐州,计划总投资 100 亿元、年产能 30GWh,将打造全球最大的微型车钠电系统配套,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 PACK 等相关配套产品。

对比锂电池来看,钠电池虽然循环寿命不占优势,但是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好,而且在抗低温能力上也更强。

据中金研报显示,钠离子电池内阻较高,且在短路电压中电流更低,瞬间发热更低;钠电池无过放电情况,可以放电至 0V 而不影响后续使用。钠电热失控时更容易钝化失活,因此安全测试表现更优。

而钠电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约为 -40 ℃ ~80 ℃,部分产品在 -20 ℃下容量保持率能够保持在 90% 左右,也显著高于磷酸铁锂 60%~70% 的容量保持率。

目前,钠电池已经在江淮钇为花仙子、江铃易至 EV3 等微型电动车上使用量产。业内普遍认为,2024 年是钠电池发展的关键之年,重点应用领域在于储能、两轮车、A00 车型等低能量密度场景,未来中低端微型电动车或者电动自行车有望被钠电取代。

AI:百度还是被低估了

没想到最先在 AI 上搞到钱的大厂,是百度。

2 月 28 日,百度发布 2023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百度 2023 年总营收达 1346 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 287 亿元,同比增速达 39%。2023 年第四季度营收 349.51 亿元,净利润达 77.55 亿元,同比增长 44%。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透露,百度智能云四季度总营收 84 亿元,其中大模型为云业务带来了约 6.6 亿元的增量收入。

这说明百度已经顺利度过换挡期,摆脱广告业务反复反哺云业务的窘境。

百度全年营收中,广告业务的占比达到 73%,云业务占比 18%,汽车和其他占比 9%。2023 年前,由于云业务长期未站上盈利线,需要广告反哺来保证总体盈利。但 2023 年,百度陆续推出擎舵、轻舸、品牌智能体等 AI 营销平台,反而吸引了包括洋河、飞鹤、京东、海尔等 10000 名广告用户,实现 AI 助推广告营收的正循环。

但资本市场对百度的超预期营收反应不大。财报公布后,百度美股 2 月 28 日(美东时间)跌逾 8%,H 股在 2 月 29 日收跌 6.61%。

这一矛盾在美国投研平台 SeekingAlpha 上给出了解释:" 这并非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宏观环境的影响 "。

也就是说,包括百度在内的中国科技公司目前普遍都被低估了。

市场对百度的印象仍局限于搜索引擎软件,忽视了百度深耕的生成式 AI 所具备的庞大营收潜力。不过,摩根大通对百度透露出乐观的增长态度,认为其是 " 一个很好的逆行长期投资案例 ",并给出 215 美元的高目标股价。

但 3 月 1 日美股收盘时,百度股价仅为 101.33 美元。要抵达摩根大通给到的高预期目标,百度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让 AI 大模型成长为一个可持续的增长极,在增收增利的同时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手机:国产手机开卷操作系统,AI 和 6G 成关键变量

在最近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4 上,荣耀 CEO 赵明直言 " 任何手机操作系统都值得用 AI 重做一遍 "。

国产手机集体卷向自研操作系统,主要有三大原因:安全、万物互联和 AI。

华为鸿蒙系统几乎就是为了自保而生,在失去海外市场之后,华为如今的 " 纯血鸿蒙系统 "(Harmony NEXT)已经彻底不兼容安卓应用,最大限度上提高自主可控性,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在安全之外,万物互联是国产手机厂商的下一个野望。据 GSMA 的数据,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到 2025 年物联网设备连接将达 246 亿。

无论是华为的鸿蒙智行,还是小米的 " 人家车全生态 ",都是通过一个底层系统,轻松实现跨平台设备的互联互通,从而把各种碎片化场景打通,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让用户产生依赖和习惯。

而 AI 的到来,有可能颠覆传统的手机操作系统。

在此次 MWC 上,T-mobile 就在展台上展示了 " 没有任何 APP" 的新手机。该手机界面上不显示 APP,用户只需要通过语音唤起、提出诉求,手机便会直接处理需求。

多家国产手机厂商认为,未来的手机操作系统是一种更加个人化的操作系统,更加关键的变量在于通信技术的进步。

过去 4G 技术的普及,带来智能手机的大爆发,从而奠定了如今谷歌安卓和苹果 ios 二分天下的格局。

如今 5G 时代,万物互联已经是可以触摸到的存在,再往前看,6G 也并不遥远。

6G 有望将人类带入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相融合的万物智联时代,AI 技术也将成为未来 6G 终端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之一。

根据移动通信技术每十年一代的趋势,6G 实现商用也不过还有 6 年左右的时间。

新茶饮:IPO 角逐背后的产业新故事

2024 年 2 月 14 日,沪上阿姨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成为继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后,冲刺港股 IPO 的又一家新茶饮企业。若顺利,加上 " 高端奶茶第一股 " 奈雪的茶,高、中、低端三种不同定位的新式茶饮品牌将在港交所汇集。

万店规模和上市,是新式茶饮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二者相辅相成。

从门店数量看," 万店俱乐部 " 仅蜜雪冰城一家,门店数量共有 3.6 万家门店(2023 年 9 月 30 日);古茗第二,截至共有 9001 家门店(2023 年底),离万店只差临门一脚;排名第三的茶百道,门店数 7801 家(2023 年底);而沪上阿姨,有 7297 间门店(2023 年 9 月 30 日)。

现制茶饮行业,拼的不是产品创新,因为一旦一个网红产品出现,很快就会出现 " 复制者联盟 "。当然,拼的也不是盈利能力,招商证券的报告显示,成熟的奶茶店净利率仅有 10%-15%,远低于人们猜测的 80% 暴利。

随着红利期的消逝和内卷的加剧,现制茶饮品牌要实现营收增长,拼的就是规模化。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2025 年新茶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 13.4%、6.4%、5.7%,这意味着未来整个行业的增速将逐渐下滑。而加盟就是规模化的不二武器,目前,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加盟店占比都在 99% 以上,让品牌的盈利不再靠卖奶茶,而是靠加盟商商品设备、材料、加盟管理等费用。

在赶超万店或追逐上市的品牌成长逻辑下,茶饮品牌加盟进入 " 战国时代 ",在潜力更大的下沉以及海外市场贴身肉搏激烈,而供应链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能分到多大块蛋糕。

但就目前来看,新茶饮品牌在一级市场的融资热潮开始退烧了(2023 年新茶饮行业披露融资金额大幅下降),于是上市成为了新茶饮企业融资困境的 " 及时雨 ",同样也是得到资本赋能完善供应链的 " 救命稻草 "。

新茶饮的野蛮生长阶段基本结束了,下一个阶段是品牌力角逐阶段,茶饮品牌们已经开始讲新故事了。

当大分化时代来临,舆论撕裂,信息泛滥。你缺的不是信息,而是专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获取一个观点容易,但自己掌握一套方法论不易。我们研判团队费心整理了两份报告,总结了跟踪各类重要会议的方法,以及关注的侧重点。

加我免费领取这两份报告。

参考文献:

1、国海证券 . 人形机器人的国产供应链机遇——机器人系列专题报告

2、餐饮 O2O. 茶百道、沪上阿姨、古茗、蜜雪冰城 ...... 头部奶茶为何扎堆抢跑港股 IPO?

3、镜观台 . 扎堆上市的新茶饮,没有「秘密」

4、价值星球 . 新茶饮上市背后:流水的品牌,铁打的供应链

5、财经杂志 . 行业观察 | 百度,先抢到大模型红利

6、腾讯科技 .5 年,全球激增 100 多座芯片代工厂,美日欧组建 " 硅基帝国 "

7、红刊财经 . 钠电池产业发展迈入关键年,低端锂电市场有望被替代

8、剁椒 Spicy. 新能源汽车的 2024:地狱开局,如何杀出一个春天?

9、智东西 . 荣耀 AI 全家桶炸场 MWC!CEO 赵明宣战苹果,解密平台级 AI 杀手锏

10、财经杂志 . 纯血版鸿蒙发布,华为能否破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机器人 英伟达 优必选 产业链 科技巨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