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宇清:国内肥胖防治迎来两大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4-03-0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 “在高血压最主要的发病影响因素中,肥胖已成为第二位,第一位是年龄,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遏制肥胖爆发,三高和糖尿病问题也就不会被充分解决,我国也将产生巨大的医疗负担。”近日,在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中国肥胖大会主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支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东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承办的“中国肥胖大会沟通会暨中国肥胖联盟成立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宇清教授表示。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已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6~17岁的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也已接近20%,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均呈继续上升趋势。最新研究预测显示,保守估计,到2030年,中国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达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

肥胖防治的两大机遇

肥胖本身属于疾病,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张宇清教授介绍,肥胖与高血压关联性很强,体重降低会伴随血压有效降低,另外对于年轻且体重比较大的心衰病人,通过有效减重以及综合心衰管理可以取得不错的预后效果。

对于心律失常和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肥胖更多属于间接或非直接因素,例如因为高血压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那么肥胖就可能是很重要的间接影响因素。

目前在我国肥胖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肥胖防治似乎已经迎来了发展机遇。

张宇清教授表示,随着研究数据不断涌现,学术界已经开始深刻认识到肥胖的严重性,这些研究数据也能够让医疗领域专业人员有的放矢,去做进一步的深入工作,国内肥胖防治迎来了重要机遇。

“各科室都在越来越重视肥胖问题,例如在我院呼吸科可以看到有很多呼吸暂停的患者,高血压和心衰病房也接诊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正在越来越重视肥胖问题,逐渐也会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疾病背后的肥胖因素,这是我所看到的重要进步。” 张宇清教授指出。

另外减重领域新药物的出现也为肥胖防治带来了新的突破口。

张宇清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从生活方式改善来看,肥胖防治是“知易行难,道阻且长”,确实部分患者能够靠毅力、运动和膳食管理达到良好的减重效果,但毕竟只是个例。

“虽然我们强调减重需要以生活方式作为基本,但如果因为工作太忙、压力太大做不到呢?那就需要借助药品,过去没有特别针对肥胖的治疗药物,部分具有减肥效果的药物会有精神抑制等不良反应,好在近年出现了相对比较安全的新药物,可以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这是很重要的进展,另外减重外科手术也为重症肥胖患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 张宇清教授表示。

据了解,药物治疗是肥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经评估有明显胰岛素抵抗或其他相关代谢异常,可考虑用药。目前国内减重药物市场正在快速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减重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87亿元,并将保持高速增长,至2030年预计达到149亿元。

疾病认知和多学科融合仍面临挑战

虽然国内肥胖防治迎来发展机遇,医生和患者对肥胖的认知正在提升,但似乎仍不足够。

张宇清教授表示,肥胖是疾病,存在于国际疾病分类条目中,但是很难看到国内有这样的诊断,社会层面也经常会认为肥胖是健康的表现,这即是认知上面临的重要挑战。“因为肥胖对中国来说应该是新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开始逐渐显现,大家对肥胖的认知一直是以食品短缺时代为考量,认为胖一点是健康的表现,显然对肥胖认知不够充分。”

除了认知层面,多学科融合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所以不仅强调协作,还更要强调融合的原因,据张宇清教授介绍,目前并没有看到单独的肥胖防治学科,更多的是在不同学科里会涉及肥胖,这正是新兴疾病所面临的挑战。而从肥胖防治的路径层面上看,肯定需要多学科融合,以生活方式、营养和运动为基础,药物提供新的手段,减重外科则属于“终极”解决方案。

但是肥胖领域的多学科协作和融合也面临部分挑战,例如在心血管领域,张宇清教授指出,部分医院的内分泌科或者康复科可能会出诊减重门诊,并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或康复锻炼计划等方案,但是在其他科室,肥胖治疗可能还处于起步阶段,达不到多学科融合的要求。“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也是心血管学科需要逐渐完善的探索性工作,但是学科分类的结构性问题和学科设置问题,可能是肥胖防治多学科融合中需要面临的挑战。”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也显示,中国亟待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以制定适合中国人的肥胖防控政策,针对肥胖群体和个体确定适合的系统管理和干预措施。目前中国肥胖防控工作的许多政策建议的主要依据来自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尚缺乏支持肥胖防控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中国实证研究证据。并且肥胖的治疗和预防需要健全的社会支持,但中国目前尚缺乏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肥胖防控合作机制,各方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

除此之外,站在心血管疾病角度,张宇清教授还希望能从更早期去关注并防治肥胖,因为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发生的“土壤”,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可能都与肥胖有关,或者本身就是肥胖导致的结果。

“因此从基础治疗层面来讲,心血管医生需要更加重视‘土壤’的改良,也就是要关注更早期的肥胖,从前端着手去更早地预防,而不是仅仅用药物治疗血压和血脂异常。另外脑血管和心血管都有类似的病因,都需要在早期防治层面更加注重。” 张宇清教授指出。

(作者:武瑛港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