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哥 03-20
全民财富缩水ing…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昨天胡润研究院发布 2024 财富报告,这是财富报告自发布以来,史上第二次出现高净值家庭数量负增长(上次是 08 年),且资产规模越大,缩水比例越严重——

中国有 600 万资产 514 万户,同比-0.8%

有千万资产 208 万户,同比-1.3%

有亿元资资产 13.3 万户,同比-3.8%

有 3000 万美元 8.8 万户,同比-4.5%

有意思的是,有 600 万 " 可投资资产 "(去掉自住房)的家庭只有 185 万户,还不如有千万资产的家庭多。

拥有千万 " 可投资资产 " 也只有 110 万户,意思是有一半账面上有千万资产的,去掉昂贵的自住房,都是 " 伪千万富翁 "。

说明很多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中产 / 入门级富人阶级,财富都绑死在自住房里;

看城市,还是 "3+2+2" 格局,第一阶梯 3北京上海香港,第二阶梯 2深圳广州,第三阶梯 2杭州宁波,剩下的差距都很大。

这种城市财富格局基本定型,随着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和经济增速趋于平缓,未来这种格局只会越来越集中。

注意,该数据统治截止 22 年底,明年发布的截止 23 年底的数据,肯定会继续负增长,因为去年楼市股市跌幅比前年更大。

当然,不只是中国,这些年受疫情冲击和地缘冲突影响,全球富人都在缩水,只不过我们更明显些。

一般来说,资产在 100 万 -1 亿之间的人群,资产变动受房价影响最大。

资产不足 100 万的,大多买不起商品房(买得起的也不怎么有保值性)。

资产过亿的,特别是过 3 亿的,除积水潭院长这种现金存家里的特殊人群,大多经商,最核心的资产是公司股权,而非房产,要钱用,随便抛售点股权就行了。

我看网上很多人都说数字少了,他们感觉网上到处土豪,小红书人均百万,只有自己拖了国家后腿。

据我观察,越穷越容易仇富,也越对中国整体财富状况缺乏准确判断。

中国真实财富状况,我说过多次,之前在一文还详细阐述过。

大概来说,去掉自住房,中国亿万富翁家庭,不足万分之三;

千万富翁家庭,大概千分之三;

百万富……不对,只有百万可投资资产在大城市都算穷人,也就 6% 左右。

国人中 90%+ 的绝对多数,资产都不足百万。

事实上,很多高学历年轻家庭,工作几年,省吃俭用,只要不买房,资产都能攒到七位数,一旦大城市买房,可投资资产就会迅速回到六位数。

所以这两年全国房价普跌,对居民消费意愿打击非常大。

哪怕自住房本来也没法变现,但原先掏空六个钱包 + 背三十年债,咬牙上车是坐等资产升值,相信未来日子会越来越有盼头……

现在房子一年跌掉自己打工几年的收入,怎会不心痛?

中国要崛起成一个真正强大、自信、稳定、国民幸福感爆表的伟大国家,最重要的是快速做大中产阶级蛋糕,有房有车还有 200 万以上可投资资产的家庭,至少要占 30%+,才能成为社会长治久安最核心的基石。

这些年美国社会撕裂,内斗加剧,除了过于强调个人自由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中产阶级大规模返贫,民间积累了太多怨气,人心思变,才让川普获得那么多支持。

总之一句话,国人还太穷,蛋糕还远远不够大,就急着加速公平分蛋糕了……

……

说到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背三十年房贷,就想到昨天日本央行宣布加息。

这是 17 年来日本首次加息,摆脱了长期负利率,也可以说是安倍经济学十年磨剑,久久为功的阶段性成果。

安倍在国内口碑很差(现在这喊打喊杀的环境,就没哪个日本政客名声好的吧?),但在日本民望很高,如果让日本人投票史上最伟大首相,安倍至少能进 TOP3。

过去国内说起日本,就是失去的 30 年,好像这 30 年,日本人都过得像龟孙子一样窝囊丧气。

这两年舆情两极分化,一边是一大堆脑残加码无脑仇日,另一边是越来越多年轻人觉得能像日本那样平稳落地就谢天谢地了,我们怕是连 " 失去的 30 年 " 都不如。

现在大家都在玩这梗:

为啥日本能成功走出 30 年通缩困扰,股市能创 30 年历史新高,工会春斗能取得平均 5%+ 的工资上涨 " 大成功 ",从而促使日本结束负利率宽松政策,创造 " 令和奇迹 "?

因为 30 年前高位买房深套的一代年轻人,现在房贷终于还清了 ~

没有比这更心塞的黑色幽默了……

……

胡润最近接受许知远采访时说,他问了一堆企业家,你认为多少钱才算真自由?

其中最高标准(国际标准)是 5000 万美元,大概 3 亿人民币,这叫 " 完全财富自由 "。

什么是财务自由,我过去 10 年一直反复科普,比如这篇——

财务自由是个很主观的概念,没有绝对标准。

生活在西部农村,有房有田,基本食物自给自足,资产不到百万也能财务自由。

但以我现在对财富的感知力,3 亿可能的确是一个最高标准。

过了这个门槛,你旅游不用考虑特价机票,一次旅行花大几十万眼睛都不眨一下,因为每年光生息就有上千万。

再多,真没多大用。

只要不沉迷赌博或胡乱投资,这辈子绝对吃喝不愁。

胡润还说,幸福指数最高,也就是最快乐的财富水平,是3000 万左右

6、7 年前我也统计过一个类似标准,大概 2000 万左右。

少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钱依然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困扰,没有之一。

多了,钱可能使你迷失。

因为你完全不用再为赚钱努力工作,可以辞职,放弃创业,但接下去的人生,该做什么呢?

反过来说,很多企业家达到这个财富水平后,依然停不下来。

事业心、责任感、对名利的无止境渴望,让他继续在自己最熟悉的路径上狂奔,且不说身心疲惫,压力山大,要承担的风险,也在成倍放大。

……

最近有香港八卦媒体爆出,张学友不到一年狂开百场演唱会,阳康不到一周继续开唱,不是因为热爱唱歌,而是后宫那位 " 败家娘们 " 罗美薇投资失败,4 年败光所有资产,负债累累,不得不一把年纪还出来养家。

这种小道消息有诸多疑点:

一、一开始说 10 亿,后来又说 20 亿,到底亏了多少?

二、投什么能亏那么多?

三、亏的到底是本金,还是加了杠杆,不但资产归零,还欠银行钱?

都语焉不详。

张学友不是第一次开巡演,他成名近 40 年,也没听说资产都拿去做慈善了,说他资产只有 10 亿,打死我也不信。

问题是,人家一直没出面辟谣,是不屑回应,还是确有其事?

我不知道。

我是歌神歌迷,不想恶意揣测,但理性上说,的确有这种可能性。

罗美薇投什么,才能迅速败光十亿家产?

只有一种可能性:带杠杆的金融衍生品。

比如 1 月股灾时啪啪啪连环爆仓的高杠杆 " 雪球 " 产品。

这玩儿结构很复杂,我 3 年前专门拆解分析过,建议远离:

我相信今天再点开这篇看,很多读者依然看得一知半解。

原因是风险收益不对等,日常风险小收益高,一旦遇到极端情况,就会亏得你哇哇叫。

年初这一波亏的,比你过去 3 年赚的还多,如果加了杠杆,直接归零。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事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太常见了。

更关键的是,那些客户经理要么自己也不一定真理解其中风险,要么 KPI 压力大,知道潜在风险依然昧着良心推荐!

客户又不懂,日常收益很香,觉得是 " 稳稳的幸福 ",一旦遇到 1 月股灾这种极端行情,就傻眼了。

相比香港和海外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不管雪球还是这两年国内私募很流行的 4 倍杠杆 DMA 策略(多空收益互换),都还算简单,力哥这种水平的都还容易弄明白。

真复杂的,连我也不能完全理解,只能懂个大概原理。

很多富人第一反应是:我不懂是因为我外行,人家懂就行,毕竟人家是专业的,靠这吃饭,肯定有我们不懂的真家伙。

另外投资模型我看不懂,但每年收益看得懂啊,能赚钱就行,管他呢!

但是呢,这世界掀开了看,就是个草台班子。

有个业内段子,说当年有个芝大金融博士毕业进了高盛做股票量化,给 CEO 介绍策略,讲完后问有什么问题。

保尔森不懂,但不问点啥会显得自己没水平,但自己又没听懂,真问出来怕露馅,于是说:" 你刚才说选了多少个国家?"

"17 个 "。

" 好,哪 17 个?"

这位高盛 CEO 叫保尔森,后来当了高盛董事长,再后来当了美国财政部长,任内爆发次贷危机。

更何况,很多所谓专业人士,为自身利益,是可以置客户、公司,乃至国家利益于不顾的。

"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总有有识之士纠正:路易十五没说过这话,是翻译导致的误解!

佛教里说的人不为己," 为 " 是第二声,不是一般人理解的第四声!

朋友,迂腐了啊。

这话原意重要吗?

耶稣在马太福音里说的那段话,原意和后来被经济学社会学引申的 " 马太效应 " 一样吗?

重要的是,人们都认这种解释,说明这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

很多所谓专业投资人赚的钱,看似是能力卓越(阿尔法),实际还是贝塔——时运所致,非个人天赋。

大势一垮,哇塞,全在裸泳。

当年红得发紫的基金经理:什么坤坤兰兰春春松松,投资理念说起来头头是道,PPT 专业数据分析张口就来,有屁用?这两年哪个不被骂半死?

巴芒投资理念也没毛病,但早年高收益也有很大运气成分。

过去 30 年,摇身一变,成了全球投资者追捧的股神,巴菲特一举一动都容易带动其他投资者跟风。

比如他带头投日本,就会吸引一堆全球投资者论证日本股市投资价值和巴菲特决策的合理性,主动给巴菲特抬轿子。

最后逻辑反推:哇,巴菲特果然股神!

但世上只有一个巴菲特,这种不管买啥都有人给抬轿的技能点,我们都学不了……

说回罗美薇,她早早退圈,除相夫教子,最重要的就是理财。

如果老老实实,就买香港存款或储蓄险,一年 4%-6% 收益,很稳。

如果买的是挂钩这挂钩那的结构性存款或风险更高的投连险,这些年市场不好,一般也小亏 10 个点,动不了根基。

哪怕都买房,香港房价这两年跌这么惨,也无须老公 60 多岁还拿命还钱。

怕的是,被高度信任的理财经理忽悠,all in 了自己也不懂的金融衍生品!

理财市场千万变化,不断有热点,有创新。

但道理反反复复,就那几条——

1、对波动大的权益资产,用定投方法,熨平波动。

2、对大类资产,做好资产配置,分散风险。

3、定期根据市场变化,动态再平衡。

4、永远避开高杠杆。

5、永远避开自己看不懂的复杂玩样儿。

所以我香港客户经理给我推荐各种复杂玩样,我看都不看。

要么存银行,要么买保险,要么我自己买股票基金,盈亏风险都一清二楚。

守住这几条底线,理财无法让你一夜暴富,但至少不会出现 " 你不理财,财不离你 " 的囧况……

PS:眼下最好的养老年金产品 " 大家慧选 " ,今晚 23 点 30 分就凉了。

稀缺的定期版本,领取多,收益高,市场独一份儿 ~

在储蓄险遍地不到 3% 的情况下,它的极值还能突破 3.5%,具体分析戳这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房价 准确 上海 香港 宁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