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3-24
【秦医卫·疾病透视】孩子出现这1个身体信号,是在求救,父母要重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前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个有点棘手的咨询案例。

15 岁的来访者乔乔,喜欢用图钉、刀片扎胳膊,留下一片肉红色针眼、划痕。

她的父母发现孩子的异常举动后,十分焦虑和担心。 查孩子书包、杜绝一切尖锐物品、轮番说教、警告孩子别这样 ……

试了很多办法,乔乔没有好转,还因为父母的阻止开始加重。

父母只好带着乔乔一起来做心理咨询。 我发现,像乔乔这种经历,不是个例。

据谷雨实验室报道,一篇 2017 发布的论文测算显示,中国大陆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总体检出率为 27.4%。

也就是说,每 10 个孩子里,可能就有 2-3 个孩子出现自伤倾向。

这些孩子,都有一颗饱受伤害的心;他们背后,也有一对迷茫痛苦的父母。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能让孩子走出「自伤」,恢复健康的家庭关系呢?

01

孩子伤害自己

是在 " 自救 "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孩子为什么要伤害自己?

一种原因是:孩子伤害自己,其实是在攻击父母。

他们的攻击性因父母而起,但不敢对着父母发出来。

转而厌恶这样脆弱无力的自己,向内攻击自己。

乔乔妈妈就发现,孩子越来越不爱跟自己说话。她几次询问孩子胳膊上的伤口哪儿来的,什么都问不出来。

妈妈很着急,乔乔却无动于衷。

她淡定地告诉我:

" 我偏这样做,才能让她着急。"

原来,以前的乔乔很乖。

最爱吃的蛋糕、最喜欢的玩具、养了 2 年的兔子 ……

只要父母说 " 送 ",乔乔不会说一个 " 不 " 字。

她知道,自己不能反抗,否则就会被惩罚。

▲图源:《权力的游戏》

早年,她不同意父母把自己的东西送人,结果被斥责 " 不懂事 "、还被罚站。

但,她对父母的不满和愤怒并没有因此消退。

于是,乔乔开始间接反抗:父母看中成绩,她就故意考差;父母越想跟她沟通,她越沉默。

后来,连这种间接反抗都要被父母控制。

他们开始频繁哭诉:养大乔乔多么不容易,为什么她就是不懂事。

乔乔觉得,父母是在道德绑架自己。

某次在饭桌上,她当着父母的面,用易拉罐的拉环割自己的手。伤口渗血了,父母看到后很惊讶,问她怎么弄成这样?

她很想告诉父母:这是我故意割出来的,就为了气你们,是你们逼我伤害自己的。

但一想到这个回答会被父母斥责,她就撒谎说:" 不小心割破了。"

现实中,父母的强势,让乔乔觉得自己 " 很弱 "。

既然不能反抗对方,她就开始用自伤这种方式,来惩罚软弱的自己。

乔乔内心对父母的愤怒,转化成了对自己的攻击。

总结来说——

当孩子的反抗通道都被父母堵住时,TA 就会把自己当成泄愤的 " 沙包 "。

▲图源:《涉过愤怒的海》

除了攻击父母,孩子自伤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

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乔乔的同学小柳也有自伤倾向,伤痕被妈妈发现后,去了两次医院。

小柳的父母非常忙,而且分居多年。妈妈工作早出晚归,顾不上照顾他。

小柳说,自己之所以自虐,是发现每次生病,妈妈都会放下工作带他去医院。

他用伤害自己这种方式,来留住妈妈的陪伴。

可第三次去医院时,小柳妈妈不耐烦了。

丈夫从不打钱回家,她独自抚养小柳,生活压力很大,负面情绪也很重。

这个为了谋生一天只睡 5 个小时的女人,精神已经接近崩溃,小柳的自残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图源:《小欢喜》

她实在不想看到小柳的伤口,于是推给小柳爸爸,爸爸更不耐烦,要小柳自己去医院。

小柳不去,爸爸请护工陪护,但小柳想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于是自伤更加激烈。

小柳爸爸快崩溃了,因为小柳开始用自己来威胁他们给钱。

要 500,只给 300,小柳就当着他的面,拿刀片划胳膊。

一次小柳爸爸吼他:

" 要死就死外面去!"

吼完小柳真的要跳楼,爸爸把他拉回来锁房里,在门外给小柳跪下了。

小柳的父母被孩子的自伤行为吓坏了。

但乔乔能理解小柳,她说:

" 他想要的不是钱,是爸妈都不管他,他心里不舒服;虐一虐,给点钱,心里会舒服一点。"

自伤,是孩子的 " 补偿 "。

现实过于痛苦,而孩子又没有出口时,自虐刺激大脑,激活杏仁核、海马体,产生内啡肽等使人感到愉悦的物质。

父母发现伤口后,如临大敌、细致入微的关注,也让孩子感受到久违的关爱。

也就是说——

孩子会把自残行为,当成呼叫父母的 " 按钮 "。

如果一个孩子以自伤为 " 乐 ",往往是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做,爸妈眼里才容得下自己。

▲图源:《宽松世代又如何》

02

发现孩子自伤时

父母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如果你发现,孩子胳膊上有自己故意划下的红痕;或者,孩子对疼痛上瘾,身上总有青青红红的伤口。

这意味着,孩子心里藏了很多说不出口的心事。

渴望宣泄压抑、想要得到补偿。

但很多情况下,父母面对孩子的自伤,容易过激反应。

就像乔乔和小柳的妈妈——

粗暴地阻止、不停地讲道理、要求孩子马上改。

但这会让孩子觉得:你根本不懂我到底想要什么,但我这样做,能让你关注我。

于是,他们的自伤行为变本加厉。

其实,父母更加恰当的做法是了解清楚——

为什么自己越是阻止,孩子越停不下来?

面对孩子自伤,感到惊恐、害怕、愤怒是人之常情。

但也要思考:

是不是自己压力太大、太希望孩子快点变好了?

拿乔乔妈妈来说——

自从发现女儿自残,她就很害怕看到女儿的伤口。

但她总得帮女儿上药,每次上药之前,乔乔妈妈都得深呼吸好几次。

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了,问女儿到底有完没完,为什么要用这个来折磨自己。

女儿也开始情绪激动,把妈妈推搡出来,拒绝沟通。

没过几天,乔乔妈妈又在女儿手上发现一道新的划痕。

她吓到了,过来找我咨询:到底应该怎么办?

我问她是不是很想女儿早点好起来,她说是。

我又问她发现自己如果过于焦虑,是不是对女儿好转没有帮助,反而在激化矛盾?

她听懂了,那次咨询后,开始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

先让自己稳定下来,才能接住孩子。

之后再给孩子上完药后,她会哭一场宣泄压力,也会找我沟通。

就这样熬过了最初的愤怒、焦虑、自责,她现在最大的情绪是迷茫。

" 我心里很慌,但尽可能不在孩子面前因为这件事情而失控。"

有时实在苦闷,她选择出去旅旅游、散散心。

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

乔乔开始自己给自己上药了。

当她展现出自己能 " 兜住 " 情绪压力的一面时,孩子对抗的心态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自伤行为没有继续恶化,有时候,乔乔还会主动找父母聊几句。

亲子双方沟通的可能性增加,孩子痊愈的几率就在增大。

03

孩子自伤的解决之道

支持性的应对方式

如前文所言,父母发现孩子自伤时,最开始要注意——

调整好心态,先提高自己的情绪涵容力;借由自己稳定下来,才可能帮助孩子稳定下来。

做到这一点之后,接下来有挺长的路要走。

对于父母来说,还要尽力给孩子创造两个条件:

第一,允许孩子表现出一些攻击性。

自伤被发现,有的孩子会口不择言、不服管教、表现激烈。乔乔就是如此,刚开始,妈妈一碰她的伤口,她就会哭、吼、大叫。

乔乔妈妈被这个过程折磨得很憔悴,干脆把她带到洗手间,关上门说:

" 你如果心里难受想吼,对着洗手间的镜子,大声吼出来。"

吼出来后,乔乔发现自己的心态有所好转。

知道妈妈就在门后听着,但不阻止,这让她心情好多了。

父母顺应孩子表达出攻击性,其实就是在给孩子 " 顺毛捋 "。

这是一种极好的共情方式,包含着无条件的接纳与看见。

刚开始可能很难,多捋几次,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接纳,会慢慢变得温和。

▲图源:《克里斯托弗 · 罗宾》

第二, 有规则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可以不必通过自伤来补偿自己。

如果孩子故意利用自伤,来达成自己的心愿,父母不要被这种敌意吓到,而是更要去关注自己和孩子互动过程中:

孩子为什么只有走到了这一步?ta 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表达呢?

接着尝试着认真地对孩子交流:

你还记得第一次伤害自己,是发生了什么?

每次你想伤害自己,你都在想什么?

你受伤了,我很难过,我会给你包扎伤口,带你看医生。但如果你是想跟我要一个东西,伤害自己没有用,你得直接说出来或者写下来,和我们商量,你可以试试看吗?

温和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在心理学家科胡特看来,是一种 " 不含敌意的坚决 "。

这种坚决可以打消孩子的侥幸心理,让他们意识到:爸妈不是我的敌人,也不是我的仆人。

我不必对他们怀有敌意,他们是愿意帮助我的。

在小柳又一次想通过自伤来问父母 " 要钱 " 时,小柳妈妈尝试问了她这些问题。

小柳哭着说:

" 反正你们根本不爱我,我拿到钱,还能在网上充钱,让别人陪我玩游戏。"

小柳妈妈这才知道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其实一直以来孩子想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但她确实也无奈,她跟小柳说——

" 妈妈懂了,你希望我们陪在你身边;

我接下来会尽力做到,但也希望你给我一点理解,毕竟妈妈需要工作,我也会跟你爸爸沟通,让他抽出时间来陪你。"

小柳有点半信半疑,好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小柳父母都开始遵照承诺——

来医院陪护,给小柳带他喜欢的漫画,还喊了他的同学一起。

同学们离去时,对小柳说希望他早点回到学校。

父母和同学的关心,让小柳也开始对自己的自伤行为,有了一层反思和自省。

原来,自己的需求是有希望通过沟通来达成,自伤可能让自己离正常生活越来越远。

▲底图源:小红书 @林达仁

写在最后

自残、自虐的孩子,很可能并不想伤害自己。

撕掉吓人的 " 障眼法 " 外壳,你会看到一个个濒临崩溃的灵魂。

他们淋了雨,却用错的方式给自己撑伞。

对于父母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则是——

看到孩子这些自伤行为背后,是在向自己传递什么信号。

如果孩子因为被过度控制而困扰,就要想办法给他们营造自由生长的空间;

如果孩子因为关注不够而痛苦,那就要学会给到他们更多的关爱 ……

随着调整,如果孩子自伤的频率在降低,说明父母的支持确实生效了。

当然,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情况,是孩子依旧迟迟不见好转。

父母可能会感觉无能为力,为什么自己做出了改变,孩子却还是原样。

这个时候不要忘记,我们可能需要一些专业支持,如医院、咨询师、药物治疗 ……

总而言之,不低估自身的力量,也别忘记向外界寻求帮助的必要性。

孩子和父母才可能一起,走出「自伤」这场暴风雨。

▲图源:《怪物》

来源 / 深圳卫健委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