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03-27
男子贷款却被骗钱,骗局背后竟是售卖个人信息的产业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扬州男子高某手头有些紧,正在此时,一名自称 " 贷款公司业务员 " 联系他称可以帮忙贷款,但需要缴纳手续费。高某将钱打过去后,对方失联了。经调查,该案件背后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浮出了水面。这家公司建立虚假贷款网站、售卖贷款人信息,销售金额高达一千七百多万元。高某的个人信息正是由此泄露。

近日,随着仪征市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起诉的网络科技公司负责人陆某将面临有期徒刑三年的处罚。其他 6 名同伙也分获拘役六个月到两年的刑罚,公司被判处罚金人民币 1900 万元。

贷款找上门,原来是个坑

此前,仪征市公安局接到居民高某报案,称他的钱被骗了:" 上月初,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贷款公司的,问我需不需要贷款。正好我最近手头紧,就按照他的要求转了 2760 元手续费,然后就怎么也联系不上了。"

警方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谭某。原来,谭某伙同另两名犯罪嫌疑人通过打电话、加微信的方式,以帮助被害人办理贷款的名义收取手续费实施诈骗。

案情并不复杂,但谭某手中的被害人信息从何而来?谭某交代,他以前在小额信贷公司工作,为了完成业绩,便从一个叫 " 某单之家 " 的软件上购买客户姓名、电话、贷款需求等信息,价格为每条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经进一步侦查,公安机关发现 " 某单之家 " 软件是上海 " 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 海某公司 ")搭建的。这家公司持有合法营业执照,拥有固定办公场所,并雇有多名固定员工,管理也完全是现代企业的模样。

检警携手,揭穿 " 两副脸 "

历时数月侦查," 海某公司 " 的另一副面孔逐渐显现:它并不开展贷款业务,而是一方面通过建立虚假贷款网站,诱使有网贷意向的人在网站上申请贷款,填写个人信息;另一方面搭建个人信息销售平台,以先充值后下单方式,按 15 元至 35 元每条的价格将从虚假贷款网站上获取的个人信息出售给网贷销售人员。也有不法分子冒充网贷销售人员大量购买这些 " 一手信息 " 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由于本案犯罪嫌疑人众多,金额巨大,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庞大,引起公安部重视并挂牌督办。根据侦查监督和协作配合机制,仪征市检察院第一时间提前介入,了解取证情况,提出侦查意见,建议对嫌疑人作案手段、行为后果等问题重点取证。

随后,警方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陆续抓获犯罪嫌疑人 105 人,捣毁涉案公司 21 个,查获非法获取、销售网贷公民个人信息网站和软件平台约 10 个,涉案公民个人信息达 2 亿多条。

检察细剥茧,事实难推卸

很快,海某公司、陆某等 7 人移送仪征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在看守所里,海某公司创始人陆某对检察官说:" 我知道采集公民信息违法,我们网贷页面的《用户协议》写得很清楚——授权获取个人信息,是用户自己勾选了才进入下一步操作界面的。"

" 授权获取 " 果真能成为陆某的免罪事由吗?检察官首先核实涉案公司的工商注册登记资料,了解其具体业务范围,区分广告服务、网络信贷信息中介活动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之间的本质区别。然后全面审查公司之间的服务合同、银行流水等书证,查清提供何种服务、公民个人信息的最终流向,以及最终使用信息的公司、企业、个人。最终确认,被害人填写个人信息的真实原因系授权用于贷款,海某公司的贷款网站以贷款为名,行收集买卖个人信息之实,《用户协议》中的格式条款是无效的。

检察官还查明,2018 年 2 月,陆某为了扩张生意成立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由洪某、蒋某(均另案处理)担任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招募孟某、周某、裴某、沈某(均另案处理)等技术人员,负责编写、架设、维护虚假网贷互联网页面及 " 某单之家 " 软件。至案发前,陆某作为海某公司实际经营人,通过 " 某单之家 " 出售公民个人信息,销售金额 1724 万余元;通过 API 接口传输的方式批量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给多家下游公司,销售金额 201 万余元。(文中涉案人物均为化名)

通讯员 纪思源 李星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庄剑翔

相关标签

个人信息 上海 公安部 嫌疑人 广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