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 03-28
英伟达突遭群雄“围剿”!黄仁勋:就喜欢看你们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 " 智谷趋势 " 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智谷趋势(ID:zgtrend)  |   斯丝

英伟达要被剿杀了?!

最近一段时间,谷歌、英特尔和高通聚到了一起,准备搞点事。具体来说,就是 " 偷 " 英伟达的家。

这些被英伟达狠狠压了一头的科技公司成立了一个 " 复仇者联盟 " —— UXL 基金会,专门用来开发一套支持多种 AI 加速器芯片的软件和工具。

意图堪比司马昭之心,枪口直接对准了英伟达最重要的护城河,CUDA 软件平台。

高通的 AI 与机器学习负责人 Vinesh Sukumar 也不装了:" 我们就是在指导开发者如何从英伟达迁移到其他平台。"

突然间,人工智能芯片行业从 1 对 N 变成了 N 打 1,一群被英伟达扼住咽喉的芯片厂商实在眼红被前者独享的万亿市场,都想要证明一下双拳真的难敌四手。

那这一次,英伟达还保得住江湖地位吗?

硅谷事变

先来说说 CUDA 为什么会被认为是英伟达最重要的护城河。

众所周知,英伟达的 GPU 最早就是用来提高图像显示效果的。但用着用着吧,斯坦福的研究者就发现了一个新赛道,GPU 不仅可以用于提高图像分辨率,还可以加快数学运算,而且这是其他芯片没有的专属能力。

就像本来是针对心血管疾病的伟哥,居然在意想不到的领域成了神药。所以你说今天英伟达 2 万亿市值的成就是不是也有点运气成分在。

不过能运算还不是特别牛,黄仁勋考虑的是怎么样让运算更容易操作。

2006 年,就在 GPU 被发现新用途的同年,英伟达搭建了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叫做统一计算架构,让 GPU 成为一个可以编程的工具。

而 CUDA 的作用,就是让工程师直接从撰写低阶语法跳到使用 C++ 等高阶语法来编写用于 GPU 上的算法,提高运算效率。

18 年里,英伟达就靠着强大的 GPU 和好用的 CUDA,培养了一个叫做用户心智的东西。

在 2023 年的 Computex 主题演讲中,黄仁勋就表示目前有 400 万开发者正在使用 CUDA 计算模型进行编程工作。

《福布斯》指出,大多数的 AI 新创都奠基于英伟达的 CUDA 平台,甚至有公司宁可排 18 个月的队也看不上别人家的 Plan B。

眼看黄仁勋一步步从雷军边上那个大喊 " 小米威武 " 的小黄,成为今天拿捏住全球 AI 命门的老黄,你让谷歌、微软这些原来硅谷大佬的面子往哪搁?

打又打不过,比也比不赢。那只有揭竿而起造反这一条路了。

2023 年 9 月 19 日,Linux 基金会宣布成立 UXL 基金会,旨在实现代码的跨平台运行,让开发者能够编写一次代码,随后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运行,无需针对每种硬件定制代码。这降低了开发者面对不同硬件平台时的技术门槛,从而简化开发流程、提高效率,并加速 AI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目的是希望从软件入手,挖英伟达的墙角,并帮助 AI 开发者不必依赖英伟达平台。

UXL 基金会部分成员

简单来说,UXL 基金会的兄弟们最想做的就是通过开发一个 CUDA 的替代品,打倒 CUDA 霸权。

这好比你在你家楼下便利店买了 18 年的炒菜酱油,突然对面新开了一家连锁超市说他们家酱油炒的菜更好吃。

你会去吗?

好吃的话肯定去啊。

那 UXL 基金会的新东西会好用吗?

目前还真不好说,毕竟你得有东西让我用我才能对比吧。但你必须承认这些公司是有实力的。

双拳难敌四手?

就目前来说,基于英特尔 OneAPI 技术的跨平台 AI 软件工具套件已投入使用,被视为是 UXL 技术发展的重要一步,下一步就是创建专为 AI 设计的标准计算编程模型。

谷歌高性能计算部门的负责人兼首席技术官 Bill Hugo 表示,该基金会正计划在今年上半年确定技术规范,力争在年底前完善技术细节,以实现稳定可靠的技术方案。

等等,你是说 " 打倒帝国主义 " 的狠话已经放出来了,但还没买到步枪?

这不是典型的粮草未动,兵马先行吗。

当然要说野心的话,UXL 的美好愿景是,未来还支持英伟达的硬件和代码,以此展现其对现有主流技术兼容性的重视。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他们竟然在演 " 既怕兄弟开路虎,又怕兄弟生活苦 " 的绿茶戏码。

对于 UXL 的围攻,英伟达高管 Ian Buck 作出回应:" 世界正在加速,加速计算的新想法将推进 AI 和计算能力的发展,整个生态系统将从中受益。"

老大还是老大,这格局高下立见。

话说回来,真要论起最后谁输谁赢的话,UXL 的胜率确实不大。

市场上被视为是英伟达最强大竞争对手的人是 AMD,但 AMD 并未出现在 UXL 的成员名单中。而且 AMD 的 ROCm 软件平台仅适用于少数 AMD 产品,并不对外兼容,但 CUDA 一直可以兼容所有 Nvidia GPU,所以 ROCm 和 CUDA 目前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英特尔的 OneAPI 软件工具的确适用于编写支持在不同芯片之间转换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但它最吸引人的一项功能却是能将 Nvidia CUDA 编写的软件转译为能够在其他公司的 AI 芯片上运行的 SYCL 代码。

而英伟达虽然说 " 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益 ",但实际上,在今年 GTC 大会之前,英伟达开始禁止第三方硬件兼容 CUDA。

摆明了说,以前英特尔、AMD 参与的 ZLUDA 等第三方项目可以支持英伟达以外的 GPU 兼容 CUDA 接口,但以后用英伟达的 GPU,就只能用 CUDA 编程。

虽然是明显带有垄断性质的 " 二选一 ",但别人都准备踩在头上了,这也只能算正当防卫。

况且,先不说英伟达 AI 芯片上逼近九成的市占率,黄仁勋当年顶着一片唱衰声也要做的 CUDA,也是一众开发者的白月光。

为什么都看不惯英伟达?

想要把 CUDA 拉下马的又何止 UXL?

根据 PitchBook 的数据,为削弱英伟达在 AI 软件领域的主导地位,风险投资家和企业资金已经向 93 个不同的项目投入了超过 40 亿美元,UXL 基金会只是狠话放的比较大声的其中之一。

并且,仅 2023 年,想要挑战英伟达领导地位的初创公司就获得了超过 20 亿美元的投资,一年前这一数字才 5.8 亿美元。

看得出来,市场对于打破英伟达垄断的兴趣和努力都在不断增长。

但世界上能有多少家像 OpenAI 一样的初创企业?

UXL 基金会里的老牌芯片公司尚且对英伟达还没有制衡办法,初创公司能掀起多大的水花难以评判。

而且,CUDA 的不可替代性,更多体现在 AI 大模型、自动驾驶模型这些企业级的重磅任务里。你说小参数的模型用用别的开发工具倒也就罢了,GPT 能和他们闹着玩吗?

不过,虽然英伟达江湖老大的地位暂且无人能敌,但确实越来越多的挑战者向它宣战。

这是因为英伟达笼罩的阴影实在太大了。

而今年又不断被预测为大模型应用落地元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 当硬件竞赛已经过半,软件展示才刚刚开始时,按捺不住的挑战者当然都想成为软件上的英伟达。

好巧不巧,软件被市场视为英伟达的潜在弱点。

这才有了这么些接二连三的起义。但对于英伟达究竟能不能在软件上继续领导市场,我们在此前的文章里已经涉及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才是真的 " 遥遥领先 "!地球另一边,老黄半夜捅破天!》

还有一重原因是,美国企业竞争惯性让谷歌、亚马逊云等科技企业不得不揭竿起义。

换句话说,当英伟达的市场垄断侧重在于中国企业形成了对美国企业的高度依赖时,我可以坐视不管。

但今天英伟达把美国其他芯片厂商的市场都快抢完了,这就不礼貌了。

不过对我们来说,英伟达一家独大确实不如百家争鸣,至少市场选择多了,或许就能少一点" 苦 H100 久矣 "的高喊声。

当然,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最后还原一下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空耳反应——

" 有人要围剿英伟达!"

" 什么?你说谁要复活秦始皇?"

隔行如隔山,祝大家成功吧。

当大分化时代来临,舆论撕裂,信息泛滥。你缺的不是信息,而是专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获取一个观点容易,但自己掌握一套方法论不易。我们研判团队费心整理了两份报告,总结了跟踪各类重要会议的方法,以及关注的侧重点。

加我免费领取这两份报告。

参考文献:

1. 锦缎 . 代号 "UXL":第一个反英伟达 CUDA 霸权联盟

2. 华尔街见闻 . 科技巨头联手打破英伟达的软件垄断,高通、谷歌、英特尔都在列

3. 半导体行业观察 . 英伟达 CUDA 护城河,到底有多深?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英伟达 ai 黄仁勋 gpu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