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3-29
人口回流开始了,这些省份十年首现负增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人口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已经逐步从慢变量转化为快变量。2023 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 208 万人,连续两年负增长。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 24 个省份陆续公布 2023 年末常住人口数据。在这些省份中,仅有江苏、浙江、贵州、上海、北京、天津和海南 7 个省份正增长,17 个省份负增长,其中四川、安徽、湖北(2020 年除外)、广西、福建、重庆、青海 7 个省份十年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 2022 年,受疫情以及人口政策等因素影响,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人口全线流出,中西部省会城市人口吸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人口流动的重要趋势。

而今,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一线城市的人口控制政策松动,人口增长格局已然大变,江浙等地人口增势回暖,东北人口也出现回流新趋势,而流失地则主要集中在了中西部省份。

这背后,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首负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4 省份中,仅有广西、青海、贵州为正,分别是 0.42 ‰、1.68 ‰、2.88 ‰。这也意味着,人口迁徙所带来的机械增长越发成为各地常住人口增减的核心驱动力,而人口因素也越发成为一个快变量。

在已经公布常住人口数据的 24 个省份中,山东、四川、河北、湖南、安徽、湖北、广西、江西、辽宁、福建、陕西、山西、重庆、甘肃、吉林和青海等 17 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其中,四川、安徽、湖北(除 2020 年外)、广西、福建、重庆和青海 7 个省份十年来首次出现常住人口负增长。

截至 2023 年末,四川、安徽、湖北、广西、福建、重庆和青海常住人口分别为 8368 万人、6121 万人、5838 万人、5027 万人、4183 万人、3191.43 万人、594 万人,相较 2022 年分别减少 6 万人、6 万人、6 万人、20 万人、5 万人、21.91 万人、1 万人。

不难发现,这些首次负增长的省份高度集中于 2022 年人口回流的中西部地区。而此前一年,四川、安徽、湖北、广西、福建、重庆和青海常住人口都还保持正增长,其中安徽、湖北、广西常住人口增量更是超过 10 万人。

这些中西部省份常住人口增长 " 首次转负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分析,一方面是出生率在下降,另一方面是人口流动迁移率在上升。但主要影响还是后者,毕竟人口从西向东流动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就业机会也比较多,本身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更强。特别是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以后,就又恢复了人口迁移的规律性。

事实上,安徽、湖北、广西、重庆、四川等地本身就是传统的劳务输出省份,在自身自然增长率走低,并且人口重新加速向东部地区流动的背景下,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并不令人意外。

近两年来,作为劳动力主要供给地区,中西部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转负就已引发关注。以重庆为例,2023 年常住人口减少 21.91 万人,成为全国常住人口减少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出生人口 17.88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5.58 ‰;死亡人口 28.50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8.90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 -2.11 ‰下滑至 -3.32 ‰。

眼下许多中西部省份常住人口首次 " 转负 ",也是相似的逻辑。

连降

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三年常住人口的变化更能反映人口流动趋势。对于 24 个省份数据,进一步向前追溯可见,不少省份常住人口增量已经是连续三年为负或下滑。

其中,常住人口增量连续三年为负的省份分别是河北、湖南、辽宁、吉林。截至 2023 年末,4 省常住人口分别为 7393 万人、6568 万人、4182 万人、2339.41 万人,较 2022 年分别减少 27 万人、36 万人、15 万人和 8.28 万人。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若地区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 20%,或 65 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 14%,则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以 2022 年数据测算,河北、湖南、辽宁、吉林的 60 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已经分别达到 21.0%、20.8%、27.6%、25.3%,均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与此同时,山东、湖北、广西、福建、重庆 5 省份常住人口增量也出现三连降,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截至 2023 年,5 省份常住人口分别为 10122.97 万人、5838 万人、5027 万人、4183 万人、3191.43 万人,相较 2022 年分别减少 39.82 万人、6 万人、20 万人、5 万人和 21.91 万人。

以目前常住人口减少最多的山东为例,2021 年、2022 年、2023 年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 4.99 万人、-7.2 万人、-39.82 万人,人口减少幅度呈现逐年扩大之势。2023 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 6.01 ‰、8.19 ‰,自然增长率从 -0.93 ‰下滑至 -2.18 ‰。

事实上,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当年山东出生人口一度达 177.06 万人,相当于全国的 1/10。而随着 2020 年全国人口进入负增长的拐点,山东常住人口也逐渐开始负增长,而其老龄化问题也引发诸多讨论。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山东省 60 岁以上人口已达 2122 万人,在全省总人口中占比 20.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2.2 个百分点,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程度较高、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较重的省份。

在这种背景下,养老事业的探索也走在全国前列。在 2023 年民政部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山东养老工作位居全国第一。而截至 2023 年末,山东常住人口中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 23.62%,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从年初系列动作来看,山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也正在加速。去年底以来,山东更是陆续发布《山东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 — 2026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如 2026 年前发展智慧养老院 100 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保持在 100% 等。

对于常住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以及连续三年增量下滑的省份而言,显然要提早准备好应对更为突出的老龄化挑战。

回流

除了常住人口连续下降外,人口的阶段性回流也值得关注。在已经公布人口数据的 24 个省份中,2023 年不少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量出现了 " 反弹 "。

截至去年末,江苏、浙江、贵州、上海、北京、天津和海南 7 个省份,人口增量均呈现回升或者转正。

2023 年,上述 7 省份常住人口分别为 8526 万人、6627 万人、3865 万人、2487.45 万人、2185.8 万人、1364 万人、1043 万人,相较 2022 年分别增加 11 万人、50 万人、9 万人、11.56 万人、1.5 万人、1 万人、15.98 万人,近三年的人口增量走出一个 "V" 型反转。

整体来看,江浙沪、京津以及海南等沿海省份常住人口开始回暖,2022 年后触底回升明显。尤其是江浙一带,成为人口赢家。其中,浙江已经连续 2 年保持全国常住人口增量第一,省内所有区市均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而江苏则是省内沿江 8 市均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区域内人口加速回流的态势十分明显。

一般而言,人口流动顺应人随产走、人往高处走的规律,各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是推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而反过来,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不仅能够带动当地产业、公共消费等发展,为区域高质量高发展注入动力。

从这一维度而言,江浙两省都是制造强省就业机会较多,人均收入居全国前列,且人才引进政策频出,成为人口持续聚集的重要因素。浙江持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等万亿级先进产业群;江苏大力培育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和人口吸纳能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吉林、辽宁两个东北省份的人口回流同样值得关注。截至 2023 年,辽宁、吉林常住人口分别为 4182 万人、2339.41 万人,相较 2022 年分别减少 15 万人、8.28 万人,而增量分别较 2022 年回升 17.4 万人、19.4 万人。

这是一个罕见的信号。从 2011 年以来,吉林一直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净流出人口一度超过 30 万人,近两年来人口流出才有所缓解,2023 年人口净流入 4.34 万人。人口净流出持续十年的辽宁,也在 2023 年反转,人口净流入 8.6 万人。

不过,受老龄化程度较深且出生率较低等因素影响,东北三省均已处于人口自然负增长状态,目前的人口净流入规模并不能使其完全摆脱困境。" 东北人口萎缩是个大趋势,回流只是小部分 ",穆光宗坦言,但随着东北振兴系列举措的实施,还是可能会缓解这个趋势。

记者|淡忠奎

编辑|程鹏   杨欢   杜恒峰

校对 |陈柯名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资料图)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广西 湖北 安徽 青海 福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