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写入上海政府工作报告,科技服务业发展待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4-04-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燕 上海报道

自2023年,“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已连续2年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在上海建设“五个中心”的进程中,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已基本建成。4月2日,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上海)研讨会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翟金国指出,对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在上海提出的目标是“加快建成”,在这过程中,科技服务业作为重要衡量指标也被市委、市政府提出。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为科技服务业划出重点。

在探索中,上海明确了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抓手:《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业。

上海科技服务业营收呈两位数增长

上海市科委数据显示,2023年前3季度,上海市科技服务业营收超过3800亿元,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放在全上海GDP规模中还不算大。”翟金国在此次研讨会上指出。

据翟金国介绍,通过深入实施上海科创高地建设战略,上海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研发、智慧健康等重点产业形成一批高能级科技服务业总部、功能区与示范区。

“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张江科学城、大零号湾等一批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区。”翟金国透露,“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汇聚近百个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和平台。

服务机构方面,上海已优化布局概念验证中心、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区域特色成果转化平台16家。服务市场方面,上海正完善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各类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互利共生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

围绕服务对象,2021年上海携手苏浙皖,推出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券。这是利用长三角试点区域财政科技资金,支持试点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区域内服务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的政策工具。据翟金国介绍,目前长三角科技创新券累计兑付金额超6700万元。

接下来,科技服务平台是上海发展科技服务业的重点之一。3月28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聚焦“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人才需求,将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服务平台。

科技服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的业态仍在丰富,功能、角色也在不断发展。

在与会专家看来,当前发展科技服务业,一方面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关键。二十一世纪创新(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仕涛指出,把高科技生产出来的过程是创新链,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过程是产业链。“我们老讲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怎么融合?靠谁融合?我觉得需要靠服务链,就是把科技服务业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科技服务业可以通过改善、改变生产关系,催化新赛道、新技术来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

“科技服务业要学习和对标新质生产力体系。”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副会长、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指出,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因素——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看,对于科技服务业而言,成果转化的成果源头要对标技术革命性突破,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要对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孵化和产业发展要对标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对于科技服务业的角色,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付强强调,科技服务业不是“中介”,一方面要对科技成果二次创新,另一方面要在掌握大数据、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指导中小微企业发展。

以势头正盛的汽车产业为例,付强指出,在研企业通常不会考虑倒闭后产品、零配件坏了的更换问题。但科技服务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即要在工业设计前期融合进后续服务设计,避免产业链因为一家企业出问题而出现科技成果浪费、生产力倒退的现象。“这不是企业能够单独完成的。科技服务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可以在二次创新过程中,指导企业、行业在工业设计过程中融合进服务业。”

展望未来,王仕涛特别强调了技术交易的关键性。他指出,未来科技要向创新升级,服务要向服贸升级——科技服务变成创新服贸,与创新相关的服务贸易就是技术的交易。“在某种程度上,科技服务已经成为今天技术交易的代名词。”

此次研讨会上,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全国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融专业委员会”宣告筹备启动,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面向六大未来产业专项服务行动计划”也正式启动。

(作者:孙燕 编辑:卜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