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湃 04-09
宝骏:拿什么来救活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宝骏,这个品牌对于不少人来说,可能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宝骏曾达到年销百万辆的水平,刷新过业内达成百万辆成绩的速度纪录。

陌生,是因为如今宝骏的年销量,已经比不上主流的新势力品牌,市场存在感明显被削弱。

大起大落,正是宝骏品牌创立近 14 年来的真实写照。

沉沦以后,宝骏该拿什么来翻盘?

宝骏的出现,跟多数车企实行的多品牌策略一样,目的都是为了「品牌升级」。

稍有不同的是,宝骏在谋求品牌升级之余,也在做着开拓新品类市场的创业征程。

因为当时的五菱品牌,仍局限于做工具属性的微车。

而宝骏的推出,是明确要做「自主品牌轿车」项目。

2010 年 8 月,宝骏品牌正式发布。

作为上汽通用五菱发展的奠基者、时任总经理职务的沈阳就说到了:

「五菱做微车的经验,对未来做宝骏可能是障碍,所以我们要忘掉微车。」

沈阳清楚,宝骏作为一个新品牌,应该拿出怎样的市场敲门砖——「没品牌,价格就得厚道」。

而他给宝骏的规划是,不盲目扩展 B 级以上车型,先把 A 级车做好了再说。

在品牌发布了 4 年以后,宝骏终于迎来首款国民爆款车——宝骏 730。

当时的宝骏 730,常年制霸 MPV 销量榜,统治地位如同 SUV 领域的哈弗 H6 一般。

紧接着,宝骏又推出了大卖的宝骏 560 和宝骏 510。

其中在 2018 年 2 月,正是宝骏 510 终结了哈弗 H6 在 SUV 市场的连续月销量冠军神话。

2017 年,宝骏年销量破 100 万辆,成为最快突破年销百万辆的品牌。

到 2018 年初,宝骏 510 强势登顶 SUV 市场,宝骏尽显「国民品牌」属性。

只是这样的高兴没有持续多久,2018 年宝骏开始走下坡路,当年仅以 87.9 万辆收官。

自此以后,宝骏快速陨落,直至近两年都只拿出了 "5 字头 " 的年销量成绩。

作为参照,在新势力阵营里实力相对一般的哪吒,去年交付了 12.7 万辆。

显然,宝骏成为了 " 失落的新势力 "。

回顾宝骏的崛起,一定程度上是由时代机遇造就的。

回到宝骏 730 开始大卖的阶段,当年的社会氛围是「消费升级」。

值得留意的是,宝骏 730 有一个血缘亲近的表兄弟——五菱宏光。

根据 2016 年的统计,宝骏 730 卖出超 37 万辆,位居当年 MPV 销量榜的第二名,仅次于排头名的五菱宏光。

可见,「工具车属性 + 消费升级」,造就了宝骏的崛起。

有了消费追求而选择宝骏的用户,很大一部分是原来五菱品牌的潜在客群。

正因如此,当时五菱品牌和宝骏品牌的销量,出现了此消彼长的现象。

此外,从中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时宝骏的手动挡车型,能有着不小的市场份额。

而这样的客群属性,还解释了为什么宝骏的陨落速度竟如此之快。

因为大多数用户,并未对品牌形成忠诚度,他们只是在消费升级的簇拥下,想要一个比五菱更好的选择而已。

从推出时间来看,宝骏是新品牌、新势力的一员。

但大家对于这个新品牌的认知,也许只局限在了入门基础用户的部分。

「没有破圈」,宝骏就只能在五菱原来的盘子里完成转化。

而在天花板足够低的情况下,宝骏的失落结果,也许早就被写好了。

事实上,宝骏一直很清楚自身的问题。

沈阳曾经坦言,宝骏品牌一直没有找准用户群,只成为了五菱品牌的寄生品牌,造成两个品牌重叠区隔不清。

此外,时任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的薛海涛也指出,「我们做过调研,大家对宝骏的认知更多只在车型层面,没有上升到品牌。」

「所以,我们要重新梳理五菱品牌和宝骏品牌。」

2019 年,宝骏启动了品牌焕新,以钻石切割标识替换了过去的 " 骏马 " 设计。

很快,上汽通用五菱进一步发布了 " 新宝骏品牌 "。

关于 " 新 " 的部分,官方曾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当中含义:智能驾驶、网联科技、智能服务。

伴随着对智能化的重视,同期官方陆续推出了新宝骏 RC-5、新宝骏 RM-5、新宝骏 RC-6、新宝骏 Valli 等车型,但都没能在市场上掀起水花。

对此,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钘认为:

「2018 年新宝骏转型,内部出现了失误,虽然赌对了智能和网联,但并没有赌对新能源市场。」

「如果新宝骏的转型能够以新能源为目标,也许就是今天的比亚迪。」

新宝骏没有选择从新能源层面去突破,后来上汽通用五菱也淡化了对 " 新宝骏 " 的讨论,回归到 " 一个宝骏 " 身上。

相反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将开辟新能源的重任,给到了五菱。

2020 年 7 月,五菱推出宏光 MINI EV。

这款曾被戏称为 " 老头乐平替版 " 的产品,实现了超预期的大卖,改写了五菱品牌的发展路径。

同时,也不可避免影响了宝骏品牌的复兴之路。

一边是开始试水新能源,另一边五菱也在加入 " 银标 " 标识,以展开自身的品牌升级。

其中,作为 MPV 的五菱凯捷,担当起了成为首款银标车型的重任,此举多少是想复刻出宝骏 730 的 " 神迹 "。

后来,五菱又推出了 SUV 的星辰,且还让该车成为了「10 万元以下唯一的 HEV 混动车型」。

紧接着,五菱乘着宏光 MINIEV 的热销势头,推出了价位更高的 Gameboy 版、晴空 air EV,试图再往上进击。

直至去年缤果的出现及热销,终于圆了五菱品牌向上的梦。

此外,作为插混的星光亦呈现了不俗战绩,交付量紧跟秦 PLUS DM-i。

显然,参照从五菱银标的推出,到纯电小车、油混产品、插混车型的多路线覆盖,五菱品牌已经成为了上汽通用五菱的主力重心。

不过,上汽通用五菱并不愿意就此放下宝骏品牌。

正因为这样,据悉原来隶属于五菱品牌的悦也,就这样被划拨到了宝骏旗下。

只是悦也在上市初期表现不俗以后,很快又沉静了下来。

同时,官方称作为「15 万以内新能源车实力达到史诗级」的宝骏云朵,同样没能创造奇迹。

宝骏没有拿下反击开局战的胜利,同时五菱品牌又已快速追上。

在产品路线没有明确划分之下,不排除宝骏在一段时间内,都要活在五菱品牌的阴影之下。

对于一家车企来说,双品牌策略并不算夸张。

像吉利、长城、比亚迪、大众那样的巨头,主力品牌都在 4 到 5 个以上。

因此,就现时上汽通用五菱主推的宝骏和五菱而言,这当中的品牌运营难度,不能说比起其它中国车企的更复杂。

唯一相对难的是,怎么让市场区分好宝骏和五菱这两者的差异点。

根据最早宝骏和五菱的定位划分,前者是要做乘用车产品,后者则是以工具车、微车为主。

但由于宝骏前期的产品,更多只呈现了 " 工具车的城市化 " 特点,因此没有在品牌调性上与五菱形成区隔。

五菱和宝骏的品牌调性接近、产品定义类似,那么相近的价位,自然也就是市场愿意为之买账的心理门槛。

因此,「10 万元」始终是宝骏品牌冲不过去的天花板。

客观来说,一个品牌的最大竞争力,来源于「调性和基因」。

这般特质决定了产品的设计路线和营销风格,继而决定了用户愿意花多少钱购买的心智门槛。

其中,吉利和领克就是成功实现品牌区分的优秀代表。

它俩向市场证明了,只要品牌调性的主张区隔足够大,即便价格、技术路线和车型尺寸相近,也能有各自的一片天。

当下宝骏的首要任务,是要形成鲜明的品牌辨识度。

从产品节奏来看,在 KiWi EV 之后,去年宝骏先后推出了悦也和云朵。

虽说解决了宝骏的 " 新车荒 " 问题,但这 3 款没有共同点的产品同时销售,对于重塑品牌认知的作用不大。

为此,去年周钘就透露了在悦也之后,还会推出悦也 Plus,以及更大的悦也 Max。

此外,本月周钘再对外说到," 打算给 SUV 取个云系列的命名 "。

不难看出,宝骏已经在开始谋求形成家族化,以强化品牌认知度。

此外,想要重新勾回市场的关注度,宝骏还需在性价比层面之上,体现更多的「品牌平替」特性。

简单来说,宝骏车型,该成为谁的平替?

以不算成功的云朵举例,这车与海豚的产品定义高度接近,其中云朵的起售价跟降价前的海豚相比,要少了 2 万元之多。

此外,云朵还给到了更大功率电机、更大尺寸、更长续航。

不过,在使尽了性价比利器以后,用户并没买账。

说到底,在品牌高度未达到同一层次之前,仅打出性价比卖点,这并不足以让用户甘心掏钱。

对于用户来说,品牌考虑往往是购车的第一步,其次才可能是对比配置及参数。

因此云朵的失利,很大程度可能是 " 选错了平替对象 "。

换句话说,想要确保成功率,宝骏应该去选择「平替更贵的车型」。

类似打法,学习理想的零跑 C10、跟随蔚来的哪吒 L、效仿保时捷的小米 SU7 等车型,均已作出了表率。

此外,立足于宝骏想要突破的天花板—— 10 万元级别。

这个价位对应的,是刚需型家庭用户市场。

留意相近价位的吉利银河、哈弗、零跑、哪吒等新能源车型,无一不是在强调插混或增程路线。

反之宝骏的现有产品,只有纯电的云朵、悦也和悦也 PLUS。

「用纯电去对垒插混」,此举或难以助力宝骏打开局面。

因此,由宝骏去力推更受刚需型用户青睐的插混车型,五菱则专注于纯电路线,如此划分或更为可取。

同时,考虑到插混技术能更好支撑中型及以上级别的车型,这也方便宝骏在产品上完成进阶。

相反,如今能单靠纯电产品来实现市场进阶的品牌,依旧屈指可数。

无论是昊铂、蔚来、小鹏还是理想,均已在此交了不少学费。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宝骏提到,今明两年已布局了插电 SUV、B 级轿车等 6 款新车。

其中,今年将推出代号 "EQ200" 的旗舰轿车,目标是做蔚来 ET5 的平替。

此外,还包括一款车长 5 米以上的 SUV,目标成为理想 L8 的平替。

同时,宝骏也在努力选出专营宝骏店,摆脱与五菱品牌渠道重叠的现象。

总体来看,宝骏已经在全方位寻求改革,而整套体系的重塑,正是宝骏需要的良药。

照此推理,接下来宝骏要走的方向,都是「向上」。

作为曾经名震一时的新势力,宝骏的强势崛起令人咋舌。

但同时应该理性看到的是,当时宝骏的异军突起,更多只是踩中了五菱品牌用户消费升级的红利。

没有技术引领,也欠缺品牌忠诚度的支撑,宝骏能有年销百万辆的成绩,应该更多感激于时代机遇。

相反,作为后来发力乘用车市场的五菱品牌,从宏光 MINI EV 到缤果,再到星光,五菱的市场突破有目共睹。

当中的五菱,已经愈发强调技术创新、安全用料的着力程度。

而在有了五菱的成功经验以后,宝骏要想复制并不难。

稍难的是,怎么区分好宝骏和五菱之间的调性、基因和定位印象?

怎么在宝骏和五菱之间求同存异?

怎么向市场解释好,宝骏值得买的原因?

这些问题,还需时间和精细的产品路线去解答。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宝骏730 宝骏510 五菱宏光 宝骏 五菱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