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如何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规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超2万亿元丨经济大省挑大梁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4-04-1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4月10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角是山东省。

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带队,山东省副省长范波、副省长宋军继、省发改委主任孙爱军出席发布会,重点介绍了山东近年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方向,包括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稳外贸等内容。

山东2023年GDP规模达到9.2万亿元,经济规模稳居全国第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农业大省。得益于出口、投资等拉动,近三年山东年均经济增速为6%以上,在经济大省中居于前列。2024年山东预计GDP增速在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左右)。

周乃翔表示,山东将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科技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强化产业升级,抓实抓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机遇,加快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包括6个传统产业、9个优势产业、9个新兴产业、7个未来产业。

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山东是工业大省,2023年工业增加值规模为2.92万亿元。山东工业体系布局全,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3个。

前些年,受困于钢铁、电解铝、石化等产能过剩,山东的经济增速曾连续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后来,山东明确提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近几年,受益于中国出口优势、经济大省发力扩投资等利好,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一定成效,山东经济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例如,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沿黄9市压减整合炼钢、电解铝、炼油产能的总吨数为3700万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可见一斑。

2023年,山东把工业经济摆在头号工程的高度,召开4个全省性工作会议,形成大抓工业的鲜明导向。今年2月初,山东对外发布《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意见》,提出头号工程引领、首季开门红攻坚、规上工业扩量、工业技改提级、优质项目支撑、工业品需求提振、新质生产力培育等十大行动,明确了2024年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重点发力点。

范波在发布会上表示,山东将坚定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奋力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勇闯新路、勇挑大梁。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左右;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确保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等。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是山东今年提振经济、推动产业转型的重点工作之一。2023年,山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4.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是47%,比二产占比高了约8个百分点。

孙爱军表示,首先要做强数字产业。山东大数据产业占全国的1/8,集成电路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浪潮的通用服务器、歌尔的虚拟现实头显设备等是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要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争取明年底规模突破2.4万亿元。再者要深化数字赋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规模大致是“二八开”,山东产业智能化转型需求大、场景多,预计今明两年还将建设500个以上智慧农场应用基地、10个平台经济集聚区。第三要完善数字设施。预计今年全省16个市将全部达到千兆城市标准,明年底前再建成开通7万个5G基站、总量突破27万个。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一定成效,一些产能淘汰较快,一些新产业成长较快。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后续仍应致力于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比如高端芯片、新能源电池等方面还需加大技术攻关。

扩投资、稳外贸、促开放

近年来,山东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山东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810公里,居全国第一。近三年,山东建成5条高铁,济南青岛高铁每天开行145列、实现“公交化”运行。目前,山东还有7条在建高铁,全部建成后山东高铁总里程将突破4300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出省通道将达到7个。

周乃翔表示,山东将继续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完成交通投资3250亿元。山东将积极构建“四横五纵沿黄达海”交通基础设施十大通道,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比如加快推动莱芜至临沂高铁规划建设。完善货运物流体系,深入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海铁联运,预计今年开行山东中欧班列2300列以上,新改建董家口至沂水等9个铁路项目。建强山东交通运输智慧大脑,积极培育自动驾驶、港口全自动化作业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

山东拥有近全国1/6的海岸线,山东港口拥有20万吨级及以上大型泊位29个,202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9.7亿吨,居全国第一。

范波表示,山东将聚力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把港口作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最大优势,与沿黄河流域的各省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加快形成陆海统筹、内外联运、东西互济的开放大格局。力争今年的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准箱,让更多的货物通过山东港口通江达海、走向世界。

除了打造更通达的交通港口网络,2024年山东还将致力于稳外贸。2023年山东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26万亿元,其中出口额约1.94万亿元。近年来,机电产品逐渐成为山东的主导出口品,诸如汽车零配件、游戏机、家电等出口增幅较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山东出口贸易额的增幅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2023年山东出口额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分别增长5.3%、17.3%、34.8%、16.2%、1.1%,成为带动山东经济实现较高增长的动力之一。这反映出山东外贸企业在提升产品竞争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山东围绕促进“新三样”出口、打造供应链头部企业、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等,已经出台了4个文件、37条政策措施。下一步,将聚焦中间品贸易、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建设等领域,继续优化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鲁贸贷”“关税保”等信贷规模,为外贸企业提供精准支持,不断稳定市场预期。

宋军继还表示,外贸行业常讲,“千封邮件,还要再见一面”。山东计划今年在境外举办参加263场展会和10场专题对接活动,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市场,让越来越多的山东好品扬帆出海。

能源大省加快绿色转型

山东产业偏重、能源消耗较大的格局,倒逼山东加快绿色转型。

“十四五”前三年,山东经济年均增速为6%,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5.8%。截至今年3月底,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5%、比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煤电装机占比已经不到一半,山东能源电力“一煤独大”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

孙爱军表示,下一步,山东将围绕化工、钢铁、电解铝等重点行业,下更大力气抓好企业能效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能耗双控任务。山东还将进一步提速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优势,山东规划建设了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再加上陆上风电和整县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将达到2.4亿千瓦,项目总投资超过两万亿元,可拉动产业投资8600多亿。

孙爱军进一步表示,今年国和一号机组将建成投入商业运行,6月份将开工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招远核电一期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到明年底山东省核电在运在建规模有望达到1970万千瓦,山东将成为真正的核电大省。目前,山东的海上风电在运装机规模为481万千瓦,居全国第三;今年将集中推动省管海域项目“应开尽开、能并尽并”。去年山东推出的首批陆上870多万千瓦集中式风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近期还将启动第二批项目开发。目前,山东光伏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今年将加快鲁北基地项目开发,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的1000万千瓦项目将全面接入电网。与此同时,将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今年总规模将突破500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通过这些举措,山东将大幅提升绿电供给能力,到明年底山东的非化石能源占比将再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

(作者:周潇枭 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