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星人 04-24
特斯拉FSD要来了,激光雷达也迎来了它的跨越鸿沟之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4 月上半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 50.39%(乘联会数据),在汽车市场份额超过一半。但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非必要硬件,激光雷达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渗透率还远远未达到这一数字。

如今,新车发布喜欢以芯片算力、激光雷达数量来塑造高端产品形象,从而增加产品溢价;对于用户感知来说,激光雷达似乎存在的意义并不强,而其增加的购车成本却是实打实的。

小米 SU7 Pro 版和 Max 版都搭载了激光雷达 图源:小米汽车

那么,激光雷达有未来吗?它的未来是什么?

16% 的鸿沟

跨越鸿沟理论,揭秘了高科技产品市场的发展规律。过去十几年,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都相继印证了跨越鸿沟理论。

智能手机从 2006 年的 3% 渗透率,到 2009 年达到 17%,此后开始了跨越式增长;新能源汽车从 2016 年的 1.8% 渗透率,到 2021 年 13.4% 的渗透率,此后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已经对传统燃油车形成威胁。

那么,作为高科技产品的激光雷达,有机会在 2024 年跨越鸿沟吗?

数据显示,2023 年激光雷达在 15 万级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装量是 10.4%(数据来源: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量在 60 万辆左右。如果说,当激光雷达的渗透率达到 16%,将有机会跨越鸿沟,那意味着,在 2024 年 15 万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600 万辆的前提下,2024 年,激光雷达的前装量要达到接近 100 万辆。

自 2021 年起激光雷达在 ADAS 市场的渗透率 图源:禾赛科技

激光雷达,能跨过去吗?

从市场趋势看,激光雷达正在市场下探。以 ADAS 激光雷达前装量第一的禾赛为例,过去两年,禾赛的主力产品 AT128 主要搭载在包括理想 L 系列在内的高端车型上,30 万级、40 万级车型也是激光雷达前装的主力市场。今年,禾赛 AT128 已经搭载在 15 万级的零跑 C10 上,并且,在禾赛的商业策略中,15 万级及以上市场,也将是禾赛重要的目标市场。也就是说,一部分车企与激光雷达企业之间,对于激光雷达的市场下探,已经形成共识。

搭载激光雷达的零跑 C10 图源:网络

从激光雷达产品本身的定义来看,作为感知硬件的一部分,它真正的意义不是解决 100% 的问题,而是有限场景下的安全问题,带来安全性的巨大提升。

用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及 CEO 李一帆的话说,激光雷达正在从功能件变成安全件。

去年,城市智驾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领域最卷的赛道,而是否搭载激光雷达,则直接决定了一款车以否具备城市 NOA 的能力。这也为用户选择是否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带来的参考:想要体验最高级别的城市 NOA 智驾能力的用户,会果断选择一款搭载了激光雷达的汽车,而对于城市 NOA 功能需求不高,或者认为 LCC 足以满足日常驾驶需求的用户,则对激光雷达的感知也就更弱。

对于城市 NOA,激光雷达是作为功能件存在的。

随着 AEB 作为汽车安全的必要功能,激光雷达则成为提升 AEB 安全性的感知硬件,此时,激光雷达就像安全气囊一样,成为了必要性正在增强的安全件。

图源:禾赛科技

也就是说,智能汽车的发展,实际上加速推动激光雷达上车的必要性。而很多人并不这样认为的原因是——纯视觉的存在

并不是每个车企都拥有特斯拉的能力

李一帆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他常常会被问到,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巨大的特斯拉一直宣称坚持纯视觉。而行业中,似乎也隐隐出现,纯视觉将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主流技术路线选择,那么激光雷达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首先需要意识到,虽然如今端到端、BEV 似乎正在用算法提升视觉能力,并摆脱数据依赖,但是,中国市场ADAS 的竞争,实际上的软件技术还远未达到特斯拉的能力,并且在硬件能力上,也不具备特斯拉实现芯片全栈自研,并且已经积累大量数据的能力,这也是大多数车企与特斯拉之间最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激光雷达的市场渗透率之所以能够不断提升,不仅仅是因为高阶智驾与 AEB 的发展,激光雷达本身,从技术到成本也正在经历变化,性能更强、成本不断降低的激光雷达,有其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

作为感知硬件,激光雷达与摄像头之间并不冲突,而是形成了强大的互补关系。比如,摄像头非常容易受到天气和光线的影响,但是激光雷达的性能提升,正在大大提高雨雾天气的感知能力。

所以说,激光雷达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对于解决更复杂场景下的 corner case,甚至可能直接决定了不同车企ADAS的能力差别,而且,增加硬件能力的综合成本,长远来看,比不断提升软件能力更有性价比,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有其必要性的。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市场作为高阶智驾最卷的市场,很快,也将迎来特斯拉 FSD 在中国的落地,这意味着,从竞争角度来讲,留给中国车企的窗口期越来越小。

而激光雷达,恰恰是在窗口期车企抢占用户心智的最直接方案。其实,很多中国车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短期的成本投入,带来的将是长期用户心智占领。更何况,面对成本正在降低的激光雷达,车企也没有理由摘掉。

激光雷达有摩尔定律吗?

对于 ADAS 行业来说,更高性能、更低价格的激光雷达,永远是最优选择。

那么激光雷达本身,会像半导体领域的摩尔定律一样,不断迭代的同时,推动成本下降吗?

实际上,激光雷达作为供应商,一直以来,并没有公开的价格供参考。但是ADAS 领域激光雷达搭载车型的下探不难感知到,激光雷达的价格下降正在成为趋势。

在李一帆看来,激光雷达领域是存在摩尔定律的,并且很多人对于摩尔定律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误解。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及 CEO 李一帆 图源:禾赛科技

在大多数看来,摩尔定律主要是指,集成电路性能和价格每隔 12-18 个月就会迎来一次变化。

李一帆则把摩尔定律更加通俗的解释为单位计算性能的成本,每 12-18 个月降低一半。并且它是由两个路径组成:

一个路径是成本不变,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另一个是性能不变,成本不断下降。

在产品研发中,禾赛实际上两个路径都在走。

第四代芯片架构    图源:禾赛科技

比如,禾赛前装量最高的 AT128,是第二代芯片架构,而基于第四代芯片架构的 AT512 已经在今年的 CES 上亮相,相比于 AT128,AT512 的点频性能已经提升了八倍,也就是实现摩尔定律的路径之一,成本不变,但产品性能在不断提升。

于此同时,最近,禾赛科技还发布了一款搭载第四代芯片架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并且性能更强的激光雷达——ATX

相比于 AT128,ATX   不仅体积缩小了 60%   图源:禾赛科技

ATX 是一款超广角远距激光雷达,相比于 AT128,ATX   不仅体积缩小了 60%,重量也减小了 50%,这也让 ATX 能够被灵活嵌入到车身不同位置,比如车顶、前挡风玻璃后、车灯内等。

ATX 可以灵活嵌入车灯内 图源:禾赛科技

官方信息显示,ATX 最远探测距离达到 300 米,比 AT128 提升 50%。最高可支持 256 线,最佳角分辨率达到 0.08 ° x 0.1 °,是 AT128 的 2 倍以上。它可以让智能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在更远距离下提前感知到车辆、行人等,及时做出反应,避免危险发生,同时能为车辆生成更远的高精度三维道路模型,让算法更早决策规划。

相比市场同类产品 120 ° 的水平视场角,ATX 的水平视场角达到了 140 °,刷新了高性能远距激光雷达水平视野的上限。超广角意味着 ATX 能及时感知到两侧的紧急加塞车辆、行人或非机动车横穿等复杂路况,从而提升城区辅助驾驶的安全性。

利用禾赛自研的智能点云解析引擎,ATX 可以滤除 99.9% 雨雾环境噪点,提升了激光雷达在雨雾天气的性能。

智能点云解析引擎内部集成 256-core 波形处理核,通过每秒 246 亿次的高采样率实现了对全波形的精细捕捉,结合独有的全波形智能识别技术,能智能识别雨雾、前车尾气、灰尘等,并在点云中实时进行 " 像素级 " 标记,滤除   99.9%   以上的环境噪点,让智能汽车感知到的视野更清晰。

ATX 并没有对外公布最终价格,但是李一帆透露,这款最新的激光雷达价格极具竞争力,也就是说,ATX 实现了摩尔定律的第二个路径:性能相比 AT128 进一步升级,成本也有所下降。

那么,伴随中国智能汽车的技术升级,禾赛作为供应链企业之一,是如何在激光雷达领域做到市场份额第一,并率先实现经营现金流为正的公司?

图源:禾赛科技禾赛做对了什么?

在最近车市价格战的压力之下,已经有激光雷达企业喊出了低价格激光雷达,作为上游企业,激光雷达似乎也正式加入了价格战战局。

但是在李一帆看来,激光雷达是一个 To   B 行业,这意味着喊低价格没有意义,因为大众市场对价格并不感兴趣,而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持续降本则是应该长期坚持的事。

一如禾赛在 AT128 以及最新的 ATX 上展示出的成本优势,禾赛是如何实现的?

对于激光雷达行业的竞争,李一帆相继否定了技术路线差异的竞争力,否定了软件与服务会成为行业核心能力,否定了推出低性能产品迎合不同级别市场需求的产品策略。

李一帆认为,如今激光雷达行业业绩和毛利表现的根本差异,核心是如何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或者说,推动激光雷达在摩尔定律下的性能迭代与成本下降,禾赛到底靠什么?

今年 3 月,禾赛科技位于上海嘉定的麦克斯韦智造中心正式启用,在这里践行的正是禾赛坚持的制造是研发的一部分的研发理念。在李一帆看来,研发与制造紧密结合,才能加速产品研发迭代。

针对激光雷达的车规级标准,禾赛在研发阶段就采取研发、设计同步进行的方式,比如噪音、温度、湿度等测试,都是在设计中同时进行的,甚至在研发、生产中所使用的大量创新和自动化设备,也是由禾赛自主研发的。

禾赛麦克斯韦智造中心:贝叶斯可靠性试验中心 图源:禾赛科技

2017 年,禾赛还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路线选择,押宝芯片化,并且全栈自研芯片,如今禾赛基于芯片化架构的激光雷达已经迭代到第四代。

芯片化是一种研发投入非常高的战略选择,而从目前禾赛的毛利率表现来看,结果已经显示出了芯片化以及全栈自研所带来的成本优势。

从研发到制造,禾赛全部握在了自己手里。

李一帆说,禾赛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坚持认为只有自己拥有工厂,才能把这个事干好的企业。并且李一帆也坚持,能够 100% 拥有自己的制造能力,会是激光雷达公司最核心的不断前进的非常高的壁垒。

事实上,曾经依靠代工的新势力品牌如今都回归到自己掌控生产制造,本质上与李一帆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禾赛激光雷达自动化产线   图源:禾赛科技

目前,禾赛自有量产工厂赫兹制造中心也正式投产,规划年产能为 150 万台。据悉,赫兹制造中心的整线自动化率已经高达 100%,实现每 40 秒下线一台激光雷达的生产节拍。几乎可以说,禾赛的赫兹制造中心,是目前全世界自动化最高的激光雷达工厂。

如今,在车规级激光雷达赛道能赚到钱,并持续赚到钱的企业并不多,但是在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浪潮下,推动了一批中国自主供应链的崛起,如今,禾赛在激光雷达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激光雷达产业作为中国自主供应链崛起的代表,随着激光雷达产业的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成熟,也将推动中国智能汽车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赛道,中国智能汽车与中国本土供应链,也正在加速走向全球市场。

这样的发展机遇,禾赛抓住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新能源 激光雷达 渗透率 新能源汽车 零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