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答21记者:国家层面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产业行动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4-04-2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生物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制造”已经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新增长引擎之一。

4月25日~29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诸多生物制造的前沿技术也在会上得以展示。21世纪经济报道也在会上采访到了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

谭天伟表示,生物经济将有望成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数字革命后,未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生物制造是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新赛道和新业态,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随着生物技术进一步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制造还有望向采矿、冶金、电子信息、环保等领域拓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针对生物制造应对环境挑战,世界经合组织曾对6个发达国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工业能耗15%~80%,原材料消耗35%~75%,空气污染50%~90%,水污染33%~80%,生产成本降低9%~90%。世界基金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工业生物技术每年将可降低2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谭天伟表示,生物制造本身具有原料可再生、过程清洁高效等特征,可从根本上改变化工、医药、能源、轻工等传统制造业高度依赖化石原料和“高污染、高排放”不可持续的加工模式,进而减少工业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动绿色增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不过,我国生物制造仍面临核心产值较低、中高端配料及装备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等问题。

谭天伟认为,目前中国在基础的设计软件、工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的原材料和关键装备还是靠国外的进口为主。中国必须要迎头要赶上,必须建立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软件、数据库以及关键设备。同时,发挥产业大、产品多、工业化工厂多的长板优势,推动生物制造产业的长远发展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1年开始,全国各地生物制造产业相关政策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从各地的布局重点领域与产业来看,也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各地政府纷纷发布相关政策,聚焦自身优势,从集群培育、配套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资金扶持等多角度出发,全方位支持产业发展。

比如,上海市政府要求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消费品、能源和环保五大领域进行产业转化与应用;深圳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明确连续3年安排4亿元财政资金进行产业扶持。

谭天伟表示,各个地方应该根据自己的原料体系以及产品市场,要把握好战略方向与实施路径,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生物制造健康发展。实施路径上,要抓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产品换代。要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和标准体系的支撑作用。同时,要健全体制机制,为生物制造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作者:缴翼飞 编辑:陈洁,视频编辑,柳润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