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 04-26
渗透率提升 OLED产业链持续受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终端需求回暖,OLED 面板行业格局持续优化,产能逐步释放,渗透率提升;中小尺寸 OLED 的国产化水平显著提高,国内柔性 OLED 产业呈现增长态势,高世代产线投资稳步推进,带动上游材料及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

OLED 面板已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全球 OLED 面板产能将以两位数速度增长,预计 2024 年产能增长率可达 20%。随着高世代 OLED 产能的规划落地,中尺寸 OLED 屏幕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OLED 技术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其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中控等中尺寸应用上的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其应用场景和市场边界将不断拓展。

国产厂商在中小尺寸 OLED 面板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持续推进高世代 OLED 面板产线的建设,2023 年中国 OLED 产能可达 27 平方千米。2024 年全球 OLED 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将增至 544 亿美元,而国内 OLED 产业链日臻完善,OLED 材料及设备的国产替代成为发展趋势,全球 OLED 产能逐渐向中国倾斜。

渗透率提升

OLED 按照驱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动式 AMOLED 和被动式 PMOLED。相较于被动式 PMOLED,AMOLED 技术的复杂性使得其屏幕具有对比度高、分辨率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势,因此被应用于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电脑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各种显示设备。OLED 作为基于有机化合物的薄膜发光技术,正逐渐取代传统的 LCD 等技术。

苹果 iPhone 12 系列全面采用 OLED 面板,其他厂商也在高端机型中普遍采用 OLED 面板。2023 年四季度,随着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逐步提升,主流品牌新一代旗舰机型的热销及年终促销季的带动,OLED 产品价格有所上涨。目前,苹果手机主要系列已全部过渡至 OLED,三星手机的 OLED 面板使用率超过一半,OLED 面板的平价化也促进了其向中低端手机机型的渗透,小米、OPPO、vivo 等品牌的 30%-40% 的成机型也选择采用 OLED 面板。

据统计,2023 年第四季度全球市场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 30.9%,环比增长 35.1%;其中,柔性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占比 77.8%,同比上升 9.2 个百分点。2023 年全球市场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 6.9 亿片,同比增长 16.1%,AMOLED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首次超过 50%,全球智能手机柔性 AMOLED 面板出货量达到 5.1 亿片,同比增长 29.8%,其中中国厂商的出货占比从 2022 年的 33.8% 提高至 2023 年的 48.2%。

据预测,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柔性 AMOLED 面板出货量有望提高至 5.8 亿片,继续同比增长 13.7%。全球 OLED 面板产能将以两位数速度增长,预计 2024 年产能增长率可达 20%,2025 年智能手机 OLED 面板出货量将达到 7.3 亿片,手机端渗透率有望超过 60%。

截至 2022 年,中国折叠屏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 26%。折叠屏、LTPO 产品成为高端旗舰手机的主流选择,2025 年国产折叠手机出货量将达 1700 万部。随着多品牌切入折叠机领域,折叠手机的全球出货量 2024 年将达到约 3400 万部,给 OLED 显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量。

业内预计苹果将持续在旗下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产品中采用 OLED 显示面板,有望提高 OLED 的市场渗透率,据预测,2028 年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 OLED 显示面板的出货量将增至 7230 万片,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显示面板市场中的渗透率将达到 14%。

产能扩张

2023 年 3 月,日本 OLED 显示面板制造商 JOLED 宣布破产,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用 9 英寸及以下 AMOLED 面板出货量达 8.42 亿片,同比增长 11%;其中三星显示、LG Display 分别以 43%、10% 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第三,相较 2022 年市场份额分别下降了 13、1 个百分点;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 43%,其中京东方市场份额从 2022 年的 12% 增长 3 个百分点至 2023 年的 15%。

受限于真空蒸镀技术等原因,OLED 面板的良品率较低,直接影响了其生产成本,且屏幕尺寸越大,真空蒸镀技术等的制约性越强,良品率越低。

以上两方面导致 OLED 面板在电脑、电视等中大尺寸屏幕上的应用仍未形成规模,目前渗透率均不到 3%。国联证券指出,未来生产中大尺寸 OLED 屏将采用八代产线,有望使中大尺寸 OLED 屏单位面积生产成本下降近 50%。

智能手机是 OLED 面板应用的核心领域之一,2020 年一季度,韩国三星在 OLED 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份额高达 90.2%,而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不足 10%。随着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和辉光电、TCL 华星的不断发展,竞争格局近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2023 年韩国企业在 OLED 智能手机面板市场的合计份额下降至约 53%,而中国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上升至 43%。

京东方 AMOLED 业务为公司显示器件业务的一部分,2023 年,公司柔性 AMOLED 出货量近 1.2 亿片,OLED 手机及创新应用类产品收入占比 25%,达到 367.6 亿元。该公司持续发力柔性 AMOLED 高端需求,尤其是在折叠为代表的高端产品。2024 年一季度出货量仍保持同比增长,预计 2024 年全年出货目标 1.6 亿片,同比增长超 30%。由于运营及研发成本较高,OLED 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2024 年,京东方开始在成都投建一条 OLED 8.6 代生产线,8.6 代线采用 LTPO 背板和 Tandem 等技术为基础的技术组合,产品主要面向高附加值 IT 类。京东方已在成都、重庆、绵阳投建了三条第 6 代 AMOLED 生产线,未来 3 年主要资本支出是在北京的 6 代 LTPO/LTPS 产线和成都的 8.6 代 AMOLED 产线。2023 年,中国 OLED 产能达 27 平方千米,上海证券预计,随着京东方 8.6 代 OLED 产线的稳步推进,未来或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资高世代产线,从而助力中国企业在 OLED 中尺寸市场中的影响力提升。

显示材料及设备不断突破

2022 年,OLED 材料的市场规模为 20.9 亿美元。2023 年 OLED 有机材料国产整体市占率约为 38%,其中,终端材料中通用层材料为 17% 左右,发光层材料不足 6%。红、绿、蓝三色发光材料方面,目前,红色和绿色材料使用内发光效率为 100% 的磷光材料,蓝色材料使用内发光效率为 25% 的荧光材料,2023 年第四季度,受 OLED 终端品牌需求持续高涨影响,下游客户对于 OLED 终端材料的需求提升,莱特光电绿光材料销量大幅增加,营业收入创年内单季新高。华睿光电蒸镀式 OLED 的红光和绿光材料已实现规模化量产。

纬达光电已开发出 OLED 用薄型偏光片新产品。相较于普通功能偏光片,宽视角功能偏光片、增亮功能偏光片和 AMOLED 用圆偏光片售价更高。三利谱偏光片的单体透过率已从此前的 41% 提升到 43.5% 等级,目前正在开发 45% 以上透过率的偏光片。

显示行业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处于强力复苏的阶段,材料用量上升,鼎龙股份 2023 年第四季度销售收入环比增长 17.46%,同比增长 174.9%。瑞联新材拟投资 8 亿元用于 OLED 升华前材料及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基地项目。东材科技年产 2 万吨 OLED 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已完成环评验收,正在投资建设年产 1 亿平方米功能膜材料产业化项目。国产单体液晶和 OLED 材料制备技术达到全球先进水平。随着中国企业在 OLED 面板市场中的话语权提升,OLED 面板降本需求的增加,以及对原材料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OLED 材料国产替代成为发展趋势。

从成本结构来看,设备是 OLED 面板最主要的成本来源,成本占比约为 35%,有机材料占比 23%,驱动芯片占比 7%。OLED 制造设备处于行业上游,主要包含蚀刻、显影、镀膜、封装等设备。蒸发源为 OLED 面板制造的关键设备蒸镀机的核心组件,奥来德生产的蒸发源属于线性蒸发源,用于 6 代 AMOLED 面板产线,该公司一直在布局八代线蒸发源的开发,目前在搭建测试和生产平台。

在 OLED 产线的投资中,上游设备的投资占产线总投资高达 80%,因此显示器制造设备投资与显示产业发展具有极高的联动性。国产设备商主要集中在后段模组制程和检测设备,尤其 Cell/Module 段检测设备国产渗透率已达 86%,2021 年,国内 AMOLED 产线设备市场投资规模约为 600 亿元,预计在 2024 年到达历史新高约 866 亿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oled 智能手机 渗透率 出货量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