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04-26
女子下腹隐痛三次求医未果,原是这种罕见病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终于找对了专家,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近日,手术 3 个月后返院复诊的李女士(化名),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微创中心的医务人员表达感谢。

半年前,来自桃江县的李女士时常出现左下腹隐痛,同时伴有便秘及月经紊乱,使其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然而求医心切的李女士的就诊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

半年前李女士便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发现 " 盆腔包块 ",考虑 " 子宫内膜异位症 ",遂行腹腔镜下盆腔病损切除、腹膜后肿块穿刺抽液术。然而术后 1 月再次复查时,包块仍然存在,并且没有缩小。为此,李女士前往另一家医院进一步诊疗,诊断为盆底囊性肿物:子宫内膜异位症,遂予以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皮下注射 2 次治疗。

而在 3 个月前,李女士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于当地医院就诊,而腹部 CT 结果却显示盆腔包块较前并无变化。心急如焚的李女士多方打听,最终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微创中心进一步诊疗。

该院西医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尹晖明接诊后详细询问其病史,研读外院多次影像学检查,判断为祸多时的盆腔包块实为 " 骶前囊肿 "。而本病一经诊断,手术切除便是首选治疗方式。

由于李女士此时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骶前囊肿中心线位于盆底肌水平,位置很低,不仅手术视野狭小,操作困难,而且容易出现骶前大出血、直肠破溃、排尿、排便、性功能障碍以及下肢运动或感觉障碍,为此该院科室主任尹晖明、副主任谢承志及主管医生谭朝阳为其制定了严密的诊疗计划,规划了详细的手术过程,充分做好各种预案。

专家团队为李女士在全麻下实施了腹腔镜下经腹联合后入路骶前囊肿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手术历经 3 小时,不仅成功将困扰患者多时的骶前囊肿完整切除,而且通过微创的方式切除了胆囊,避免了后顾之忧及二次手术的痛苦。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麻烦,术后予以穴位贴敷、隔物灸法、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治疗促进康复,李女士及家人都非常满意。

康复出院后,李女士的脸上每天都堆满了笑容。近期,李女士及丈夫来医院复诊,CT、直肠彩超均未见包块复发。至此,李女士的求医之路终于告一段路。此后,便只需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骶前囊肿早期症状不明显,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骶前囊肿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成员、科室主任尹晖明介绍,骶前囊肿是位于骶尾骨与直肠之间的囊性或囊实性肿块,与骶尾骨筋膜、直肠及肛门括约肌等盆底组织关系密切,多数为良性疾病,其起源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骶前囊肿发病率较低,多见于成年女性患者,多数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有盆腔脏器及神经受压症状,表现为下腹坠胀、尿频尿急、里急后重、排便困难、下肢会阴部感觉异常及习惯性流产等。部分患者肛门后中线皮肤可见凹陷、褶皱,肛周无红、肿、热及压痛等;直肠指诊或双合诊可以触及直肠后外压性囊性肿物,活动度差,无明显触痛,直肠黏膜未触及异常;腹部触诊不易触及。

总体来说,骶前囊肿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易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肛周脓肿、肛瘘、直肠间质瘤等疾病相混淆。同时,骶前囊肿所在位置较深,周围解剖关系复杂,因而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难度系数较高。

尹晖明介绍,影像学检查对于骶前囊肿的诊断不可或缺,磁共振等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盆底腹膜下、直肠后、骶尾骨前及侧盆壁之间的囊性或囊实性占位病变,能够准确定位囊肿上极,明确囊肿大小,判定囊内容物、囊肿与深层结构的关系,鉴别不同类型的囊肿及其他病变。值得注意的是,骶前囊肿不提倡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及切除活检,理由是定性诊断可行性较小,且易致囊肿感染、组织损伤等。

良性骶前囊肿术后建议 2 年内每 6 个月复查 1 次,2 年后每年复查 1 次,推荐 MRI、CT、超声检查骶前及盆腔区域有无囊肿复发及癌变。如患者术后骶尾部突发顽固性疼痛,则提示囊肿恶变可能性大。

通讯员谭朝阳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帮忙 " 一键直达 " 晨意帮忙 " 平台;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