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桥渡 05-22
AI时代会改变,还是会强化性别对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英国知名作家珍妮特 · 温特森所著的《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一书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AI 时代会改变世界上最基本的二元对立:性别对立,还是会强化它?

AI 技术的女性先驱

我们今天关于人工智能的很多想法和设计,最初都诞生于女性。首先是创作《弗兰肯斯坦》的玛丽 · 雪莱。然后就是诗人拜伦的女儿阿达 · 洛芙莱斯,她从小就被有意朝着数学方向培养,以淡化血液中的诗人情怀。阿达推动了打孔卡技术的发展,使之最早被应用于商务制表机,然后又被用于早期的计算机中,一个多世纪以后,一个美籍德裔移民创办的指标机器公司改名为 IBM。

当然,玛丽 · 雪莱和阿达在她们所在的那个时代,以及之后的很多个时代,如同每个时代的杰出女性(比如勃朗特姐妹)一样,都遭受了 " 男半球 " 成员的诋毁。

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女性很少从事搭建平台、编写程序的工作,而新兴科技企业中的女性更是少得可怜。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男性更适合设计至关重要、面向未来的科技,而女性不是很懂计算机科学——有的人甚至从女性大脑构成、激素水平,或者貌似公允的兴趣爱好投向的方向等方面来加以论证。

但事实并非如此。从二战时代开始,一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英国,都有大量女性从事计算机的编程工作,以及数据分析(包括手算,以及半自动化的计算)。世界上最早可编写程序的计算机,设计者都是女性,但在当时,男性并没有对这些人的贡献进行更加充分的展现。

一个原因是,编程工作在当时被认为是很低等的工作,而且反映的智力水平很低,而政治、哲学和历史研究则考验着更高的智力,几十年后,当女性在男性主导的传统优势学科领域,包括政治、哲学、历史研究中赢得足够的空间,而编程领域更多地充斥男性的时候,学科对应的智力阈值的解释突然就掉个了。所以,在 20 世纪中期,程序员由女性出任的安排,一方面说明智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本身与性别没有关联,另一方面说明这一安排在当时仍属于对女性进行标签化的歧视化设定。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书中谈到,阿达当初很清楚地预测,分析机(计算机的雏形)很有可能被编程以创作音乐,很清楚地写道 " 分析机可以创作出任何复杂程度或长度的乐曲,既精妙又符合乐理 "。要知道,在当时(以及那时之后至今),音乐创作也是个牢牢被男性主导的领域。100 多年后,开始出现利用 AI 批量化创作乐曲的做法,到了 ChatGPT 问世,更是意味着 AIGC 渐渐走向成熟。

有意思的是,被公认为对于计算机和 AI 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贡献的阿兰 · 图灵,最初恰恰是在研读阿达的作品后,设计出了所谓的 " 图灵测试 "。他是男性(当然是性取向与大众不一致的男性),还意识到了玛丽 · 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的预言性质。

工业革命为何强化了性别对立

工业革命在前,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掀起的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运动在后,两者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但工业化本身也意味着工作的专门化、专业化、细分化,在大大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会降低既有工作量、工作技能的报酬。在近代初期以及之前很长时间内,无论在欧洲、非洲还是亚洲,手工业、农业领域的能工巧匠多为男性。工业革命创造的技术和机器终结了男性对于专门工作技能的垄断,而且降低了操作要求,却大大提高了产能,女性就可以成为机器使用者。

所以," 机器换人 " 的同时," 女人换掉男人 " 也在工厂里反复出现。而且,如《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书中所说,工业化的用工需求客观上成为了一种动能,使得女性有机会走出家门聚集于工作场所,她们相互交谈,并且清楚地意识到社会法律制度的性别歧视内里。

尽管如此,经过女性长期的斗争,一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才立法反对性别歧视,规定男女同工同酬,男女教育和工作机会均等。美国也是如此。这其实是因为,男性意识到了女性主义运动虽然也在属于权利争夺,但这种权利获得将使得男性基于社会法律制度获得的特殊保护和分配优待成为历史。

而在俄罗斯以及其他中东欧国家,过去在苏联时代曾经广泛实现的男女同工同酬,在苏联成为历史产物后,又迅速折返回 19 世纪的状态,女性从大量行业中消失。

AI 会加剧偏见吗?

在性别权利,无论是教育、职业、婚姻、政治权利,还是其他方面的权利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保证,女性的社会处境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但是,这出现了一种渲染性别对立的呼吁,无论是 " 男半球 " 成员的观念,还是部分女性的声音,皆指向了强调性别之间的对立。

AI 在这个时代的广泛应用,使之不可避免带有人类社会本就存在和延续的各种偏见。

理想情况下,AI 可以成为推动性别和解的一把钥匙," 带我们领略客观中立的性别和种族体验。在这种语境下,女性和男性不会被生理上的性别和随机的出生地带来的预设和刻板印象左右 "。

问题是,现实并没有接驳理想情况的土壤。数据库有什么,AI 就学什么——数据库里有什么,就是人类观察和偏见的结果,所以,2014~2018 年,亚马逊曾经四年多使用一套基于白人男性技术人员的经验创建的筛选求职者简历的算法系统。

所以,无论是谷歌、脸书,还是其他头部的互联网、社交媒体企业,越来越热衷给用户画像,迎合而非纠正用户的性别歧视观念。这就是书作者所指出的,AI 正在加剧性别偏见,从而为性别歧视的增强创造条件。

1985 年,玛格丽特 · 阿特伍德预言了科技被滥用后,女性重新被驱赶回家庭成为男性附属品的可怕图景。这在当时曾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在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二元对立在 AI 时代确实可能发展到更加危险的地步。

女性为何被错误地界定为与 AI 无缘?

尽管当代社会中,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国家,很多曾被长期认为需要达到足够智商门槛(不适合女性)的行业,其实女性从业人员都大量增加。但阻拦女性加入行业竞争的诸多限制非但没有消除,而且还在被强化。比如,在印度,一半的医学专业学生是女性,但她们缺少机会成为真正的执业医生。

全球范围内,就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女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 36%,但从事上述四个领域的女性只有 25%。

二战期间,美国和英国曾经长期依赖于女性来从事情报破译(数学能力),以及相关的编程工作。但在当时,她们都被描述为文职人员,而不是科学家。

书中介绍谈到,20 世纪 50 年代的英国仍然盛行性别歧视,一个曾经长期从事计算机程序编写的女性斯蒂芬妮 · 雪莉不得不离职后,自行创办公司为英国政府和大型公司提供外包变成服务。她的公司全部聘用居家办公的女性。她们编写了协和式超音速客机上的黑匣子程序。为了获得订单,斯蒂芬妮将自己的署名改为 " 斯蒂夫 ",让商业机构和客户不清楚就业情况。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书中援引社会科学家简 · 玛格丽斯的观点指出,女性从计算机、编程、网络等技术领域被边缘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苹果、微软等公司带来的家用电脑时代,面向男性销售,进入家庭后,主要成为男主人的办公工具,以及男孩子的玩具。很多家庭宽容男孩子在新设备上打游戏,但不鼓励女生这样做。

这一期间,很多享有盛誉的计算机、互联网、数码历史的作家不惜篡改历史,拒绝承认在这些科技领域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女性的角色。而男性成员还创造出一种流行文化,也就是将不合群的书呆子描绘为 " 电脑达人 "。但事实上,哪怕在今天的印度,很多女性也可以一边照看孩子,一边抽空编程。

书名:《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

作者:(英)珍妮特 · 温特森

译者:苏十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年 4 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编程 计算机 ai时代 英国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