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车轱辘 05-22
“价格战”伤及Q1财报,比亚迪、长城却找到生财之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国内车企第一季度财报可以说各有所长,冷暖自知。

撰文丨 JR

责编丨 MANGO

设计丨 PinZow

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引发业界对无效内卷、车企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近日表示,汽车行业上半年已经历了残酷的价格战,预计这一趋势在下半年仍将持续。他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上半年的价格战有多惨烈,车企业绩报告告诉你。从车企最近披露的第一季度财报里,我们读出的是各自的焦虑。传统车企焦虑油车的式微,造车新势力焦虑亏损大裁员。与此同时,比亚迪、长城汽车等车企也用财报证明,不惧内卷,越打价格战却越赚钱?所以,通过分析各家车企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出各车企的抗风险能力。

比亚迪、长城价格战,越打越赚钱?

在大打价格战背景下,比亚迪依旧实现营收和利润 " 双增长 " 的业绩。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 1249.44 亿元,同比增长 3.97%;归母净利润为 45.7 亿元,同比增长 10.62%,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在主力车型大幅降价的情况下,比亚迪之所以还能保持盈利增长,凭借的正是持续扩大的销售规模优势和极致的产业链控本能力,同时在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也有所突破。更大的销售规模、更高的毛利,意味着比亚迪目前已经手握定价主动权。

2023 年业绩不乐观的长城汽车,在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实现了反弹。一季度,长城汽车营收为 428.59 亿元,同比增长 47.6%;净利润达到 32.27 亿元,同比增长 1752.55%。长城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一季度财务业绩大幅增长,得益于销量的拉动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

首先,销量增长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与高端车。第一季度,长城汽车总销量同比增加 5.5 万辆,其中海外销量同比增加 4.08 万辆。第一季度单车均价 15.6 万元,同比增长 2.4 万元,环比增长 0.9 万元。坦克、魏牌等高端品牌车型销量占比 21.4%,同比增长 8.8%。

历经 4 年亏损,赛力斯迎来首个季度盈利。今年第一季度,赛力斯营收为 265.6 亿元,同比增长 421.76%;净利润为 2.19 亿元,实现扭亏。赛力斯的扭亏为盈,与旗下车型的销量快速增长不无关系。赛力斯一季度销量达到 94825 辆,同比增长 374.77%,显示出消费者对问界系列产品的高度认可。

利润空间被挤压,合资品牌忙 " 合作 "

除了上述 3 家营收和净利润皆实现增长的车企外,另外几家车企在营收或净利润层面的表现不佳。它们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大同小异——即合资车企增长失速、价格下滑对其盈利贡献的侵蚀,以及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持续的亏损。

从上汽、广汽等传统车企的鲜活案例可以预见,在智电化转型和价格战的浪潮之下,合资品牌原有的产业优势正在弱化,产能压力也持续增大。与此同时,此前对合资品牌依赖越深的传统车企,受到的打击将会越大。

不过,正因为这场价格战 " 敲打 ",跨国车企如今都非常坚定地跨入中国汽车智电化发展的大潮中来。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电动车、大众和小鹏联姻、丰田确认跟华为深度合作、本田最新发布的电动品牌烨百分之百中国本土化研发。以上措施表明,合资车企要奋起直追。

价格战后遗症渐显,强弱格局初见端倪

除了传统车企因合资利润萎缩而面临业绩不景气外,作为最会赚钱新势力品牌——理想汽车的经营状况也破天荒地大幅下滑。理想一季度盈利闪崩,净利润仅为 5.91 亿元,同比下滑 36.7%,环比下滑 89.7%。难道理想也将成为这场价格战的输家?

更关键的是,进入第二季度以来,价格战并没有任何停息的迹象,如此看来,除了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个别领跑者外,下半年车企们的经营状况大概率要进一步走向下坡路。

魏建军前不久也表示,2024 年— 2026 年,行业的竞争强度不会减小,长城汽车需要用长期主义去面对未来三年的市场竞争。所以,比起眼下的内卷,车企更大的压力在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价格战仍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常态。

大浪淘沙的竞争是残酷的,是有代价的。如果价格大战持续下去,整个汽车产业的利润水平仍然会进一步下降。而车企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靠血拼价格整垮对手,要么被对手吃掉。但是,无休止的价格大战,对于整个汽车产业都不是什么好事。

据悉,理想汽车最近在着手裁员,比例超过 18%,其中纯电和智驾部门,以及销售运营服务部是裁员 " 重灾区 "。另外,特斯拉 CEO 马斯克也做出了一个 " 艰难的决定 ":在全球范围内裁员 10% 约 1.4 万人,据说连产销两旺的中国上海工厂也不放过。

显然,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价格战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加速洗牌期,目前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头部品牌在降价浪潮中仍能维持高增长、高毛利;而另一面,以 " 蔚小理 " 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则在 " 价格战 " 的炮火攻击中不断掉队,甚至被行业出清淘汰。

综上所述,国内车企的财报可以说各有所长,冷暖自知。而接下来,激烈又无可奈何的 " 价格战 " 完全没有停歇之意,持续的价格战会加剧恶化整车厂和供应商的生存环境。所以,还是希望车企尽快停止 " 内卷 " 价格," 价值战 " 才是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My 车轱辘立场】

技术丨智能驾驶接连闯祸,AEB 成最大安全隐患?

行业丨日系急了!投资翻倍 + 遍地撒网,电动化转型战略大调整

混动越野,谁能主导下一个时代?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比亚迪 长城汽车 长城 赛力斯 广汽集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