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09-29
向阳而生丨医院的“大家长”生命的守护者——访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马渊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作为积石山 6.2 级地震震中所在地唯一的县级公立医院,地震后,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128 名医护人员在 4 小时内救治、转运 54 名伤员,之后又在帐篷医院、临时救治点、过渡期板房医院开展应急和常态化接诊,随时随刻 " 出战 "。

马渊俊就是这家医院的 " 大家长 "。地震发生以来,他始终坚守在一线,带头救治伤员,全力守护群众健康。

带头救治伤员

" 抓紧转移住院病人!" 听到马渊俊的安排,几分钟内,32 名值班医生立即将 28 名住院病人转移到院子内的空旷场地,紧接着又将他们转移至救护车内取暖。几乎同时,马渊俊安排 6 名职工将 18 箱急需药品、心电监护仪等从已有大裂缝的楼内搬运出来,应对即将到来的伤员救治,并通知所有职工在处理完家务后紧急返岗。

震后 20 分钟,第一个伤员送来。" 是伤者的儿子儿媳送来的,远远就能看见老人脸上有血迹,我们清创缝合后立即转运至县人民医院。" 截至当天凌晨 4 时许,该医院已接诊 54 名伤员。

积石山 6.2 级地震发生后,震中的大河家镇受损程度可想而知。而位于该镇的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了紧急救治、转运伤员等重要工作。

" 大冬天在室外临时接诊,医疗条件十分有限,所以我们接诊后对伤员快速分类,危重伤员在紧急救治后转运至县人民医院,轻症伤员则现场处置、就地观察,之后陆续转入县人民医院治疗。" 马渊俊是该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当时他正在医院值班,第一时间统筹调度、指挥救援。

地震第 2 天,医院的空旷场地上就搭建起 40 顶帐篷,为辖区群众提供医疗保障,仅仅 15 天就接诊 5000 余人次。与此同时,该院在辖区 32 个安置点设置临时医疗救治点,每个点配备 2 名医生和常用药品,这样的保障工作一直持续至 1 月 15 日。

震后第 8 天,平整场地、开始搭建占地 5 亩的板房医院,之后医院职工开始像蚂蚁搬家一样将所需药品、办公用品及医疗设备搬运、安装。终于在震后第 15 天,拥有 85 间病房的板房医院正式运行,负责辖区医疗保障。这个板房医院一直运营至 2024 年 7 月底,门诊接诊 36000 余人次,住院 3200 余人次。

地震中,该院门诊楼墙体裂缝大,经评估,加固维修成本过高,于今年 4 月开始原址重建,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该院住院楼经加固维修后,已于今年 7 月底投入运转。

感动发生在每一刻

一个 12 岁的男孩头部多处被砸伤,送到医院时生命体征已经消失。该院医护一边做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一边送往县人民医院。经过抢救,男孩生命体征恢复,后期整体恢复也很好。对于 " 马渊俊们 " 来说,这是震后每一个昼夜的工作日常,但对于乡亲们来说,这无疑是无数个家庭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凌晨 2 时许,听到有救护车来,马渊俊第一时间赶过去查看。当他转过身时,看到至少有 40 名医护人员站在自己身后。大家都说 " 救护车的警笛声就是命令 "…… 这些瞬间都让马渊俊记忆深刻,也让他无比感动。

" 地震发生后,128 名职工在接到通知后 1 个多小时内全部到岗;地震救援前两天,大家都是 48 小时没合眼。第 3 天,医院的伤员少些了,我说除值班人员之外,其他同志可以回家看一下家人,安抚一下孩子。但是大家都没有回去,固执地继续坚守在岗位上;乡亲们的自救能力也很强,在众多救援力量赶来时,他们已经将被压的大部分伤员转移到了医院。" 这些场景也让马渊俊动容。

和马渊俊一样,地震后,还有很多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据了解,积石山县累计出动 260 台次救护车辆,抽调 368 名医务人员,转运救治伤员 1347 人。设立 19 个医疗救治点和 2 个流动医院,搭建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堡子卫生院、柳沟卫生院 3 个板房医院,及时恢复灾区正常诊疗秩序。调派 23 辆救护车和 63 名医护人员组建 21 支巡回诊疗队,不间断开展偏远安置点的巡回诊疗工作,累计发放药品 40.17 万(瓶 / 盒),巡诊 3.86 万人次。组织人员做好出院伤员定期随访和康复治疗,累计随访出院伤员 1624 人次,面对面指导出院伤员 121 人康复锻炼。

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

大河家的名字,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力。镇子因黄河流过而得名,也因此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得益于黄河的滋养,这里的鸡蛋皮核桃、三二家辣椒等优质农产品家喻户晓。

马渊俊就是大河家镇人,今年 40 岁。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身是大河家镇中心卫生院,2022 年马渊俊任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

" 从地震到现在基本上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晚上都睡不踏实。" 地震救援阶段自然不用说,在板房医院的过渡阶段,马渊俊操心用水用电等安全事项,也担心职工长期精神高度紧张出现疲劳、厌战情绪,更担心新建项目的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安全等问题。经过马渊俊每天深入一线的交流沟通,医护人员在思想上始终积极向上,没有出现波动。

马渊俊是完美主义者,心细如发,雷厉风行,走路快,一直闲不下来,属于 " 安排了工作就要立马见到成效 " 且自己常常带头实干的人;马渊俊也是性情中人,采访中,聊到伤心处,好男儿也泪花在眼眶里打转。

采访中,记者感叹马渊俊有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他却说 " 以前确实黑,这段时间有白的了,你看。" 记者再一细看,果然有白发,还不少。

" 你看,现在的大河家已经‘重生了’,就像滚滚黄河水一样生生不息。" 马渊俊带领记者登上医院新建门诊楼顶时,不远处的黄河正奔腾向东,给人无限想象 ……

记者手记

在积石山 6.2 级地震中,马渊俊副院长和他的战友们,用汗水与泪水书写着医者仁心的壮丽篇章。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对生命最深沉的敬意与不舍的守护。在这片被灾难洗礼过的土地上,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的真谛。也正是他们这些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共同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守护着人民的安康与幸福,让受过重创的大河家,依旧能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志彬 张鹏伟 杨昕 李庆 文 / 图 / 视频

相关标签

地震 医疗 医生 统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