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朋友圈 10-14
中年,如何化危机为转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那天我在翻哈钦森写的《中年心态》的时候,发现一个很让人震惊的观点——啊,中年危机是男人特有的啊。

中年危机这个词,原来只属于男人!因为男人不会有绝经、更年期这么明显的生理断崖,内心的动荡和精神变化可能更大。女性停经有专门的生理词汇—— menopause,所以他们造了一个词,manopause,翻译为 " 男性更年期 ",更多的是精神分析。

哈钦森说," 中年 "(midlife)这个词诞生于 1895 年,而 " 中年危机 " 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产生于上世纪 60 年代。

第一个提出 " 中年危机 " 的人,从文本上可以追溯的是埃里奥特 · 杰奎斯,在《国际精神分析杂志》上发表了的学术文章《死亡与中年危机》。他说,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在 35~39 岁的死亡率显著升高。然后,他又补充,创造力,在 39 岁左右到达鼎盛。之后,或许会停滞不前,只能改变方向或转变形式。

但他还提出一点点 " 绝望之中的希望 " ——中年危机之后,会产生 " 经过雕琢的创造力 ",不仅会关注内在的非物质思想,也会重新关注到外在的物质,哈哈哈,不就是我们所说的 " 见山境界 " 吗?不仅会有灵感,还会有行动,哈哈哈,不就是我们所说的 " 知行合一 " 吗?修炼的本质,就是让渴望和焦灼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静和接受。

哈哈哈,所以,一篇研究文章,也要这么起承转合,富有节奏感啊。把握节奏、情绪、理性的布局,果然是千古不变的规则。留一口气,一种呼吸感,哈哈哈,就是我们常说的,必要而自然的努力啊。

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

然后他喊出:要么死亡,要么行动!

这句话,中年人们,给我嵌入灵魂中去!

我最近研究传统文化中的所谓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面上看都把人搞晕了,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弄得现代人都急了,只好说追求 " 模糊中的精确 ",其实挺简单的,就是真正懂的人,心法就是做法。

悟道的那个刹那,字早就写出来了,画早就成形了,仗早就打好了。能把心里所有能够感受到的东西直接做出来的,都是高级操盘手。

怎么一念起就是行,就是你有了自己的思想内核,有了这个内核之后,你不断完善它修正它,让它和合凝集,最后让你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极强。

很多人说的,内核稳定,情绪稳定,不是让你真的不动心了,而是让你在纷繁世事之中,做判断和决策的成本极少,念起就在做了,不纠结,不内耗,相当于百公里加速度比别人快得多。

最近我听了一个南开大学 88 级金融系,92 年红马甲的投资前辈胡老师说了一句话,更加深了我的内核论,他说——内核凝结好了,你要做判断和抉择的边际成本就会很少!

边际成本,哈哈哈,进入了经济学领域,我也有个经济学学士,也算科班学过的,一听果然是。

其实飞轮效应说的就是如此。别人问我你一天一本书,坚持六百多天怎么看下来的,对于我来说,我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不用心理斗争,时间都省在 " 看完 " 这个行动上,跟我刷一小时短视频是一样的,没有任何成本和负担,边际成本极低。

中年危机,记得,降低自己决策的边际成本。

人要怎么做才能降低自己的边际成本?

四个关键核心点:长期打算,创造价值,反者道之动(逆时),八方受敌(集中)。

我自己的操作是:用十年时间把苏东坡和王阳明为主的儒释道精神与现代企业家精神、人文艺术精神等结合起来。所以,我 35 岁之后效率变得非常高,每年几乎都可以写一本书,1 至 3 月份集中力量创作作品;每天读一本书补充自己的心力。

我非常感念自己的这一努力,抓住自己 40 岁之前的脑力心力高峰期留下时光中的作品,出版不出版倒都是其次。《中年好友苏东坡》《苏东坡万有应用商店》《阳明心能源》都是我 35 岁之后写的,也对很多读者在疫情中、困境中的疗愈起到作用,体现出了它们的情境价值。越是痛苦的时候,越要创造;别人不相信努力的时候你相信;别人贪婪和恐惧的时候,你反操作,价值投资和逆时投资都是如此,专业、专注地去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

所以,女人千万不要觉得自己 35 岁之后就是明日黄花了,我反而觉得更加灿烂了。

达 · 芬奇,在 39、40 岁左右的时候,创作了 " 维特鲁威人 "(vitruvian man),有人解读那是他的自画像,是他对于人体和自我的认知。

王阳明说," 人生有个圆圈在 ";达芬奇则把肚脐眼当成人类的中心,置于已知宇宙的中心。他表明了一个 " 中年之圈 ",中年男人乃丈量万物的标尺。

法国人称 40 岁,是 " 正午的恶魔 "。1881 年,神经学家乔治 · 米勒 · 比尔德,出版了《美国人的神经质》,这本书首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 " 神经衰弱 "。另外,他调查了 750 个人,包括名人和普通人,认为,人最富有生产力的年龄是 39 岁。

穆罕默德也是在 40 岁左右,从天使加百利那里得到了启示。很多圣人之路,也是因为一次次的觉悟叠加之后的奇迹。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衰老研究表明,身体衰老和大脑衰老的纵向研究显示,神经可塑性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核心思想。40 岁左右时,大脑便开始以每十年大约 2% 的速度萎缩。而且他们发现,位于额头正后方的脑区,即前额叶皮质,被认作是控制判断、自我意识以及自我约束力的部位,但它似乎又容易受到这种程序性衰退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个前额叶皮质,30 岁后才能发育完全,而 40 岁又加快衰老。

所以,怎么能不抓住 30~39 岁这个年龄段好好创造呀!

生理性的大脑在衰退,但神经可塑性则给了中年人希望,纯脑力素质会走下坡路,但是判断和控制的区域,会变强!经验可以磨砺智慧!

写《等待戈多》的塞缪尔 · 贝克特,也是在 39 岁开始觉醒,他认为知识、领悟、经验都是徒劳无益的,要追求截然相反的事物。你看,反者道之动,他的人生逆时投资开始了。当年,他的母亲得了帕金森病,她的脸变成了面具。他顿悟了,所有求知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然后,他在认知上有了深刻的转变,成就了法国的极简主义。

蒙田在《论寿命》中写到一个概念叫 " 学徒期 ",他说,在我们短暂而脆弱的生命中有太多的时间是学徒了,就跟张朝阳说的 " 中国人成长太慢,浪费了太多时间 ",哈哈哈,是不是也一样。

成熟意味着接受不可避免的衰退,探求哲学就是学习死亡。蒙田的 39 岁在干什么呢?首先,他认为,在生命中段," 至少还要再活这么长 "。比起逃避死亡,培养死亡意识或许是更好的办法," 实践死亡就是践行自由 "。

36 岁的莎士比亚,创作之光也逐渐暗淡,40 岁之后,也逐渐走了下坡路。他开始依靠那些崭露头角的詹姆士一世时期的剧作家,比如约翰弗莱彻和托马斯米德尔顿。你看,一旦不亲自操作,假手于人,必然衰落!生命暗淡之后,52 岁的他就与世长辞了。他的剧作中,没有一个标志性的中年角色,年轻的演员们渴望哈姆雷特,年长的喜欢李尔王。就像齐奥朗所说的:对巅峰失望以后,我们最终爱上了自己的堕落。所以,要从世界的反面生活。

梅老师跟我说,离卦脱胎于乾卦,它代表着持续不断的小火,利于创造,需要呵护这些火苗长大,内心得点燃自己,外部得利他。

如何防止中年智力心力和创造力的衰落?

看两个例子。一个是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韩国作家韩江。她 14 岁就想成为一名作家,23 岁步入文坛,28 岁,诗歌作品《黑鹿》发表,讲述了一名失踪妇女的谜团。大约在那个时候,她就萌生了写一个关于一个女人变成植物的短篇故事的想法,她最终把这个故事发展成了《素食者》。34 岁,她的《素食者》出版并且拍成同名电影。35 岁,她的《蒙古斑》(《蒙古斑》为获奖作品《素食者》的组成部分之一)获第 29 届李箱文学奖,逐渐她获的奖越来越多。你看,代表作,都产生于最精华的年龄。而且她亲口说过,写《素食者》的时候,手指关节痛的情况下手写的,而不是电脑打的,后来手写也不能进行的时候,她发明了倒握圆珠笔敲打键盘的方法。

她抵抗中年衰落的姿态是,每年出一本书," 她的每一部作品都不同,但又都属于同一个方向的写作。所有的作品都来自同一个写作动力:在一个暴力横行的世界,探索创造一个纯真世界的可能性。"(狄波拉 · 史密斯)。你看,无论如何,都要亲自下场去试验人生真性!哈哈哈。

再看歌德(1749 年 8 月 28 日— 1832 年 3 月 22 日)的崛起,也是这样,他有才华,他没有受过巨大的挫折,但他是靠贵妇女人们的青睐上来的,他必须有一次决然的挣脱。

1786 年 9 月 3 日凌晨 3 点,在德国西南部的温泉小镇卡尔斯巴德,37 岁的男子溜下床,上了马车。整个夏天他都在计划逃离,终于到秋天,他实施了。11 年前他也逃过一次,可惜被追上召回,梦想破灭。

1786 年 11 月 1 日,他终于到了意大利,他说,我看到一切年轻时的梦想都复苏了。当天,他写了一封信,写了五个 " 新 " 字。他把这天当成重生和第二个生日。

他认为,意大利是南方之精髓所在。" 我来这里不是享受的,而是来让自己投身于伟大的事情,在 40 岁之前去学习,去成长 ",他重新努力去完成那些未完成的创作,比如《哀格蒙特》。

他在新书里头写:" 时间的火马仿佛被无形的力量鞭笞着,拉着我们不堪一击的命运马车风驰电掣,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平静而勇敢地握紧缰绳,控制马车的方向,闪过右边的石砾,避开左侧的峭壁。"

他还完成了意大利诗人塔索的戏剧。歌德永远在更新自己,永远在初始的起步状态。

你看,长期、集中地投资一个 " 价值 " 内核,到一定的时间去逆向于自己的常态生活。

现在金融市场又再度活跃起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逆时投资、集中投资,其实也一样的道理。保持内核凝结,科学理性分析,修炼自己的长期耐心,久久为功,缺一不可。哈哈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原文标题:《中年危机,哈哈哈》,题图来源:AI 生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中年危机 更年期 红马甲 南开大学 词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