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10-30
神秘的三星堆:历时三千年,跨坑重聚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博时空 / 文 文博时空 作者:徐之南

每一块锈迹,每一道裂痕,

都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

等待着修复师的巧手,

将它们一一解读,

让它们重现辉煌。

——文物修复师语

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中,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铜罍尊倒立鸟足顶尊神像、青铜神坛、二号青铜神树等传统修复与现代科技融合,利用 3 D 立体效果详细演示虚拟修复前后过程,配合锈蚀颜色、锈蚀产物、对应文物锈蚀物图片的展示分析,以及各项新技术的应用效果等,向观众打开了文物保护修复的神秘之门。

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

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游客们透过透明的玻璃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身着白大褂的修复师们通过各种先进仪器观察和分析文物残片,让人大开眼界。

融合了大象、犀牛、虎豹、鸟雀等意象,一座 " 四不像 " 神兽巍然挺立。神兽背上,祭祀者头顶华美铜尊跪坐,再现了古蜀国祭祀的场景。这尊 " 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 ",拥有类似现代巨大 "Type-C" 充电接口,让人不禁感叹古蜀人的脑洞。

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

最特别的是,它是由出自三星堆不同考古区域的文物,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 " 跨坑拼接 " 而成,其组件分别来自 2021 年 3 号坑出土的铜顶尊跪坐人像、 1986 年 2 号坑出土的铜尊口沿以及 2022 年 8 号坑出土的铜神兽。

组件来自三个坑位

3 号 " 祭祀坑 " 铜顶尊跪坐人像(修复前后)

8 号 " 祭祀坑 " 出土铜神兽(修复前后)

因此,还原这座文物的难度非常大。刚出土时,铜像难以细数的残片四散在不同祭祀坑,出土的年代也不尽相同,跨度长达 37 年。四散的铜像是怎么最终完整跨坑拼接的?

" 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借助人机协同模拟技术,先完成‘数字拼接’,再进行实体文物拼接。" 腾讯 SSV 数字文化三星堆项目负责人井博介绍。这是去年 3 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腾讯签约合作后,联合项目组开展的首个试点文物模拟拼接项目。

井博解释道,第一步是确认不同坑的文物能否拼到一起,以往要靠肉眼观察和经验判断,但在该项目中,通过 AI 智能计算分析文物的三维模型,团队成员提取文物的几何特征信息,计算特征相似性,就能得出拼接的匹配度,这被形象地称作 " 兄弟相认 "。第二步是做 " 矫形手术 ",即 AI 会基于几何分析、变形的裂缝检测和矫形算法,对文物变形的部分进行矫正。最后,AI 根据形状分析的对称性补全算法 " 查漏补缺 ",给文物修复专家提供文物原貌的多种猜想参考。

由于是异常珍贵的国宝,一旦拼接失误,后果不堪设想:为此专家决定先在电脑中对文物进行数字( 3 D)建模。这项工作对精度要求极高,工作人员借助电脑对每个细节都要层层分解、捕捉。

首先,工作人员从难度较低的 " 神兽耳朵 " 入手,在几厘米范围内实现精细建模十几个茬口,且每一个茬口都对得天衣无缝。

铜像顶尊部分的 " 拼接 " 难度更大,不仅出土时文物已经压瘪变形,还残缺了几块,所以专家需要考虑三维空间里的形状复原和对接关系。在电脑屏幕上拖拽调整细节,就像亲手在 " 摆弄 " 国宝。最终专家敏锐地找出残片之间的关联,随着一点点微调,让残片 " 对上了眼 " 组成 CP。

实际文物修复比视频演示复杂很多,但是凭借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考古工作者的专业执着,最终让国宝可以更快更完整地在博物馆里呈现在观众眼前。

修复完成,这尊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通高 1.589 米,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这组青铜器表现了一个祭台,塑造了一个祭祀场景。跪在神兽背上的应是巫者身份,跪立是古蜀礼神最虔诚的姿势。站立神兽头顶的铜人,或许是象征古蜀王者。巫者头顶的铜尊具有中原文化风格,推测祭祀中尊内应盛有海贝、玉、酒之类的祭品。

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 虚拟修复

铜罍尊倒立鸟足顶尊神像

苦苦等待约 3000 年,三星堆青铜鸟脚人像终于找回 " 另一半 "。 2022 年 16 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将 8 号 " 祭祀坑 " 新发现的顶尊曲身铜神像与 1986 年 2 号 " 祭祀坑 " 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 这只是一个阶段性重要发现。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室内研究,才能复原三星堆青铜器的整个样貌。"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说。

8 号 " 祭祀坑 " 新发现的顶尊曲身铜神像分为三部分,中间是一个人首蛇身、凸目獠牙、戴有牛角面具的铜人像,它的双手撑在一个带方座的青铜罍上,头上还顶着一个朱砂彩绘觚形尊,但在坑里没找到它的下半身。

8 号坑 顶尊曲身铜神像(出土前)顶尊曲身铜神像(出土前)

早就推测几个 " 祭祀坑 " 器物存在拼对关系的专家通过研究,找到了铜人像的下半身——青铜鸟脚人像。青铜鸟脚人像已在三星堆博物馆展出过,人像只有下半身,穿着云雷纹紧身短裙,两腿健壮,小腿有 " 文身 ",双足似鸟爪突出,又踩在两只怪鸟上。

2 号坑 青铜鸟脚人像残部

三星堆博物馆官网上之前对它的评价是:" 鸟脚人像大概算是怪得最出奇的一件。非常可惜的是,如此精绝的器物偏偏缺了上半截,其本来面目到底是一副什么模样?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 这不是人像,应当是神像。" 现场见证两件文物 " 合璧 " 的专家无不惊叹。" 合璧 " 而成的这件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头顶尊、手撑罍、脚踏鸟,身体向后翻起,完成了一个高难度 " 动作 ",反映了当时祭祀行为中非常重要的仪式、行为。五绺立发的人像造型,与之前三星堆发现的辫发铜人像和髻发铜人像不同,可能代表着三星堆又一种身份的人群。

在 " 分离 " 3000 年后终于合体,专家认为这件充满想象力的珍贵文物堪称中国青铜文明的 " 巅峰之作 "。合体后的器物通高超 1.5 米,双手撑罍倒立人,身体向后蜷曲向上,脚呈鸟爪状;头顶高挑觚形尊。

然而合体还没有结束,经过专家进一步的跨坑拼对,最终修复出铜罍尊倒立鸟足顶尊神像,通高 2.53 米,由出自 1986 年发掘 2 号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 2021 年 3 号坑出土的爬龙铜器盖、 2022 年 8 号坑出土的顶尊曲身铜神像、铜持龙立人像、铜杖形器五个部分组合而成。

铜罍尊倒立鸟足顶尊神像

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右

青铜鸟脚人像

爬龙铜器盖

铜持龙立人像

铜杖形器

这是一座高大的青铜祭祀神像。铜罍尊倒立鸟足顶尊神像呈鸟体獠牙神面姿态,神坛的主体架构是罍型底座和主干觚形尊。尊体饰兽面纹和蕉叶纹,器形与纹饰都具有中原文化风格。神像又彰显古蜀文化本色。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 " 拼积木 "。冉宏林介绍,跨坑文物拼对,证实了以前的推测,对后续文物修复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件合体成功的青铜器预示,三星堆 " 祭祀坑 " 的许多器物有可能是 " 一家子 ",到底还有多少青铜器可以拼合,值得期待。

青铜神坛

首次亮相的青铜神坛,或是第一次完整展示当时的祭祀场景,反映了三星堆时期重大仪式活动中不同职能人员的分工,以及他们的宗教观念。青铜神坛的挖掘和组装过程历经 30 余年,从 1986 年到 2022 年,研究人员从 4 个祭祀坑中攒齐青铜神坛的 " 零件 "," 穿越 " 时空,展开无限想象,对比青铜器的断茬、范线、纹饰,进行 " 跨坑组装 ",才让它呈现出如今的样子。

青铜神坛

青铜神坛由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8 号坑出土的青铜神兽、上有 13 个小型青铜人像的镂空基台, 3 号坑出土的青铜顶坛人像、青铜持鸟立人像, 7 号坑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以及 2 号坑出土的青铜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等部分拼合而成。

神坛分三层,青铜神坛底座、青铜神兽、青铜顶坛人像。

第一层,青铜神坛底座共有 13 个小青铜人像,他们的打扮和动作并不相同,如同 " 群演 ",各有分工。 4 个 " 大力士 " 跪在 4 个 " 圆凳 " 上,共同抬起一个 " 滑竿 ",平台四角有 4 个跪着的小青铜人。 4 个头发竖起的小青铜人穿着裙子端坐在镂空 " 小板凳 " 上。平台中央的 " 小山 " 上站着 1 个小青铜人,用一根带子背着一个圆罍。

第二层,青铜神兽,神兽脖子上有麻绳一样的青铜装饰。

第三层,青铜顶坛人像。青铜顶尊跪坐人像共 4 件,跪于山形座上,头顶立鸟尊。圆形柱状物共 4 件。垂龙共 4 件。昂首,鼻部顶璋,前爪抓牛首。牛首,共 4 件。

这三件文物采用 " 数字化修复演示 " 的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借助修复师的手工拼对结合 AI 算法,通过数字化虚拟修复技术实现器物的跨坑拼接及修补复原,并通过 3 D 打印技术制作出原比例研究性复原的仿制品,重现文物的神采。

三星堆的考古研究还在持续,考古学家们像找拼图一样,为我们一点点揭示三星堆古国的 " 庐山真面目 "。

参考资料

1. 三星堆 " 上新 "!再次成功 " 跨坑拼对 " 两件大型青铜器,新华每日电讯

2. 三件文物成功 " 跨坑合体 ",齐鲁晚报

图片 | 徐之南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三星堆 ai 腾讯 效果 人工智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