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健康 11-11
瑞士卷如何分,“娇妻文学”还是“失权”陷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最近," 八块瑞士卷如何分 " 的事件引发了网络热议,甚至演变成一场 " 娇妻文学 " 的玩梗闹剧。这个看似琐碎的家务小事,实则深刻触及了亲密关系中的权利分配问题。在亲密关系中,个体常常会因对方的要求或期待逐渐失去自我,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权利。

如何避免被他人掌控情绪、支配权益,同时保持独立意志?怎样正视自己的需求和权利,避免陷入 " 失权 " 的陷阱?成了我看完这个视频后,开始思考的问题。

图源《82 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同时,也促使我开始审视: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如何才能避免被他人操控情绪和权益,在亲密关系中守护自己的独立意志,不让自己一步步走向 " 失权 " 的局面?

从母亲的牺牲到自我成长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母亲和她在家庭中的角色。她在年轻时常常为了家人牺牲自己的需求,不仅在做饭、待客时处于 " 幕后 ",甚至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退让。

我听母亲说,她刚嫁给父亲时,女性连上桌吃饭的权利都没有。当时,她作为新媳妇不好意思夹菜,只能坐在一旁。但父亲还算体贴,会给她夹菜。而我爷爷因为有很多儿子,经济压力大,因此早早定下规矩:儿子结婚后一年便分家自立。

但即便在自己小家中,母亲似乎还是在默默扮演着 " 牺牲者 " 的角色。记忆中,家里有客人来时,母亲常常还在厨房忙碌,而客人们和父亲已在桌上开席。他们边吃边聊,母亲却在灶前忙得满头大汗。

每逢这种时候,母亲总会轻声说:" 你们先去吃,我在这里弄就好。" 她早已练就了同时备菜、烧火、炒菜的本领。我们听了,就会端碗去吃,但心里难免不安,因为妈妈还在厨房忙碌。我们会时不时走到厨房去看她的进展,直到她也端起碗和我们一起坐下,才感到安心。

图源《82 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或许是姐姐毕业、我考上大学之后,家里的情景慢慢改变了。厨房不再只是妈妈一个人在忙碌,而是爸爸妈妈一起准备饭菜,像有默契的搭档一样协作。

有时是父亲负责备菜和烧火,母亲炒菜;有时是母亲备菜,父亲掌勺。他们一边忙活,一边聊些家长里短。逢年过节有客人到家里,人多需要的菜量更大,长辈们通常会先招呼亲戚们趁着热腾腾的饭菜开席,剩下几道菜,则由母亲和其他女性长辈一起准备。

随着我和姐姐们逐渐长大,这种 " 厨房全是女性 " 的场景也在慢慢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春节备餐的重担渐渐交由两位姑父全权负责,妈妈和姑姑们得以稍微放松,坐在一旁聊聊天,偶尔进厨房看看是否需要帮忙,氛围显得轻松了许多。

平衡自我与付出的智慧

母亲一向话不多,但她总会竭尽全力,让我们生活得好一些。丰收季时,村里几乎看不到女性驾驶拖拉机下地收割,而母亲却是其中唯一的例外。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像个 " 超人 " 一样,承担起那些在人们眼中本属于男性的重活。

父亲一年才回家一次,带回的钱也十分有限,而我们兄弟姐妹多,仅靠这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一家人的开销。母亲除了照顾家庭,还会利用仅有的空闲时间做些零工,挣钱贴补家用。她常常骑着自行车,跋涉几十公里去收破烂,卖塑料瓶或废纸,或者在忙碌的农忙季节帮别人干活,赚几块钱,就为了给我们买点吃的,或添一件新衣服。

图源《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相比之下,父亲的兄弟姐妹们生活条件都相对优越,几乎没人像母亲那样,为了几块钱而跑几十公里受苦。母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加上我们家孩子多,在家庭聚会时,她常受到叔叔们的冷眼和姑姑们的轻视。从姐姐们的回忆中,我了解到,在我未出生时,母亲已经经历了许多辛酸,但她从未向生活低头。或许她心中有一股不服输、渴望得到认可的韧劲,但更多的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幸福一些。

庆幸的是,我们终于长大了,薪资除了可以养活自己,也时常能补贴家用,给父母买一些他们平时舍不得给自己添置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母亲始终不曾向生活屈服,她那顽强的韧性,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回报。如今的年夜饭桌上,早已不再是冷淡的氛围,母亲作为家中长嫂,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她也学会了在很多事情上更加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判断。

直到今天,如果有人问我,谁对我影响最大,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我母亲。

至于我自己,在权利和责任上似乎没有母亲那么强烈的意识。例如,我不一定会给自己设定 " 必须要如何做 "。大多数时候,我更倾向于跟随自己的心走。遇到事情时,通常会选择沉默,除非真的感到不适,或是感觉到了明显的不尊重,才会开口表达。

比如和男朋友在一起,我们吃饭是一起动筷,买到喜欢的美食会一起分享,吃完了也会一起收拾。我不清楚以后结婚、生孩子后,是否也会有母亲那种 " 主动牺牲 " 的精神。在当下的生活中,我偶尔也能察觉到自己有这种倾向,尤其在亲密关系和职场中。

这种 " 牺牲 " 的感觉,夹杂着一丝 " 被看到 " 的需求,以及隐秘的 " 回报期待 "。我有时会不自觉地计算对方的回应,内心渴望一种隐藏的肯定。这种意识让我提醒自己停下来,重新思考我的动机,是继续沉浸在这种 " 牺牲 " 的情绪中,还是主动与对方沟通,满足自己的真实需求。

图源《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我会从利己和利他的角度去思考行为。比如,在亲密关系中,我会反问自己,这是真心为对方着想,还是其实是一种隐藏的利己?如果是真心利他,我会坦然告诉对方我的想法;如果是为自己,我也会放下心里的 " 牺牲感 "。

总之," 瑞士卷如何分 " 的话题提醒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保持独立意志和自我需求的表达十分重要。守护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 瑞士卷 ",不仅是自尊的体现,更是对关系中平等与和谐的捍卫。希望我们都能在关系中找到这种平衡,不因一味迎合而失去自我,从而拥有一段更健康、和谐的亲密关系。

至于如何规避掉入失权的陷阱,这里简单分享我的 3 个小建议:

降低期待,避免依赖性付出

我们在付出 10 分的爱时常常希望得到同等的回报,但这种期待容易带来失望。当我们降低对他人的期待,减少对等回报的需求,会更容易在关系中保持理智,从而减少因 " 得不到足够回报 " 而产生的情绪波动。

重视自我生活,避免情感依赖

别让恋爱成为生活的全部,学会在亲密关系中分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比如健身、阅读、培养兴趣爱好。这样的自我提升不仅让你更自信,也减少了 " 为对方而活 " 的心态,避免陷入情感依赖。

勇敢表达需求,学会向对方索爱

在亲密关系中,表达需求并不等于索取。比如,当你身体不适时可以直接请对方帮忙,而不是期待对方主动理解你。让彼此的付出流动起来,你的爱会更轻松自然地得到回应。

编辑|超楠

文字|书吉

图片|见文中标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瑞士 文学 春节 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