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11-14
文化中国行·新文化“兴”青年|90后古籍医生抢救700岁国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因为 700 岁元刻本医书《永类钤方》,"90 后古籍修复师 " 一度上了热搜。" 主角 " 是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师丁峰。

△丁峰的日常工作

从事古籍修复 11 年,他的日常工作其实是单调、重复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伏案劳作。最大的收获是磨炼了性格,教会他遇事沉着、心思细腻。

他说,一直坚守在 " 圈内 ",从没想过 " 出圈 "。

与古代同行 " 交手 ",既惊喜又小心

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室日常都很安静,连纸张翻动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每位古籍修复师都埋头伏案,专注而细致。他们的桌上放着一块补书板,浆糊、清水、毛笔、喷壶、镊子等工具整齐摆放——这就是 " 古籍医生 " 的 " 手术台 "。

△永类钤方

丁峰修复的《永类钤方》是一部元代医书,元刻本,传世稀少,文献和实用价值极高,2008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该书的修复项目自 2017 年启动,2022 年全书修复完毕。

丁峰每天的工作是单调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埋头修复。这份单调而重复的劳动中,也藏着一些小惊喜,不足为外人道也。《永类钤方》带给丁峰最大的惊喜,不是上了热搜,而是与古代同行的跨时空 " 交手 "。

△丁峰正在修复古籍

" 原书有过修复历史,进行了接书背、衬纸和补破、局部划栏补字,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但之前修复中没有溜口,导致书口被衬纸撑开。补纸用大块纸张修补,没有用镊子撕去多余的部分。浆糊失效后补纸脱落,纸张老化,该书封面残缺约三分之一,断线,护叶糟朽,书口全开。" 丁峰说,这次跨时空 " 交手 ",令他既惊又喜。他小心翼翼地完成了原书的修复,还完整保留了原书中发现的衬纸、纸条、划栏补字。

最少干预、整旧如旧," 补丁 " 搭边仅 2 毫米

最少干预、整旧如旧、修复过程可逆性、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 …… 尽管已经十分谨慎,但丁峰还是会遇上需要返工的情况。

△永类钤方

在《永类钤方》修复得差不多的时候,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江苏传艺所导师朱振彬查看了进度,认为在第一册书页天头左上角需要加固。" 纸张颜色变深处偏酸性,有明显的纸张老化变色现象。如果不加固,之后锤平、压平可能会导致书页断开、裂开。" 丁峰说,本着对古籍负责的态度,他又返工去做了加固。

△《战国策六卷》

在修复《永类钤方》之后,丁峰还修复了清代手抄稿本《战国策六卷》。由于前期保存不当,这本书出现了严重虫蛀、水渍、脆化等 " 病症 "。" 虫蛀的痕迹就像坑道一样,破损面积达到 60%以上,需要大范围补洞。修复的难点是,要把蜿蜒的虫道修补好,还得保持原书的平整。所以,需要用稀一点的浆糊,锤平、压平的步骤也要多注意。" 丁峰说,按照国家标准," 补丁 " 和原书页的搭边只能有 2 毫米," 技术成熟一点,还能更细一点,可能一根头发丝左右。"

刚工作时,一个洞怎么也修不好,就会心烦意乱。经过不断积累,技术打磨得越来越熟练,心境也就平稳了。丁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工作带给他最大的收获是磨炼了性格,教会他遇事不要急躁。

多学科知识加成,90 后修复师练就 " 十八般武艺 "

△丁峰正在伏案工作

从业 11 年,丁峰俨然已经是一位 " 老师傅 "。当年,他因为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一头扎进了古籍修复专业,2013 年进入南京图书馆工作。

南京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行列中,像丁峰一样的 90 后已经成为其中的主力。不同于老一辈的师徒传授,他们大多有着专业的学历背景,有的还是研究生。

△丁峰

如何做到 " 修旧如旧 "?这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大学里的文物修复专业课,除了实践知识以外,还包括书画史、美术史、陶瓷史、考古史、工艺美术史等各种史论知识,以及文物保护、美术、摄影、化学等跨学科知识。这些知识看起来很杂,但学得越多,就越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

尽管如此,大学里多学科理论知识加成,还只是打下了基础。丁峰是科班出身,毕业之后依然发现工作中遇到的古籍破损情况,要比学校里学的内容复杂得多,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实战经验。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刘静妍 / 文 钱念秋 施向辉 / 摄 钱念秋 / 后期 李卉子 / 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