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购物节一来,不管咱打开什么 APP ,最后,命运都会让我们相聚在购物平台。
闭眼在屏幕上随机一点,马上就能传送到各种橙色、红色的软件里。
这直接导致,差评君最近购物的时间大幅上升。连蹲坑的必备任务,都从刷抖音,变成了刷购物车。
结果,昨天我在某购物软件瞎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
伊犁高白鲑鱼【 新疆直发 】【 新疆赛里木湖鲑鱼 】
等,等会?我镜片不会没擦干净吧
中国最内陆的地方,要运海鲜给我们这个东部沿海城市?
上网搜了一下,我才知道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伊犁河流域就已经在养殖虹鳟鱼了。当地的五道黑、乔尔泰等鱼种甚至是特有的经济鱼种。
让差评君有点意外的是,原来新疆的适渔滩涂面积超过了 4600 万亩,而且雪山融水水质清澈。
这两年技术更新后,还能在盐碱地上模拟出海水环境,养出来的鱼虾肉质更是 Q 弹。
看新疆这小子,这么瞒大家伙。网友们干脆在全国,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农业大摸底:
甘肃来的南美对虾、衢州的鱼子酱、山东的车厘子、哈尔滨的蔓越莓,还有贵州的抹茶、广西的蜜柚。。。
报着报着已经饿了。
要不是现在电商平台这么发达,上网就能搜,不然我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当地人的嘴巴都这么严吗?有这好东西,为啥瞒着全国人民?
结果,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电商负责人贺刚刚,却觉得这事挺正常的。
如果聊农产品生意,贺刚刚绝对是有发言权的。他所在的公司,已经是国内的藕相关加工企业的龙头老大。
当我来到他在洪湖的工厂时,看到除了已有的几栋厂房、员工宿舍等建筑外,还有一栋新楼正在建造中。
贺刚刚从 2012 年就在做农产品电商了,到现在差不多 12 年时间。他和我说,很多农产不是不想,而是很难走出当地。
作物是认土地的,地域性极强。就像咱们常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而大多农产品都是周期性成熟,又特别容易变质。没法一次性入库,然后一点一点掏出来卖。
所以,很多作物只能现采现发,卖不掉就只能烂地里。像咱们吃的鲜藕,大多是两三天前,刚从地里刨出来的。
当天采摘打包好的洪湖粉藕
这种头疼的性质,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运费贼贵,生鲜的运输物流成本大概是普通商品的 2-4 倍。
不仅如此,损耗率还贼吓人,发展到近两年,我国食品流通运输的损耗率依然还有 14% 。
像藕很容易在运输中失水和褐化( 氧化变色 )。为了解决损耗,贺刚刚试过抽真空、塑料薄膜包裹等各种办法。但哪怕抽真空后,也只能存放几天。
赔了大量钱之后,他们才无意中发现了最好的保鲜方法,其实是不洗藕。
藕表面连带着的淤泥,可以模拟土里的环境,保存水分,避免氧化。带泥的藕可以在冰箱里保存 7 天时间。
可是,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他们没有这么多的试错成本。
甚至,贺刚刚想起自己 19 年刚来洪湖的时候,发现当地农民,连水果外面那层海绵包装网套都不认识。
这在水果的运输里,其实是最基础的保护常识。
所以很多农户,还是采用利润比较低的直销模式,就是地里摘完,就拉到集市上卖。天各一方的我们,自然也就很难见到这些作物。
而这些年电商发展起来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农产品的困境,让各种地方的特色农产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毕竟只要上个链接,买家就自己上门。不再有四五层的中间商赚差价。
但贺刚刚坦言道,农产品电商这条路,实际也并不好走。因为挺多小农户,依旧做不来电商,一些会做电商的人却不想搞农产品。
虽说拼多多这种靠农户起家的平台,已经尽量把搭建流程搞得比较小白了。
但摆在贺刚刚面前的现实是,很多农户甚至连上传一张好看的封面图,把店铺介绍页写清楚,都难以做到。更别说,后续还有流量运营、售后管理等等环节。
这边电商门槛拦住了部分农户,另外一边,农产品的天然劣势,使得很多懂电商的人也对此望而却步。
最致命的就是利润和生产效率低,像藕的采摘就高度依赖人工,只能请专业的采藕工人。
很多在深圳做惯了数码、服装的人也试过来洪湖搞农产品,结果 10 个人里有 3 个都坚持不过一年。
就连贺刚刚自己,也是因为原来做的百丽女鞋供应链断了,才不得不转手卖起了表哥家的柑橘。
" 但凡有别的资源,那肯定就玩那些东西了。 "
而且,贺刚刚有点抱怨地向差评君吐槽: " 越来越难做了。 " 尤其是流量费,让他相当头疼。
要想让自己在大排长队的商品图片里,不被折叠,商家只能持续地烧钱。
2018 年的时候,电商平台的平均流量成本,就已经达到了 10%- 40% 。这意味着卖出 1000 元的货,其中有 400 块都用来打广告了。
那会很多搞农业的人,估计连电商是什么都不知道。
正好那会拼多多刚出现,流量费还便宜。贺刚刚和一众农户们就想去试试,华贵( 贺刚刚所在公司 )当时也是大力投入。只要数据还好看,就一直砸钱。
19 年的时候,华贵在拼多多上的主力产品,ROI( 投资回报率 )还可以做到 8 点多。
一般来说, ROI 大于三就算不错了。达到 8 点多,意味着花 100 块打广告,能卖掉 800 多的货。华贵在拼多多上一年就能卖掉一两千万的货。
但随着电商平台逐渐成熟,流量池随之变小,大家获客的成本走高。哪怕像张大奕这种资深网红,也表露过隐性流量成本对她们的压力。
本就利润微薄的农产品,压力就更大了,华贵现在不得不严格计算和控制每个月的流量费投入。
平台也注意到了商家们面对的各种困境。所以,我们能发现今年电商平台们的 " 潮流 " 之一,就是掏钱给商家们减负。
各家都出了包括流量扶持在内的各种减负措施。
像拼多多最先出的 " 百亿减免 " ,逻辑就很简单。首先退还仅退款订单的推广费、技术服务费。一个简单的改动,就让华贵每个月省下 3% 的成本,大约 15 万。
除此之外,仅退款也总算开放了申诉入口。就贺刚刚自己体感来说,能在 24 小时之内响应,成功率都还可以。
拼多多也有其他专门针对农户的流量补助。比如丰收节,就掏出了 10 亿补贴、 20 亿流量包扶持扶持农货商家。
后续像天猫双十一,也不再提低价。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强调说, " 得保证客户的 ROI 。 " 让商家投进去的钱,更值当,换来的订单变多。京东和抖音,也开始下调年费门槛和商家保证金。
不过,平心而论,我觉得这对于助农整个事业来说,可能还是治标不治本。
前面我们就有提到,有意识做电商的农民,本就是少数。直到 2022 年,农产品的电商率的渗透率都只有 3.21% ,而电商的平均渗透率是 27.2% 。
绝大多数的农产品还是按照传统的收购模式在市场上流通,流量和补贴上的减负,只能辐射到相当有限的范围。
电商平均渗透率
所以,现在各家也都在做特色产业带的建立。像拼多多 9 月公布的 " 新质商家扶持计划 " ,将投入 100 亿资源包,深入到 100 个农产区、产业带里,去寻找和扶持有供应链和创新能力的商家。
产业带给农户们带来的好处非常直接粗暴。它能直接带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上升,并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打开销路。
就拿藕带这个作物来说,它是藕未成熟的幼年形态,比藕更难保存,原来是大家都不要的部位。
但在华贵做了第一款藕带的产品之后,藕带就被带火了。
第一年,华贵还得用 5 元一斤的保底收购价,说服农户抽藕带给他们。不到两年,开市藕带的原料成本就在 20 块钱一斤。
2020 年,华贵和央视和拼多多联合了开了一场直播。贺刚刚和我回忆说,直播间爆了。当时洪湖这一片池子里的藕,基本都被抽空了。
洪湖粉藕的名气也彻底打出去了。在热度最高的 2020 年,其他藕的价格可能是 19 块 9 一斤,洪湖粉藕可以卖到 39 块 9 一斤。
哪怕现在,粉藕在当地的收购价,也从曾经的一块多,涨到了两至三块。
更重要的是,产业规模化之后使得分散的农业可以被集中起来。农民不用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天吃饭,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
他们有了一个进入当地的工厂,获得收入稳定的可能性。
甚至,很多当地人一边在家门口的藕加工企业上班,另一边自己家的地雇人采收,赚两份钱。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 谷贱伤农 " 是我们永远关心的话题。
但事实就是,看天吃饭的行当,充满了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使我们听过太多压价农民的故事。
甚至某些助农的口号喊到最后,竟也成了一场变相的压榨。
不管是电商和直播平台们的减负,还是产业带扶持。
差评君始终觉得真正的助农,就是简单一句:让农民们拿的变多,让他们拿到该拿的。
撰文:star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