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郝 鑫
编辑 | 吴先之
" 充值办会员 " 是 Tony 老师的杀手锏,理发店项目的原价与会员折扣价总能让消费者慷慨解囊,更何况储值金额越高,赠送的额度和折扣力度也越诱人。
如果将这种商业模式套用到前沿又极客的云与 AI,Tony 老师摇身一变为云厂商,而那些薛定谔回应的 AI 公司,则成了财大气粗的消费者。
智谱、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零一万物等 AI 初创公司都经历了多轮融资。高达数百亿人民币的估值,仿佛梦回预制菜。
这些 AI 初创公司从云厂商手里仅能拿到一部分现金,余下部分只能以云额度消耗,如同剪了最 fashion 的发型后,怒存十几个小目标。
对于云厂商而言," 现金 + 云额度 " 的组合方式参与投资,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一方面推高了标的的价值,又增加了一位云大客户,做厚收入。另一方面,无论 AI 公司兴亡与否,云厂商都能从云额度中回收一部分款项。
而对于标的公司来说,存储的云额度既降低了模型训练推理成本,也通过兑换估值提升其在牌桌上的赢面。
" 我用的云是阿里云 "
大模型浪潮来了以后,阿里云有两大爱好:推销充值卡和找代言人。
作为一名专业的 Tony 老师,推销要讲究策略,不能上来就空手套白狼。于是,阿里云开始执行先下饵料后收网策略。
从去年到现在,以阿里相关名义的投融资共发生了六笔,所披露金额达 135.4 亿元人民币。短期内,这是一笔 " 远火解近渴 " 的买卖,阿里害怕错过未来机遇而选择现在以投资的方式押注,AI 公司则获得原始启动资金,迅速占领市场晋升为独角兽行列。
(光子星球制图)
阿里出手后的金额和投后估值高得吓人,本质上是一种左手倒右手的戏法。其承诺高价入手 AI 公司,实际上是给 AI 公司推销办卡。卡里包含两部分预支额度,一部分是云计算的可支配额度,只要上述公司及其客户在阿里云上产生消耗,存在账户上的云额度立即被划走,打到阿里账户转变为了新的收入。剩下的部分才是阿里真金白银给出去的钱,也是 AI 公司能够用作日常经营的金额。
有消息称,阿里投资月之暗面的 8 亿美元中,有近一半属于云的信用额度。若参考上述标准,一半投资一半云额度,阿里实则一共才掏了不到 70 亿的银子。通常情况下,结算和打款是分周期进行的,有可能出现 AI 公司账上还没收到钱,却要先打钱支付阿里云的景象。
一通操作下来,看似 AI 五小虎、六小龙势头强劲,但到目前为止,关于 AI 方面的收入主要局限于云领域,即企业在云上训练和运行大模型。在云业务之外,投资回报收益更多是定性而非定量,还难以用具体数字来衡量。
截至目前,阿里主动向外界披露完成投资控股的公司只有月之暗面。其 2024 财年报告中明确指出,向月之暗面投资了约 8 亿美元,购入了约 36% 的股权,强调 " 这是一笔月之暗面的优先股投资 "。另据视觉中国公告披露,阿里目前共持有智谱 2.18% 股份。
或许是基于 36% 这个数字,月之暗面的创始人杨植麟成为了阿里云最紧俏的代言人。
杨植麟下面的员工充满了疑惑,自家平常不愿意露面的老板,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机场大屏上,醒目的几个大字写着:" 我用的云是阿里云 "。
明星 AI 公司当家话事人成了阿里云的 " 最佳 BD",阿里云官方点名月之暗面有两次。一次是在发布 2025 财年 Q1 业绩后,杨植麟巨大的个人海报上写着:" 阿里云的算力和大模型服务平台助力月之暗面提升模型推理效率,加速 Kimi 智能助手实现技术突破 "。
还有一次是还没过新鲜劲儿的 2025 财年半年报," 月之暗面采用阿里云数据库,帮助智能助手 Kimi 准确理解用户的搜索意图,整合并总结来自多种信息源的数据,实现精准和全面的信息召回 "。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王小川身上,对他们而言,这是 " 政治任务 ",不得不站台。只要杨植麟们的名字跟阿里云同时出现,就如同活字招牌,等同于在说:" 大家都上车了,只剩你了 "。
据阿里云方面表示,中国已有全国 80% 的科技企业和一半大模型企业跑在阿里云上。
阿里云仍未达预期
月暗们 " 刷卡 " 给不给力,还要看阿里云的财报。
阿里 2025 财年半年报显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止季度,阿里集团收入为 2365.03 亿元,同比增长 5%。其中,云智能集团收入为 296.10 亿元,同比增长 7%。
把时间线拉长到去年,作为阿里的第二支柱性业务,阿里云自身营收同比增速一直低于集团营收增速,直到来到今年的 Q2 和 Q3。很大程度源自于头部的 AI 公司,去年下半年训练最猛时期的订单压到了今年结算,还有像月之暗面一类公司,因为投资原因,才在今年由火山引擎转上阿里云。
(光子星球制图)
更为关键的转折点是 2024 年 Q1,虽然呈现季度性环比大跌,但正是从该季度才开始体现阿里 " 聚焦公共云业务,加大投入 AI 基础设施 " 的效果。此前,阿里云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降本增效,官方说法是 " 主要由产品结构和运营效率改善所致 "。
从今年 Q1 开始,利润增长主要驱动力转变为 AI 和公共云。也就是阿里云着重宣传的 " 公有云实现双位数增长,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五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体现在财报上是营收和利润的双增,从 2024 年 Q1 到 Q3,阿里云收入从 255.95 亿元增长到 296.1 亿元;经调整利润从 14.32 亿元增长到 26.61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了 89%。
不过,这仍未打破阿里云长期以来营收个位数增长的现状。对 AI 所带来云收入,阿里是寄予厚望的,其管理层此前宣称:"2024 年下半年云业务增速将回归到双位数 "。
AI 带来的能量尚未完全释放,下一个季度阿里云营收大概率还是保持上涨态势,但能不能突破两位数仍是未知。潜力还是有想象空间,同样三季度报,隔壁谷歌云业务增速 35%,营收刷新二季度突破 100 亿美元所创的单季最高记录,利润同比增长超六倍。
阿里云等待回血
放在国际上,阿里也是特殊的存在。大模型开源、闭源两手抓,投资和自研同步 ALL in,同时大搞 AI 和云基建。
阿里云带有扩张和激进性质的战略,令其占有强势话语权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财报直观呈现是账上自由现金流的断崖式减少。2024 年 Q1,阿里云自由现金流为 153.61 亿元,同比减少 52%;来到 Q2,自由现金流为 173.72 亿元,同比下降 56%;最新 Q3 财报,其自由现金流为 137.35 亿元,同比减少 70%。
粗略算下来,截至目前,阿里今年已经撒了 700 多亿重点投入到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上。这还只是打底,不包括对大模型和 AI 产品的升级,以及对电商、物流等其他业务 AI 化的改造。
对阿里云来说,正常的资本投资分为两类,分别为技术基础设施投资与用于设施和其他领域的投资。按照其战略部署和大趋势,资金投入将继续扩大,资金投入所造成的缺口必须靠更大规模的用云量和收入来填补。
终归绕不开市面上的大模型公司,据了解,头部的 AI 公司大模型训练、推理消耗了阿里云的大头。现阶段,某种程度上,阿里云的营收变化就是当下中国 AI 发展的晴雨表。从各个季度来看,环比增长的波动性较大,说明消耗云库存具有不稳定性。转换 O1 推理新范式的入场券已经高不可攀,随着越来越多 AI 公司放弃模型预训练,投入到应用的怀抱,对云的需求性也会随之下降。
欲从投资中回血也是困难重重,投资者所剩耐心越来越少。OpenAI 已经踏入了寻求商业化目标,在技术和产品上妥协的道路。谷歌的 CEO 桑达尔 · 皮查伊认为," 对 AI 领域投资不足的风险远远大于过度投资 "。把钱放在别人口袋里的阿里,未来亦有相同的忧虑。可能就在不远处,新一轮的加价又要打响。
AI 公司含着 " 金汤匙 " 出生,在资本的遮羞布下成长,自造血的能力有待考察。一荣不一定共荣,一损俱损已经出现了苗头。微软新一季财报会透露,OpenAI 的亏损开始对其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下一季度预计亏损 15 亿美元左右。
刚经历过业务剥离,战略重新定位的阿里云,才逐渐呈现复苏迹象。要想冲击两位数增长,短期内,经不起折腾了。
微信号|TMTweb
公众号|光子星球
别忘了扫码关注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