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6 日是 " 全国心力衰竭日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大约有 300 万新发心衰病例,在 25 岁以上人群中,心衰患者更是高达 1210 万人,即每 100 人就有 1.1 人发生心衰,心衰是我国当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心衰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五年成活率不到 50%,同时也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治疗负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律失常心衰专科主任张志辉教授表示," 有数据表明,心衰患者的住院年平均费用为 29746 元,年平均门诊费用 6023.3 元,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此外,40.5% 的患者住院会不低于三次,一年内患者的再住院率为 69%,这些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也高达 4.1%,带来极大的医疗服务成本。基于心衰给患者带来的沉重负担,心衰的防治刻不容缓。"
好消息是,近年来,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更新,临床不断优化原有治疗方案,目前多途径的药物联合治疗,给心衰患者带来新的 " 强心剂 "。
大众对心衰的治疗存在误区
有一种心脏疾病,每发作一次,都会给心脏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那就是心衰。
研究表明,许多疾病或因素都会导致心肌结构、心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心衰。其中心肌损害和负荷过重是引起心衰的原因,例如高血压、冠心病是导致心衰的主要原因。
此外,感染、心脏病变加重、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劳累或者激动、治疗不当、药物因素等也是导致心衰的 " 帮凶 "。
不仅如此,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衰患者常常合并有其他疾病,给治疗又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心衰的治疗方面,目前也存在一些误区。张志辉介绍," 首先,心衰是一个极易被误诊的疾病。" 心衰患者通常伴有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类症状往往被判断为是消化道疾病或呼吸道疾病;其次在治疗方面,用药不规范,例如药的剂量往往不够," 按照心衰治疗指南,心衰患者应按照一定周期逐渐加量直到药物达到靶剂量,才能使药物发挥最大的作用。" 另外,部分心衰患者缺乏全程管理," 心衰不仅仅只是心内科负责的工作,它的发病原因决定了它应该由多学科共同管理,且搭配上护理人员、家属多方的努力,才能让心衰患者真正受益。"
早期多通路联合治疗心衰显成效
目前,心衰还不可治愈。张志辉介绍,临床上对于心衰的治疗主要以控制临床症状、预防加重或恶化、减少再住院、降低死亡率为主要目标,进行全面管理、综合干预。
药物治疗是心衰最常用、最基础的治疗方法。以前心衰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 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成的 " 金三角 ",这些药物都作用于神经 - 激素机制。近年来,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更新,临床不断优化原有治疗方案,推荐采取多途径的药物联合治疗。张志辉指出:" 钠 -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可以改善心衰病人心肌能量代谢,明显降低心衰病人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已成为指南推荐的‘新四联’抗心衰治疗最重要的一环。由于心衰包括多重病生理机制,应进行多机制、多通路治疗,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抗心衰药物越多,患者的预后越佳。"
2022 年,首个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维立西呱在我国获批上市,并且进入我国新版医保目录,于 2024 年 1 月 1 日正式执行,用于治疗近期心力衰竭失代偿后病情稳定射血分数降低(射血分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