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 23小时前
开源5年树立新里程 openEuler以智能 致世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openEuler 从企业主导发展到社区共建,从跨越生态拐点到市场份额领先,不断加速前行。未来,openEuler 社区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孵化及运营下,将沿着智能化、可持续和全球化三个方向努力,以智能、致世界,共建数智基础设施开源操作系统。"

——江大勇 openEuler 委员会主席

跨越山海 玉汝于成

从 2019 年开始,openEuler 坚定开源,由一家企业,百名开发者,发展到 2020 年成立社区,百家企业,千名开发者携手加入。再到 2021 年共建共治,升级至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 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逐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22 年跨越拐点,累计装机 300 万套,新增市场份额 25%,2023 年新增市场份额领先达到 36.8%,在 2024 年实现 500 万新增装机量,1000 万套累计装机量。openEuler 发展五年,硕果已结,商业、技术、生态、全球化全面开花。

  行业数智化的中流砥柱  

五年的发展与磨砺,openEuler 成为如今行业数智化的中流砥柱,商业落地更加规模化,2024 年新增装机量 500 万套,5 年累计装机量 1000 万套,已广泛覆盖互联网、金融、运营商等各行业核心应用场景。

除了市场份额的突出表现,5 年来,openEuler 持续创新,不断升级,共推出了 3 个长周期版本和 7 个创新版本,从服务器操作系统演进为覆盖服务器、云、边缘、嵌入式计算的全场景操作系统,从支持单一算力到支持多样性算力,从支撑数字化到使能 AI,支持数智化,openEuler 紧跟时代发展,引领产业技术持续创新。

截至 2024 年,openEuler 社区成员 1800+,社区用户 360 万,贡献者 2 万 +,SIG100+,作为极具活力的操作系统开源社区,openEuler 进行了 340+ 万次的代码评审,2446 场技术决策,194678 次代码合入,588 个创新子项目,覆盖从处理器到行业应用、和云服务等全产业链伙伴,携手繁荣产业生态。如今,openEuler 已成长为一个为千行万业数智化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软件底座,是中国行业数智化的中流砥柱。下一个 5 年,openEule 将继续携手产业伙伴,沿着智能化、可持续和全球化三个方向努力。

  共建数智基础设施  

开源操作系统  

从内核创新使能数字全场景,到使能异构算力融合,赋能 AI 高效运行,openEuler 面向 AI 持续演进,释放澎湃数智算力,使能通算、智算异构算力融合,提升多样算力使用效率,提升基于负载感知的加速能力,助力更稳定的模型训练和更高的推理应用性能,引领智能化发展。

同时,openEuler 全面增强 AI 能力,持续增强全场景应用。服务器方面,编译协同优化,全系统 LTO 链接优化,镜像体积下降 10%,典型应用性能提升 10%;

自适应 NUMA 亲和,首款 ARM 机密虚机,内存性能损耗 <5%;virtCCA 机密计算,提升数据局部性,典型场景性能提升 10%。

在云计算方面,A-SysArmor 智能分析安全事件,云主机入侵攻击检出率达 80%;混部 QoS 增强,干扰检测、干扰源定位、水位控制,抗干扰能力提升 20%;高密容器运行时,容器间 CPU/ 内存资源快速弹性,实现 CPU 利用率倍级提升。对于嵌入式场景,预装 openeuler 操作系统的鸿欧派开发板,为开发者提供低成本、全功能的解决方案;混合关键系统新增支撑云边协同,支持云端远程分发部署镜像;硬实时系统则能完善多核能力,高可靠分区隔离,来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

除了在全场景封面的突出表现,AI 能力也全面得到增强。秉持着 "OS for AI,AI for OS" 的理念,openEuler 逐步推进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OS For AI:CPU+GPU 协同推理,推理框架调度协同优化,硬件亲和加速,提速 10%;容器镜像按需加载,容器镜像分发加速,冷启动时间节省 80%;集群慢节点快速定位,故障检测精度达 60% → 90%。Al For OS:多路增强 RAG,由单路召回变为多路召回,检索后综合优选回答准确率由 40% 提升至 90%;知识库管理,可视化,全流程覆盖,知识库管理更方便;干扰检测 & 恢复,容器干扰分钟级检测结合资源隔离利用率由 20% 提升至 40%。

在基础设施方面,openEuler 以开发者为中心,全面升级更友好的社区基础设施。上游引包服务,批量自动构建 CVE 自动修复;PR Review Bot 服务,AI 辅助代码 Review;EulerPublisher 服务,5 大主流公有云,3 大容器仓库;EulerMaker 服务,多架构编译支持 EPKG 格式。一系列易用的基础设施服务,使能开发者参与社区贡献更高效。

开箱即用的开发环境加速开发者数智应用创新。软件部署,AI 软件栈一键分钟级部署;应用编码对接社区构建服务,一站式编码体验;代码编译 A14C 编译器 AI 辅助调优决策;版本分发,多环境多版本兼容。

推进可持续

openEuler 社区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操作系统根社区。openEuler 从标准遵从者到推动者、制定者,与全球伙伴共建行业标准,推进开源软件可持续化,服务更广泛的行业用户。

开发更高效。openEuler 注重社区安全合规和供应链信息披露的能力,同时致力于构建一套全面的安全治理框架。目前,openEuler 已通过由 OpenChain 发起的 ISO 18974 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标准(简称 "ISO 18974")的自认证,成为首个通过 ISO 18974 自认证的开源社区,这表明 openEuler 在开发流程、软件供应链、风险评估和管理、开发者安全能力等维度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基于 Linux 基金会 SPDX 2.2 SBOM 标准,openEuler 24.03 LTS 发布了 SBOM 清单,是业界首批发布 SBOM 清单的操作系统平台。后续会持续更新,确保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社区基础设施达到 OpenSSF SLSA L3 标准;此外,社区与 CHAOSS 等全球主流社区和组织合作,共建开源组织健康评估国际标准,满足全球各区域本地化要求,规范 openEuler 社区的国际化治理。

运行更安全。而面向 AI 时代提出的全新数据安全需求,openEuler 推出 AI 机密计算解决方案,保障用户个人隐私和企业的数据安全。同时,操作系统可以支撑 ARM、x86、RISC-V 在内的多种计算架构,将不同的负载匹配最佳运算能力,充分发挥多样性计算性能。

运维更可靠。openEuler 社区 KernelSlG 三位核心贡献者加入到 Linux 内核社区的 CVE 审视工作中,成为社区 CVE 检视 " 五人团 " 成员。当前,Linux 内核社区针对 CVE 的分配和发布已形成了一套新的运作流程:CV 来源—— Linux CVE 都来自内核 stable 分支 /LTS3 的 bugfix 补丁;CVE 检视 / 筛选——对于 stable 分支的每一个发布版本,由工具辅助筛选 + 社区 CVE 检视团队审视新版本中的每一个补丁,判断其修复的问题是否符合内核漏洞 ( Vulnerability ) 的定义;CVE 发布——社区 CVE 核心团队为每个被选出的补丁赋予 CVE 编号,并最终通过邮件列表发布。

Intel 和 openEuler 共同加速 AI 创新与应用进程,全方位推动 openEuler X86 生态系统繁荣发展。openEuler 与国际主流软件供应链安全组织共建开源安全新标准,联合 SPDX 共同发布了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新标准 SPDX3.0 中文版。openEuler 与 CFCA 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与中国市场需求相契合的安全启动体系。

加速全球化

openEuler 从立足中国,助力中国数智化,到全面发展全球生态,开拓更广阔的产业空间。目前,openEuler 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开源社区,与 10 多家海外开源组织开展深入技术合作,原生支持 98% 主流开源软件,覆盖主流应用场景。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Arm、百度智能云、奥思维、科银京成、博云、凝思软件、宝兰德、华郅技术、兆芯共 9 家企业成为 openEuler 社区新增捐赠人,未来将在技术创新、代码贡献、产品开发、国际合作等方面深入贡献,携手共建全球生态底座。Intel 和 openEuler 也将共同加速 AI 创新与应用进程,全方位推动 openEuler x86 生态系统繁荣发展。

全球化的脚步离不开全球人才发展,openEuler 坚持产教融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开创了开放原子校源行,openEuler 人才认证体系,openEuler 高校技术小组,openEulerAl 应用挑战赛,开源之夏 · openEuler 等一系列活动。并与社区展开合作,发展全球人才。

智启新征程,共创新未来。openEuler 将如何闪耀下一个 5 年,让我们一起期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开源 全球化 基础设施 ai 拐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