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宁工作室 01-15
上汽动“手术”,大乘用车板块先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杨 璐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上汽集团大乘用车板块正在调整组织架构。

调整目的,是为了迎接与华为深度合作。首批已有 40 多名华为人士进驻上汽,计划在飞凡汽车内部、代号为 ES37 的纯电 SUV 上,引入华为方案。

纯电 SUV 飞凡 RC7 原计划去年上市,因前期荣威与飞凡品牌整合,项目一度搁置。如今,ES37 项目重启,将搭载华为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上汽与华为高层还在探讨合作模式。

为此,上汽乘用车开启全员竞聘,主要面向公司管理层,绩效优秀者有望跨级升职。1 月 13 日,上汽 MG 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在社交平台上表示," 上汽‘大乘用车’管理层全员竞聘上岗这事是真的,想变革的决心也是真的,我刚已经交了竞聘材料,祝好运!"

上汽组织架构也将进行大调整,预计在今年一季度完成。

大调整中,上汽集团将乘用车公司(荣威飞凡、名爵)、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 5 家公司组建为 " 大乘用车板块 ",并成立 " 执管会 ",对自主板块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

1 月 10 日,上汽集团召开 2025 年干部大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贾健旭表示,上汽大乘用车板块重组已迈出改革突围的第一步。2025 年要以乘用车一体化管理为抓手,各项改革工作要体现 " 上汽先锋、上乘先行 " 愿景,达成 " 上汽行、皆上乘 " 的目标。

不过,关于 2025 年规划以及乘用车板块调整细节,上汽集团回应帮宁工作室表示,目前这部分情况尚不清楚。

从 2024 年至今,上汽集团在多领域都有大规模调整,涉及人事、品牌、组织架构等。

去年 7 月,上汽集团原总裁王晓秋升任董事长、上汽集团原副总裁贾健旭升任总裁。上汽开启新一代掌门人带领的改革之路。

今年的组织架构再调整,以及与华为深化合作,无疑是上汽集团迎战 2025 的最强信号。

自主品牌 " 捏成一个拳头 "

2024 年,中国品牌销量占比达 65.2%,各大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快速崛起。

目前来看,各集团整合多聚焦自主品牌,比如吉利控股将乘用车归为吉利汽车和极氪科技两大集团;广汽集团将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由总部管控自主业务等。

相比吉利和广汽的尘埃落定,上汽集团的整合详情一直较为隐秘,没有直接对外公开,不过从 2024 年的系列改革趋势和 2025 年干部大会中,可见一二。

去年 8 月,在上汽集团年中干部会议上,履新总裁的贾健旭发表 " 铁血演说 "。

他提出,要把自主业务视为主攻方向,"5 个手指捏成 1 个拳头,对市场打过去 "。

在 2025 年干部会议上,贾健旭再次提到了大乘用车板块。

去年 11 月 11 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调研上汽集团时指出,要牢牢把握主战场和主攻方向,聚焦国内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推进系统性改革,打响自主品牌。

上汽打响的第一枪,便是荣威与飞凡合并。

10 月 28 日,上汽乘用车发布荣威、飞凡合作的消息,表示 " 这不是 1+1=2,是梦想与使命的融合与加乘 "。

更早些时候,8 月 30 日的成都车展上,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透露了荣威与飞凡的动向——

渠道方面,计划 2024 年底,100 家荣威飞凡经销商门店开业。当时已整合了 35 家荣威门店、12 家飞凡门店。

产品方面,荣威品牌在售车型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覆盖轿车、SUV、MPV;飞凡则只有纯电 SUV 和轿车。此后,飞凡不再局限于纯电,将推出插混或增程车型。

品牌方面,飞凡脱胎于荣威的 R 标,未来会承担荣威品牌高端新能源系列的角色。

日前,荣威飞凡方面对帮宁工作室表示,两个品牌的融合细节还没有最终明确,高层尚在梳理当中。

合并之前,两个品牌的差异十分明显。

荣威一直是上汽自主品牌的销售主力,2021 年以前月销 3 万辆,但 2021 年以来,销量持续下滑,2024 年 5、6 月,月销不及万辆。‍‍‍‍‍‍‍‍‍‍‍‍‍‍‍‍‍‍‍‍‍‍‍‍‍‍

飞凡原本就在荣威品牌下,命名为 "R" 品牌,2021 年更名为飞凡汽车,从荣威处剥离独立。当时,上汽对飞凡的期待不亚于对智己,希冀二者合力达成智能电动 " 双子星 "。起初,智己定位高端新能源,产品价格区间在 30 万元级,飞凡对应的是 20 万元级。

然而,在价格战冲击下,智己下探到 20 万元出头,来到了飞凡的领地。二者定价重叠,造成内部资源双重消耗,战略收缩是必然之举。

飞凡汽车独立这 3 年,销量一直不高,近来下滑严重,2023 年为 2.1 万辆,2024 年前 9 个月不到 6000 辆。相比不少 " 厂二代 " 新能源品牌都已月销过万,飞凡在行业比拼中渐渐落后。

在 2024 年销量统计中,两品牌已合并。数据显示,2024 年上汽乘用车零售销量超 81.4 万辆。11 月,荣威飞凡和 MG 销量是 7.3 万辆;12 月,荣威飞凡销量环比增长 23.3%,MG 环比增长 22.5%。下半年以来,荣威飞凡、MG 均月环比连续上涨。

人事换防,是上汽集团去年下半年的一大要事,涉及到乘用车板块为:上汽大众原党委书记、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担任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原业务规划和项目管理部动力驱动平台执行总监祝勇,任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何明磊为荣威飞凡事业部总经理;上汽通用五菱原品牌与传播总经理周钘出任 MG 品牌事业部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改革进程中,智己品牌一直独立存在。作为上汽的 " 一号工程 ",它是集团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代表。

2024 年 12 月 16 日,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秋卸任智己汽车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贾健旭接任。同时,智己完成 94 亿元 B 轮融资,这笔资金将用于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在改革进程中,智己品牌的技术产品开发一路猛进,2024 年推出了 IM AD3.0" 直觉智驾 " 系统,全国开通,成为业内第四家落地此技术的企业,还发布了 " 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式智驾大模型 ",自称行业首个。

此外,智己 L6 和新 LS6 上市拉升了整年销量。2024 年,智己销售 6.55 万辆,同比增长 71.2%。今年,智己也将进军增程路线,计划分别推出 2 款纯电和增程车型。

转变与破局

去年,上汽集团围绕《上汽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24 — 2027 年)》,提出了 " 五大战略任务 " 和 " 五大关键举措 ",包括以自主品牌为核心,智电技术为关键,自研与合作并重等。

合作的最大噱头莫过于华为。3 年前,上汽集团原董事长陈虹的 " 灵魂论 " 引爆行业话题,就此划清与华为的界限。但如今,包括上汽在内,不少车企都想借华为一臂之力。

也曾把华为拒之门外的广汽集团,近日与华为确立合作新模式。广汽投资设立 GH 项目公司,将与华为通过联合定义和设计,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新品牌。

目前双方已经开始联合办公,计划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车型产品,首款产品将定位于 30 万元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新模式还未确定,有消息称合作深度将高于 " 四界 "。

根据报道,上汽与华为合作将引入 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

广汽集团在改革中已导入 IPD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畅通从产品定义、开发到上市的全流程,致力以此打造爆款车型。

IPD 体系,是产品开发团队对客户和下游环节所有交付的统称。优势在于跨部门团队协作,使产品开发更加贴合市场需求,有助于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与可服务性。华为引入 IPD 体系的时间较早,并在内部广泛运用,在华为发展路上功不可没。

这是上汽在产品开发层面的转型之一。

此前,贾健旭还谈过,上汽在产品开发方面,将通过型谱管理,使集团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例如,对于每款新车型,将设定明确的市场份额目标,并要求相关部门提供详细的市场分析报告,再基于产品型谱,确定动力总成型谱、电子架构型谱和七大技术底座的分配,确保一个型谱要负责 5 年,否则是极大的浪费。以后严格把控所有新品投产,宁可推迟投产时间,也不能盲目投产车型,避免投产一辆车、扔掉一辆车的浪费。

在研发层面,上汽也有了相应的整合动作。

去年 8 月,有报道称,智己、飞凡研发业务将并入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该院成立于 2022 年,是上汽乘用车自主品牌整车研发平台,负责整车软硬件、架构技术和共性高价值模块的统一开发,前瞻原创技术和先进工艺及相关能力的建设与落地等。

研发总院主要为智己、飞凡、荣威、名爵四大品牌提供基础开发。在整车开发的基础上,智己和飞凡的一些技术研发可以自己做主。但经调整后,智己和飞凡的新产品,将从立项到整体开发,均由研发总院统一负责。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技术项目,也会集中迁移到上汽研发总院统一管理统筹。

其他车企也采用平台化研发模式。

比亚迪在总院做研发,品牌院做整车导入,吉利也把曾经各自为政的研发团队归纳整合。这种模式可以集中资源、避免重复、降低成本。

对上汽来说,此举还能让上汽研发总院打破部门壁垒,形成 " 作战中心 ",通过平台化、规格化的策略分摊研发成本。

" 要形成产品优势、价格优势,单靠零部件替代远远不够。" 上汽研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表示," 我们确定了构建‘大单品’的开发模式……不断提升研发质量、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还要学习行业内先进的经验,打开降本的想象空间。"

一切整合都是为了降本增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上汽集团自 2006 年起,连续 18 年坐稳国内销冠位置,直到 2024 年全年累计销量 401.3 万辆,被比亚迪的 427.2 万辆反超。如今也到了不变不行的时刻。

自主板块大调整在逐步进行中,合资板块的创新模式亦有不少。上汽大众合资续约、AUDI 品牌亮相、上汽通用梳理内部架构…… 2025 年,上汽集团仍然压力重重,背水一战的改革举措势在必行。

贾健旭称,上汽最大的浪费是时间,接下来要更快节奏地落实改革举措,2025 年是上汽延续改革的又一关键之年。

" 上汽集团肩负着上海工业经济稳增长的重任,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仗必须打赢,没有退路。" 王晓秋立下誓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汽 上汽集团 华为 自主品牌 荣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