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 01-18
厦门再添“国字号”荣誉 同安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从高空俯瞰,同安湾的美景一路铺展开来。(黄嵘 航拍器摄)

风光旖旎的五缘湾。(王火炎 航拍器摄)

金黄的沙滩、洁净的海水,跑道上的慢跑者,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这个被市民和游客频频 " 种草 " 的厦门最大内湾同安湾,还接续上演着马拉松赛事、啤酒节、文创市集等活动,环东浪漫线 " 美丽海湾 " 延绵至此。

新春将近,喜讯频传,厦门再添国家级荣誉——近日,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发布,厦门市同安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2024 年,同安湾已获评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近年来,厦门牢记嘱托、久久为功,不断践行、丰富、拓展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同安湾系统实施 " 沙滩修复 + 重构湿地 " 生态保护修复,构建 " 一屏一湾三廊 " 生态安全格局,以 " 军营村、白交祠村 - 东西溪 - 同安湾 " 为试点,探索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逐步实现了生态价值的显化和外溢,走出了一条依托良好生态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成为继厦门东南部海域后获评的又一亲海宜居型国家级美丽海湾。

治理成效

清溪入海 " 水清滩净 " 长治久美

近年来,同安湾水质持续提升向好。2024 年,同安湾 2 个国控点位海水水质均达到二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分别下降至 0.225 毫克 / 升、0.021 毫克 / 升,降幅分别为 47.67%和 54.35%。集美、高崎水质净化厂尾水达到地表水类Ⅳ水质、城镇一级 A,主要入海溪流东西溪入海断面水质达到Ⅲ类,110 个入海排放口全部完成整治,实现晴天不排污,海漂垃圾覆盖度 0.12 ‰,达到 " 清洁 " 水平。

绿岸比邻 " 鱼鸥翔集 " 生机勃发

多年来,同安湾修复沙滩 83.2 万平方米,种植红树林湿地 110.5 公顷,保护修复自然岸线达到 22.4 公里,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物种总数增加 2.4 倍,鱼类、贝类和虾蟹类生物量分别提高 2.99 倍、4.76 倍和 1.19 倍。栗喉蜂虎观测数量从保护区成立前不到 300 只增加到现今超 3000 只,成为栗喉蜂虎在闽南地区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 60 头增加到现今的 80 多头,成为少数在城区就能看到中华白海豚的城市。

玉带串珠 " 人海和谐 " 画卷描绘

同安岸段打造彩虹沙滩环东浪漫线,入选福建省 " 十四五 " 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2021 年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路线,2023 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国庆等假期全线游客达 40 万人次。五缘湾成为厦门 " 新客厅 ",截至目前,已举办 80 多场游艇帆船赛事,2023 年春节期间超 5 万人次体验帆船游艇项目,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221%。下潭尾蝶变成为郁郁葱葱的海上森林公园,2023 年接待游客超过 150 万人次,最高峰达 4.6 万人次 / 天。

亮点工作机制

1. 顶层布局 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强化法治基石,以制度护航生态文明。一直以来,厦门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势,相继出台超 30 部生态文明建设法规,构建起一套以国家法律为指引、地方性法规为主体、部门规章为补充的海洋生态保护法律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秉持系统观念,科学推进环境治理。多年来,厦门以前瞻视野,率先开展湾区综合整治,构建从山顶至海洋的保护治理网络,实现治理范围由海域向流域、再向全域的拓展。通过成立专项指挥部,高位统筹湾区开发与修复。实施海域开堤通海工程,五缘湾等海域焕发新生,环绕同安湾的 " 美丽蓝湾 " 跃然眼前。五缘湾 " 先保护、后开发 " 的模式,更在同安湾全面推广,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规划先行,顶层布局引领未来。厦门精心制定并实施多项海洋生态保护规划与工作方案,划定 84 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市海域面积四分之一。全国率先构建的 " 多规合一 " 平台,更是将生态补偿与涉海工程紧密相连,为海洋生态保护注入新活力。

2. 陆海统筹 打造水清滩净美丽海湾

碧波荡漾,水清滩净,厦门的美丽海湾如同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诉说着这座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不懈努力。

在这片海湾的怀抱中,厦门坚持陆海统筹,从污水处理到正本清源,厦门实施 " 三个一百 " 行动,新改扩建水质净化厂,相关做法列入全国 " 督察成效 " 典型案例。同时,城市排水管网的正本清源改造和农村污水治理全面推进,其中,同安湾环湾四区完成正本清源改造 211 平方公里,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从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到管理,厦门全方位、全链条地推进入海排放口的治理工作,全市入海排放口 2024 年 12 月监测达标率 100%。在海上环卫方面,厦门创新建立了 " 四化 " 海漂垃圾治理机制,被生态环境部列入生态文明建设 " 厦门实践 " 向全国推广。

此外,厦门还着眼于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的协同共治,率先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全面退养和清退。全域消除劣Ⅴ类水体的三年行动,实现入海溪流的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百分之百。

3. 系统修复 塑造 " 人海和谐 " 幸福海湾

为了守护美丽海湾的生态环境,厦门采取了系列行动——退垦还海,破堤开口,科学提高海湾水体交换动力,同安湾海域环境容量大幅提升,水环境和水动力条件显著改善。

系统修复久久为功,成效凸显:40.5 公里长的环东浪漫线串联起城市的海滨风情,5 公里长的修复沙滩守护着沙滩系统的健康。" 筷子苗 " 技术让红树林幼苗成活率大幅提高,下潭尾红树林公园逐步构建了近自然生态系统,成为 " 海上森林 "。

与此同时,厦门科学保护珍稀物种,出台地方性法规,建立救护繁育基地和保护区,为中华白海豚、栗喉蜂虎等珍稀物种提供了安全的栖息之地,成为全球海洋保护地项目的典范。

厦门还注重优化亲海空间,营造 " 人海和谐 " 幸福海湾——环东浪漫线蝶变为生态产业新城,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旅游度假胜地 " 黄金海岸 ";五缘湾化身高质量发展 " 城市新客厅 ",汇聚高端文旅与总部经济,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作为中国红树林生态修复典范入选国际案例集,被誉为环境与经济平衡的最佳案例,获得多项生态科普教育殊荣。

名片

同安湾

同安湾海域面积 101.48 平方公里,岸线长度 74.7 公里。湾内有东西溪、官浔溪、埭头溪等溪流汇入,拥有五缘湾湿地公园、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和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标签

海域 厦门 马拉松 生物 体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