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会比此前几代机型更早发布的原因,最近关于小米 15 Ultra 的传言和曝料开始明显多了起来。
比如现在就已经有消息源曝光了疑似小米 15 Ultra 可能会采用的后摄配置,还有信息揭示了小米 15 Ultra 的部分无线频段。除此之外更有爆料者声称,小米 15 Ultra 将采用一颗神秘的 " 自研小芯片 ",但目前它的用途还未知。
不过我们三易生活今天要关注和讨论的并非以上这些,而是近日关于小米 15 Ultra 的另外一个爆料,即它有可能会支持 eSIM 这件事。
eSIM 其实没那么 " 新 ",但它确实优势不少
eSIM 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其实就是一种焊接在设备主板上的嵌入式 SIM 卡模块。与大家常见的可插拔 SIM 卡相比,eSIM 有两大优势,一是它的体积要更小、所占用内部空间更少,而且对于 " 纯 eSIM 设备 " 来说,由于不再需要实体 SIM 卡插槽,所以还可以减少外壳上的开孔,更有利于防尘防水设计。
来自荣耀官网关于 eSIM 的介绍
另一点优势,则在于 eSIM 可以通过设备内的软件进行编程,使得用户不用去营业厅,自主就可以在设备上申请电话号码、甚至是随时 " 换号 " 和 " 转网 "。比如对于经常出国的用户来说,eSIM 就能允许他们直接在手机上自己申请 " 切换 " 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进而避免高额的通信费用。
正因为有以上两大优势,其实早在 2015 年,三星 Gear S2 智能手表就量产、首发了这一技术。到了 2018 年的苹果 iPhone XS,它更是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第一款搭载 eSIM 技术的智能手机。值得一提的是,从 2022 年开始,在美国销售的 iPhone 14 以及后续型号更是完全取消了实体 SIM 卡槽,只能通过 eSIM 配置运营商和通信套餐。
国内市场近年对于 eSIM 的态度有些 " 微妙 "
但是 eSIM 并非毫无缺点,由于允许用户不需要去到营业厅、也不用繁琐的手续,便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在手机上随意切换运营商和套餐,就使得部分运营商对于 eSIM 技术感到相当不满。与此同时,也有人提出 eSIM 的这种可以随意远程申请、随时切换手机号码和套餐的特性,可能会在实名认证等方面存在漏洞,从而存在相关安全风险。
或许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前几年国内运营商对于 eSIM 的态度一直显得比较 " 两极分化 "。一方面,他们普遍大力发展物联网设备的 eSIM 服务,对那些不能打电话、不能发短信,仅具备嵌入式联网功能的工业 eSIM 模块积极支持。但另一方面,运营商在面向个人用户的 eSIM 服务则相对谨慎。此前好些年基本上只有极少数的智能手表产品,可以通过 " 一号双终端 " 或 " 独立申请号码 " 的方式,用到个别运营商提供的 eSIM 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早在 2021 年,小米方面就曾在小米 MIX4 里内置了 eSIM 模块。当时他们宣称,这个模块可以激活专门的 " 防盗服务 ",平时 eSIM 并不启用,可一旦手机丢失、eSIM 模块就会自动开始工作,这样即便有人换掉了手机里的实体 SIM 卡,依然会有一张属于原机主的 eSIM 处于工作状态,这样便更有利于用户找回自己的手机。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即便现在看来都很有使用价值,但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小米最终在产品发布后无奈取消了该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那几年,包括 vivo、魅族、小米在内的多个手机厂商,先后都曾发布过基于 eSIM 技术的机型,但它们要么最终没有量产、要么就是像小米 MIX4 这样,在上市后 " 自我封印 " 了已经做好的 eSIM 模块。
eSIM 商用正陆续放开,但手机能否用上还不好说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技术的进步毕竟是不可能被永远阻挡的趋势。2023 年年底随着苹果第十代 iPad 的发布,它的国行版本首次迎来了 eSIM 功能的 " 解禁 "。在此之后,陆续发布的 iPad Pro、iPad Air、iPad mini 国行版本更是普遍开始提供 eSIM 版本,国内消费者所能用到的 eSIM 设备,终于不再只有极少数共享单车和智能手表了。
回到本文开头的话题。首先,从目前曝光的疑似系统内部文档来看,小米 15 Ultra 确实可能配备了 eSIM 模块。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它有可能会成为国内市场首款真正能够用 eSIM 的智能手机产品呢?
结合目前的行业情况来看,答案可能会比较微妙。
国内销售的三星手机也带有 eSIM,可通过 " 三星畅联 " 在海外激活使用
可能大家想不到的是,其实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很多国内品牌以及在国内销售的海外品牌手机都 " 带有 "eSIM 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三星、moto、HMD、荣耀、OPPO 的许多中高端型号,甚至是一些入门级机型。这些手机里的 eSIM 模块在国内无法使用,但通过内置的一些 " 海外上网 "APP,用户就可以在出国前预配置好 eSIM 里的运营商和套餐,从而在出国后用到由 eSIM 提供的海外运营商通讯服务。
其次,虽然前面已经讲到,eSIM 技术这两年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场景的确得到了扩展,但从具体情况来看,无论智能手表还是平板电脑里的 eSIM,它们绝大多数情况下主要还是只提供不依赖手机(热点)的随时联网能力。换句话说,基于 eSIM 的短信和通话服务,在国内或许还是个比较 " 敏感 " 的话题。
当然,考虑到当年小米 MIX4 的情况,也不能排除 " 防盗功能 " 成为国内 eSIM 手机通信服务 " 破冰 " 方向的可能性。毕竟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均价越来越贵,而且手机对于用户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已经是目前的现状。另一方面,eSIM 的 " 不可拆卸性 ",确实也是它相较于传统 SIM 卡,在防盗这个方面难以回避的巨大优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