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01-22
大众中国:有钱过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晓林 " 对我们来说,市场份额并非评判业务成果的唯一标准,盈利水平才是我们的首要考量因素。"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在 1 月中旬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当各车企纷纷将新能源汽车占比作为主要业绩指标时,大众汽车中国却将 " 挣钱 " 作为首要课题进行讨论。

既要销量不下滑、又要保持利润,最重要的是快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这种大投入的技术方向转型。这是传统车企面临的压力现状。目前看来,没有车企能够 " 三全 ",尤其在 2024 价格战激烈的车市中,车企最先被牺牲的就是利润。

作为在中国体量最大的跨国汽车品牌,大众汽车艰难地保住了底线。1 月中旬,大众中国陆续公布了 2024 年在中国的业绩和 2025 年计划,称在运营上 " 达到了所有的预期目标,包括交付量和盈利 "。2024 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共交付了超过 290 万辆汽车,与 2023 年的 292.8 万辆基本持平。在全球市场,大众汽车集团交付车辆超过 900 万辆,中国仍是最大市场,占比三分之一左右。

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比仍未达 10% 相比,大众汽车在华燃油车的表现成为最大的亮点,其在华市场份额超过 21%。这是自 2005 年以来,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燃油车市场达到的最高市场份额。速腾、途观、帕萨特、迈腾、奥迪 A6 系列等多款经典燃油车型在各自细分领域继续 " 掘金 ",为大众汽车在华的利润提供了保证。

在 " 亏损 " 成为 2024 年汽车业主题词的背景下,一些合资车企能够 " 保住盈利 ",实属难得。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全球汽车与工业品领导团队张君毅认为," 保住利润 " 是促使跨国车企能在中国继续投资的底线。2024 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整体净利润为 89.2 亿欧元,同比下降 30.7%。四季度,大众汽车关闭欧洲工厂的决定引发一系列产业动荡,总部转型的举步维艰,让更多目光聚焦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

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普遍亏损的现实情况下," 不能牺牲利润来保销量 "" 靠燃油车利润来支撑在华新一轮投资 " 已是跨国车企的共同思路。奔驰、通用等车企都曾不断强调这一点。这也是为何上汽通用会在 2024 年四季度恢复盈利的原因所在。

不过,即使是大众汽车,也无法保证燃油车能够维持现有利润水平。" 价格战今年还将延续,甚至还将加剧,随着市场价格的不断走低,众多车企面临着盈利难题。" 贝瑞德表示,大众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会不计代价地追求销量增长。

大众汽车对于丰利时代的不可重返有着清醒认识,贝瑞德认为:价格将难以回归以往的高水平。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市场透明度极高,他们清楚以何种价格能购得何种产品。无论是大众汽车集团还是整个行业,都需着力提升成本竞争力。我们绝不能消极等待,幻想市场未来会自行改善,或认为消费者会愿意支付更高溢价。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破除溢价幻想,对合资车企而言是残酷的,意味着在消费者的认知观念中,合资品牌要和自主品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去竞争。这也预示着,积极应对激烈的价格竞争对合资车企而言将是一项长期功课。

大众汽车将 2025 年定为 " 交付之年 ",长春、上海、合肥三大基地都有新能源产品推出。从 2026 年起,随着大众和小鹏研发的电子电气架构落地,代表大众转型成果的产品将集中释放,其中至少有 8 款专为中国开发的纯电动车型将上市。

这一产品投放节奏意味着,从 2025 年开始,大众汽车将面临着更艰巨的盈利挑战。因为新能源的高投入将进入回收期,而大众产品的竞争力和对价格战的承受力仍具不确定性。虽然大众宣称在中国已实现开发周期减少 30%、成本减少 40% 的目标。但从 2024 年来看,在纯电市场占有 30% 以上份额的 A 级车型,成交价格在过去两年当中下降了 22%。这也是大众品牌电动车集中作战的区域。直到 2026 年,大众首个在中国本土开发的、面向 A 级车市场的 CMP 纯电动车平台的车型才将推出。届时成本降幅能否跟上趋势仍很难说。

与合资品牌相比,目前本土车企的成就感更多的建立在销量之上,这符合规模产生效益的规律。但 2025 年,中国车企将进入新一轮技术比拼和新一代产品的投放期,盈利的支撑能力也将进一步凸显。

好的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汽车业参与者认识到,向新能源的转型是场 " 马拉松 ",过早 " 孤注一掷 " 只会让自身腹背受敌、难以走到终点。在这种反思下,传统动力车型在未来两年的角色以及技术降本的力度都会不断加强。

从各大车企最新释放的产品计划可以看出,纯电动车不再是唯一的转型方向,混动、增程等此前被认为价值有限的 " 过渡技术 " 开始成为厂家争相补上的一块拼图。以大众汽车为例,按计划将在未来几年为所有主要的燃油车型提供高端技术升级,或推出混动版本车型。但另一方面,压缩采购成本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也成为隐忧之一。

大众汽车的路线具有特殊性,但不论中外转型节奏有多大区别,对 " 挣钱 " 这一基本商业规律的尊重,是汽车企业都应该有的底线思维。2025 年,最应该被 " 卷 " 起来的是 " 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 ",这将决定着有多少汽车企业能欢欢喜喜、有钱过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大众汽车 新能源 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 首席执行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