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02-05
江苏一大学老师26年献血114次,他说是“举手之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毛晓华 通讯员 泰职宣)2 月 2 日,正月初五正午,泰州市中心血站献血大厅里,一名男子熟练地挽起袖子,在他两臂的肘窝处,114 次反复穿刺留下的针眼格外显眼。他叫陈玉,是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这是他 26 年来的第 114 次献血。从 2000 年上大学时第一次献血,到如今献血 43900 毫升。

" 明天急需 O 型血小板,欢迎大家抽空捐献,感谢大家的支持。" 春节期间,正在连云港东海老家的陈玉看到献血群里,采血护士苏舒、丁亚铃一天之内连续三次发布消息,他匆匆赶回泰州献血。

"26 年间,114 次‘举手之劳’,陈玉的热血始终滚烫,每次只要身体条件达标,他随时响应。" 据泰州市中心血站血源招募科副科长丁伟军介绍,更难得的是,陈玉坚持在寒冬酷暑、极端天气等献血淡季主动响应,成为应急血库的 " 定心丸 "。尤其是春节期间,由于天气寒冷、返乡人多、用血量大,献血者往往最少,血液经常急缺,他就组织家人、亲朋好友和学生在新春坚守。

2000 年,刚上大学的陈玉为了宣传《献血法》,体验了人生第一次献血,从此开启了跨越 26 年的生命远征。"43900 毫升献血总量、114 次挽袖瞬间,将自己的血液换了 11 遍,这些数字背后,是近乎执拗的坚持。" 丁伟军说。

" 很多人问我如何坚持 26 年,不疼吗?说不疼是假的,这么粗的针反复扎进血管,怎么可能不疼呢?" 抚摸着第 114 张献血纪念卡,陈玉眼角泛起泪光," 想到手术室里有生命在等待,这点疼就成了甜蜜的负担。"

26 年来,从全血到成分血,从半年一次到每月赴约,陈玉为自己制定了严苛的 " 献血日历 ":避开教学高峰期、用好节假日和中午上下班间歇、提前调整身体状态。

" 血液可以再生,生命不能重来。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献到法定年龄上限 60 岁。"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陈玉将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作为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使学校的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组建了泰州首支无偿献血应急小分队和 " 血小涓 " 爱心工作室,开展献血科普、志愿服务,随时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数百人在他的带动下完成了人生的 " 初献 "。

(通讯员供图)

相关标签

泰州 春节 志愿服务 无偿献血 教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