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曾说,智能电动车,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
那么昨天的这场发布会,就代表比亚迪正式吹响了下半场竞争的号角。
一次性发布了 21 款智驾车型,将高阶智驾的门槛降到了 10 万级以下。以后,消费者应该很难买到一台不带高阶智驾的比亚迪车型了!
如何做到全民普及
之所以震撼行业,是因为比亚迪这次将全系车型都 " 重新发布 " 了一遍,从最便宜的海鸥到最贵的仰望,所有车型都搭载天神之眼。
按照一年 400 万以上的销量规模,比亚迪真正成为了智驾的普及者。
高价车型的智驾不难做,即便软硬件成本占总车价相当一部分比重,消费得起的用户也没有那么敏感。
但是到了 20 万级以下,每加装一项配置都要慎之又慎。
如果你仔细看价格配置表会发现,比亚迪这次做到了 " 加量不加价 "。即便是 10 万以下的海鸥,也有天神之眼 C。
做到智驾普及,天神之眼 C 功不可没。
在硬件上,天神之眼 C 配置如下:
• 12 颗摄像头,其中前视是 3 目摄像头;
• 5 颗毫米波雷达;
• 12 颗超声波雷达;
• 芯片采用的规格有两种,分别是算力为 84TOPS 的 Orin-X 和算力为 128TOPS 的地平线 J6M。
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 二郎神 " 前视三目摄像头,其中两颗是水平 120 ° 的 800 万像素摄像头,另外一颗是 800 万像素长焦摄像头。
比亚迪称,这组前视三目摄像头让它了拥有了堪比激光雷达 10 倍的稠密点云,最远探测距离可达 350 米。前毫米波雷达最远探测距离可达 300 米,角雷达还增加了垂向探测的能力。
从感知硬件层面来看,6-20 万级别给这样的硬件配置也确实够有诚意。
另一方面是数据,杨冬生称,比亚迪 2024 年每天新增训练里程可以达到 7,200km,2025 年底预计可以实现每日新增训练数据 1.5 亿 km。BAS 3.0+ 的算法架构,再加上 VLM 多模态大模型加持,可以快速积累高价值的训练数据。
此外,比亚迪璇玑架构还引入了 DeepSeek,主要用于知识和推理能力,大幅提升自动化数据生成的效率和质量,解决更多常规场景。
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天神之眼 C 固然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也并非到了格局已定的地步。
我们盘点了 30 万以下的车型和智驾装配情况,最终发现在 15-30 万,比亚迪的影响力似乎还没有那么大,但是在 15 万元以下,天神之眼 C 的竞争对手确实不算多。
首先是 20-30 万级,在这个区间,既有小米、小鹏、乐道、极氪等品牌的自研智驾方案,也有问界 M5 这类采用华为方案的车型。
显然,20 万级别智驾车型竞争是最为激烈的,用户的选择也会更多,甚至很多都是冲着某品牌的智驾功能来选车的。再加上现阶段用户对激光雷达带来的安全感还是比较在意的,在这个区间天神之眼 C 显然不是最能打的智驾方案。
15 万级是当下保有量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区间。
但是在过往,这个价位往往没有特别突出的智驾方案上车,带有激光雷达的高阶方案因成本受限无法出现在这个价位,纯视觉智驾方案鲜有落地城区场景。
粗略盘点,小鹏 MONA M03 的 Max 版车型将会以纯视觉的能力,实现高阶智驾。除了小鹏 MONA,零跑 C10、以及即将搭载高通骁龙 8650 的 B10 都会具备高阶智驾能力。
在这个区间内,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卓驭科技。
比亚迪天神之眼的加入,会让 15 万级车型的智驾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昨天发布会的高潮,也是最震撼行业的就是海鸥的宣布量产。
要知道这是一款不到 10 万的小车,但是却有上百 TOPS 的芯片和 800 万像素摄像头这些智驾硬件。
在这个价位,具有丰富量产经验的就是卓驭科技,卓驭曾给宝骏多款车型定点智驾功能。
但是车型的价格并没有低至海鸥这个级别,并且当时的车型销量也没有那么出色。
所以,比亚迪将智驾门槛拉低到了 10 万元以下,甚至 7 万多的海鸥都可以安排,这确实是行业独一份的!
写在最后
在今天早上,余承东发文 " 疑似质疑 " 了天神之眼的实力," 凑合能用 " 这些词还是挺有攻击力的。
智能驾驶的核心本质确实是在安全的基础上,解放驾驶员的精力,给用户带来安全便捷的体验。
比亚迪这次做到了普及,实际体验如何?近期我们也会试驾这套智驾方案,欢迎大家持续关注《AutoLab》。
最后,我们相信比亚迪这次天神之眼的发布意义要远大 " 普及 " 二字,功能普及很了不起,但是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以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智驾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民日常谈到的话题。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