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期间,《杭州新闻联播》节目创新性地引入了 AI 数字人进行新闻播报,并实现了零失误率,这一举措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趋势并非孤立现象,随着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家媒体机构纷纷推出 AI 主播,从央视到地方媒体均有所涉及。然而,这一变革也给播音主持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AI 主播的出现,引发了公众对于新闻播报边界感的讨论,以及对于真人新闻主播职业前景的担忧。不少网友质疑,AI 技术是否应该介入严肃新闻播报领域,而数字主持人的兴起,又是否预示着真人主播将面临失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尤为明显。一些学生表示,AI 主播的精准播报和零失误率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人因此考虑更改考研方向,寻求其他职业路径。
以上视频转载自抖音博主
AI 合成主播的定义
AI 主播是指 " 以大数据处理与学习、 虚拟合成与分身、 人机交互等 AI 技术为驱动, 在媒介中担负着播报任务的智媒产品 "。
AI 虚拟主播的应用优势
AI 虚拟主播可以全天 24 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新闻生产和播出,不受时间、情绪及外界影响。
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 " 跨场景播报 ",增强新闻报道的临场体验感,保证新闻的时效性。
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实现新闻的高效、精准、立体化矩阵传播,并有效拓展新闻内容。
在危险报道环境中,能减少新闻记者面临的生命威胁。
AI 虚拟主播的应用短板与困境
缺乏稳定的价值观与判断力:传播行为的政治伦理风险值得考究,AI 主播在复杂事件、逻辑交汇或涉及人性伦理难题的新闻播报中可能存在不足。
情感表达与互动能力的局限:AI 虚拟主播缺乏人情味,可能冲击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
虚拟主播的情感传达依然处在瓶颈期,主要运用动捕技术,缺少情感 AI 算法的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公司用的表情捕捉技术还无法传达真人微表情细节,很难达到真人主播真情实感的流露与表达。
AI 合成主播对主持人的影响
角色转变:AI 主播从舞台上的配角转变为主角,独自撑起一档新闻节目,这对传统主持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术优势与情感劣势:AI 主播在及时性、准确性和效率上具有先天优势,能够实现 24 小时全年无休的播报工作。然而,与人类主持人相比,AI 主播在情感传播上存在劣势,缺乏共情能力和人性化的表达。
传统主播的职责转变与职业升级:面对 AI 主播的挑战,传统主持行业的从业者需要进行职责转变和职业升级,从信息输出方转变为信息的生产方和内容的把关人,并加强对新闻内容的把关和创新。
AI 合成主播对记者的影响
工作效率与稿件质量提升:AI 主播和机器人写作等技术的出现,提高了新闻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提升了记者的工作效率和稿件质量。
加强内容把关:在 AI 技术的协助下,记者可以有更多时间来讨论稿件质量,并对新闻内容进行把关,产出更多符合新闻规范的优质内容。
AI 合成主播对用户的影响
提升互动体验:AI 主播的诞生将进一步扩大用户作用,提升节目的互动体验。通过实时搜集用户反馈并进行处理,AI 主播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双向互动与审美提升:AI 主播改变了以往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单向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审美能力和信息诉求不断升级,AI 主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在信息传递方式和方法上的表现。
AI 合成主播对新闻业态的整体影响
自动化新闻生产成为新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化新闻生产正在成为新闻业的新趋势。AI 主播的出现将更好地服务于新闻行业,推动新闻业态的发展。
人机合作与共赢:在 AI 主播热潮下,新闻行业的分工将更加细化。人机合作是否能带来人机共赢,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验证。然而,可以预见的是,AI 主播将在新闻节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工智能主播可以替代真人主播吗?
研究表明,受众对 AI 主播与真人主播的感知与评价存在显著差异。相比真人主播,受众对 AI 主播播报新闻的内容感知(如可信度、新闻代入感)与节目评价(如喜爱度、整体质量)明显较低。
新闻类别与平台属性也对受众的感知与评价产生影响。具体来说,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在受众的可信度感知上存在差异,而官方媒体与自媒体在受众的节目评价上也存在差异。
主播类型、新闻类别与平台属性之间存在交互关系。即在不同的新闻类别和平台属性下,受众对 AI 主播与真人主播的感知与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在智能媒体时代,尽管 AI 主播具有诸多优势(如工作地点不受限、工作时长灵活、新闻制作效率高等),但受众对 AI 主播的感知与评价仍然明显低于真人主播。这可能与受众对 AI 技术的认知、对真人主播的情感依赖以及新闻内容的特殊性等因素有关。
参考资料:
[ 1 ] 刘娜 , 李倩 , 刘茜 , 等 . 人工智能主播可以替代真人主播吗 ? ——基于受众感知与评价的实验研究 [ J ]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4,31 ( 03 ) :60-74+127.
[ 2 ] 牛新权 , 刘涧 . 智能媒体时代真人主播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 J ] . 中国电视 ,2024, ( 03 ) :34-40.
[ 3 ] 曹更安 . 智媒体时代 AI 合成主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探究 [ J ] . 传媒 ,2022, ( 10 ) :50-52.
[ 4 ] 史昆 , 岳彦慧 . 浅析 "AI 合成主播 " 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与发展 [ J ]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3, ( 09 ) :72-74.
[ 5 ] 娄艳阁 ."AI 合成主播 " 对新闻业态的影响——以新华社 "AI 合成主播 " 为例 [ J ] . 传媒 ,2019, ( 03 ) :49-51.
WARNING
提醒
以上内容均从考试和理论角度出发,如果大家需要考研(硕博)或者理论探讨请一定参考以上内容,不需要记住下面的内容。但如果希望进入传媒领域,从事播音主持实践,下面的内容是各位必须了解的。
播音主持专业的寒冬真的来了,做好准备!
如果单独将新闻主播拎出来,AI 合成主播和真人新闻传播确实有很大的距离,而且这种距离很难在短时间弥补,但是学界对其讨论犯的致命错误在于他们没有将这种对比放在传媒生态领域中考虑,即传媒机构在两者之间到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两者之间的成本和利益如何考虑,专业和效率如何平衡。
不容置喙,真人主播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是脱离业务和营收来谈专业就是理想主义。即便真人新闻主播再优秀,又怎么样呢?未来的 AI 程序一定会随着能源和算力的改进降低其成本,但是真人主播的人力成本是在不断增加。相较于 AI 合成主播,真人主播需要薪酬、社保和福利,这些都是成本的一部分,而且他们每年都在不断递增,但是广电传媒领域的市场份额和收益每年都在减少。以第一梯队的湖南广电为例,其 2024 年裁员的数量为历史之最,其它媒体就更不用说,除了依靠全额拨款的县级融媒体还有一点生命力,仅依靠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市级以上媒体都需要考虑创收任务,时刻处于危机中。因此," 降本增效 " 口号指导下,AI 新闻主播是完全符合传媒经营策略。
另外,AI 合成主播可以无视与真人新闻主播的差异。新闻主播主要报道当地的资讯,他们往往在镜头前不苟言笑,同时,需要连线或者其它互动的环节极少,因此,所谓的 " 缺少人情味 "" 没有互动 " 这些缺点,对 AI 合成主播而言,这些都可以忽视。很多地方电视所谓的连线都是提前沟通,以剧本化方式进行的连线,这类没有互动性的缺点在精心策划下完全不是问题。
AI 新闻主播真的会很快取代真人新闻主播。这种取代并不是因为 AI 合成主播和真人新闻主播之间有多少可替代性,也并非播音这一岗位人力所能违抗,而是时代在往前推进时,技术革命带来的经营策略的转变一定会让某些原来的岗位消失。好比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无论蒸汽机工人多么努力,将自己的技术磨砺得炉火纯青,时代告别他们的时候,连一句 " 再见 " 也不会说。
高校教授为了维护自己的饭碗,或者专业合法性,也为了给予更多人希望,当然可以说 AI 合成主播无法取代新闻主播,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并不依靠从事新闻主播而生存,无需为理论设想的错误而负责,最多就是一篇水文。但是各位致力于从事传媒行业的人群,一定记得为自己的未来而规划。
如果你的本科是播音主持,希望从事播音主持或者传媒行业,需要尽早向综合性能力发展,增加综艺类或晚会类主持技能、精进采编能力,而不是学习单一的新闻播音技巧;也可以通过考研转到新闻传播方向或其他专业。如果正在从事时政新闻主播工作,同时又没有事业编制,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培养自己一门技能,钻研一个知识方向,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新闻与传播
微信号 : media-power
网站:media-learning.com
▇ 新闻传播价值,传播改变世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