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任何一款车的原厂随车手册(如《说明书》、《车主手册》),都能看到原厂建议的保养项目和建议执行周期。比如:火花塞更换周期 4 万公里;防冻液更换周期 4 万公里;变速箱油更换周 6 万公里;汽油滤更换周期 4 万公里;正时皮带更换周期 8 万公里……
那么很多车友就会问:如果我不按照这个原厂建议执行,我稍微延后一些,行不行呢?这里我直接给出答案:当然行!比方说正时皮带,通常要求 8 万公里换掉。但实际上即使延长 50% 的 " 余量 ",在 12 万公里内换掉,一般都不会有问题(除非皮带质量很差,有缺陷)。
再比如,原厂要求 4 万公里换掉的火花塞,结果人家正常用到 10 万公里,状态还好好的……所以很多人就质疑,我们真有必要严格按照原厂建议的周期来执行保养么?——今天我就来说 2 个特殊的例子,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您甚至都不知道,原来这 2 样东西也是要求定期更换的!
安全气囊也有寿命,
也要定期更换,没听过吧?
安全气囊是汽车重要的安全配置之一,它和安全带一起构成了现代化汽车的安全缓冲系统。安全气囊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系统组成。当碰撞发生时,安全气囊的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发出的加速度信号,识别和判断碰撞的强度。
当碰撞强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模块就会命令气体发生器引爆(里面装有微量炸药),爆炸产生巨量高压氮气,氮气迅速膨胀,将气囊 " 冲开 " ——这就是安全气囊的运作基本原理。而正是因为安全气囊系统存在引爆火药、和微量炸药,因此才有了 " 使用寿命 " 一说。
根据气囊制造商自己的说法,以往火 / 炸药的 " 保质期 " 在 10 年左右,而近 10 年来,因为科技的进步,火 / 炸药的 " 保质期 " 已经做到了 15 年的水平。也就是说无论如何车龄满 15 年的车,必须更换安全气囊。
但现实中压根没人真这么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特别是国外,车龄超过 15 年的古董也几乎没人会想到去更换安全气囊的。至于国内…… 15 年以上的车,大概率都不在自己手上了,就更不可能会去更换气囊了。
安全带也有寿命,
和安全气囊一样,事实上安全带也是有寿命讲究的。安全带的核心部件是卷收器,如果它质量不稳定,出现故障,安全带可能 " 拽不出 ",也可能 " 收不回 "。卷收器作为机械部件,工作寿命(保质期)一般是工作 4 万次 /10 年。
过期后,卷收器的金属弹簧部件逐渐软化,弹力减弱。另一方面,卷收器内用于润滑转轴和齿轮(棘轮)的润滑脂(黄油)逐渐干涸。这导致卷收器动作顺畅度变差,极端情况下甚至发生卡死故障,此时的安全带就失效,无法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了。
此外,部分新型汽车采用 " 爆燃式预收紧安全带 ",此类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一样,内置了引爆装置和微量炸药。在汽车发生严重碰撞时,主动引爆炸药,火药燃气推动活塞,产生强大的力量来 " 收紧 " 安全带,使乘客牢牢地 " 定 " 在座椅上。——您瞧,火 / 炸药的 " 保质期 " 和安全气囊类似。
也就是说车龄满 10 年的车,必须更换安全带。但现实也没人真这么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准确说,地球上压根就没人会主动去更换安全带,除非它真坏了!虽然有《安全带使用管理规定》、虽然有国标 GB/T 6096-2020 ……
从来没人换安全带和气囊
不也从没出过事么?为什么?
所以话题回到文章开头:世界上几乎没人定期更换安全气囊,也没人更换安全带,但是他们的车子真的就出问题了么?——答案是:没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 " 安全余量 "。事实上任何工业制品在设定维护周期时,都会把 " 安全余量 " 考虑进去。
世界上真正会严格精确参照厂家建议执行维护计划的,或许只有航空公司。毕竟飞机失事的后果大家都清楚,基本是没有生还率的。所以航空公司对飞行安全的要求是极高的,只有保证飞机在任何细节都处于极低的危险系数的状态下,才允许商业飞行。
以飞机为例:坐过飞机的同学都清楚,飞机座椅是有安全带的,正常起飞 / 降落过程中,都要求乘客系好安全带。但大家不清楚的是:航空公司在对飞机做维护保养时,都是要定期例行更换座椅安全带的。
当然飞机换安全带,并不是说 " 到了寿命不能用了 ",而是说在到达了一定的使用周期后,可靠性不断降低,风险率不断升高。——当风险率达到一定程度后,为了确保安全性,就干脆宣布 " 不能再用,需要更换 "。——哪怕风险率只有 " 十万分之一 " ……这和汽油灯亮了之后,实际油箱里剩余的汽油依然能维持汽车行驶几十公里的道理一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